王穎 丁勇 錢忠心 康慧莉 江怡
1.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超聲科,上海 200125;2.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腦科,上海 200125
目前超聲檢查在體部臟器病變診療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其不易穿透顱骨而在顱腦疾病中的應用受到限制。隨著術中顱骨去除的發展,超聲憑借其無損傷,并能提供實時圖像的優點,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研究對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35例顱內病變患者進行了超聲術中定位和切除范圍的判斷,現報告如下。
35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20~74歲,平均48歲。其中膠質瘤 11例,轉移瘤、腦膿腫、腦出血各5例,炎性肉芽腫9例。
采用PHILIPS公司iU-22彩超儀,4~8 MHz腔內探頭和1~5 MHz凸陣探頭,可探測深徑2~20 cm。
17例患者常規手術開顱,術中超聲探頭貼附于硬膜表面,顯示腦實質內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態及距皮質的深度。根據避開功能區、距病灶最近的原則,切開皮質進入病灶,逐步切除。病灶切除后,術中復查超聲了解切除程度及周圍腦組織情況。13例患者行病灶穿刺抽吸術,其中5例系術后感染、腦膿腫形成,局部顱骨已缺如,直接采用經頭皮超聲引導下穿刺手術;另5例為高血壓腦出血,顱骨環鉆鉆孔后,在超聲引導下行血腫穿刺抽吸。
11例膠質瘤患者中,7例鏡下全切除(4例為囊性、3例為實質性),4例鏡下次全切除(位于功能區,最大徑>5 cm)。術后病理證實1例Ⅰ級膠質瘤、3例Ⅱ級膠質瘤、6例Ⅲ級膠質瘤、1例Ⅳ級膠質瘤。5例轉移瘤鏡下全切除,術后病理證實均為肺癌腦轉移。5例腦膿腫穿刺引流后病灶顯著縮小,3周后CT復查完全吸收。9例炎性肉芽腫鏡下全切除。5例腦出血患者中,3例開顱血腫清除徹底;另2例行超聲引導下穿刺碎吸外引流手術,血腫大部分清除(>75%)。
不同性質病灶的超聲圖像表現各異。實質性占位者表現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強回聲團塊。囊性病變者表現為無回聲或低回聲區,回聲區是否均勻取決于囊液的性質。Ⅰ級、Ⅱ級膠質瘤病理上分化好,瘤細胞形態較一致,兩者超聲圖像表現相似,多邊界清晰,形態較規則,內部呈均質的高回聲(圖1)。Ⅲ級、Ⅳ級膠質瘤病理上瘤細胞密集,核異型明顯,瘤體常發生出血壞死,Ⅳ級較Ⅲ級膠質瘤更明顯。兩者超聲圖像表現亦相似,主要為邊界欠清晰,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可伴有部分液化(圖2、3)。本組病例中,5例轉移瘤均為肺癌腦轉移,在聲像圖上均表現為瘤體邊界清晰,內部回聲呈不均勻的高回聲,可出現囊變,并在囊壁上發現強回聲的腫瘤結節(圖4)。腦膿腫均表現為邊界清晰,囊壁呈厚薄不均的強回聲,囊內呈密集點狀回聲(圖5、6)。腦內血腫常表現為占位性高回聲團塊,邊界清晰,內部可出現液化,邊緣機化,呈囊樣改變(圖7、8)。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如何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同時又能最大限度保護腦組織,一直是關注焦點,如何準確定位病灶成為關鍵。目前影像學引導的神經導航技術包括有框架立體定向、無框架神經導航系統、術中CT 或MRI 系統及術中超聲定位技術[1]。其中超聲定位技術由于能在術中實時、動態地反映病灶大小、形態、質地,且無輻射、無創傷、操作便捷、可重復等特點,而在眾多定位技術中凸現優勢。A型超聲于20世紀50年代起逐漸用于顱腦疾病診斷,80年代二維灰階超聲開始應用于顱腦疾病的治療[2]。雖然超聲波不易穿透顱骨,但當手術中形成骨窗后便可清晰顯示顱內病變大小、形態及毗鄰組織結構,已成為神經外科手術中實時病灶定位的有效方法[3-4]。通常術前手術切口與骨窗設計、腫瘤位置判斷等可依賴術前影像資料如CT、MRI進行確定。有關術中實時了解病灶情況,導航系統有較好的幫助,但存在病灶漂移的問題。最理想的方法是依靠術中CT或MRI檢查,但費用昂貴,大部分醫療單位無法開展。因此,對一些與周圍腦組織密度差異較明顯的深部病灶,利用超聲技術進行術中病灶動態情況判斷,簡便易行,具有較好的普及應用價值。在手術治療顱內常見惡性腫瘤如膠質瘤的過程中,Gerganov等[5]通過對術中超聲與術前MRI對比,發現術中超聲能清晰并準確顯示腫瘤邊界及體積。張忠等[6]的研究也證實,術中超聲對膠質瘤,尤其是低級別膠質瘤有良好的顯示作用。
將本院2006—2009年未行術中超聲引導的共38例各類顱腦手術患者的術前、術后CT及MRI進行對照。其中完全切除病灶25例,全切除率65.8%。本組35例中手術完全切除31例,4例因考慮位于功能區而行次全切除,全切除率達88.6%,明顯高于未行術中超聲引導的手術。通過不斷實踐,總結了在顱腦手術中行超聲實時引導定位的優勢:①操作簡便、實時、無創;②能準確定位,指導術者避開重要結構和功能區,并清晰分辨腫瘤血供及周邊血管、腦室情況,減少對腫瘤周邊重要組織結構的損傷,縮短手術時間;③可及時判斷病灶切除情況,降低殘余病灶存留的發生率;④提高手術的精確性和全切除率。
由于超聲圖像質量受諸多因素如血流、空氣、儀器等的干擾[7],同時病灶距骨窗的距離也對圖像質量有影響[8],因此術前依據CT及MRI對病灶位置的初步判斷有利于正確選擇不同類型探頭,從而在術中最大限度地清晰顯示病灶。同時,操作醫師只有熟練掌握各種切面的斷層解剖[9],才能增強對顱腦手術中超聲圖像的認識,從而有助于提高手術的精確性和全切除率。
總之,顱腦手術中超聲應用[10-11]能給術者提供病灶術中實時圖像,既解決了影像學導航技術產生的圖像漂移問題,又能顯示病灶清除后的情況,提高手術全切除率。隨著超聲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提高,超聲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前景將更廣泛。
[1]RASMUSSEN I A JR,LINDSETHF,RYGH OM,et al.Functional neuro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3D ultrasound: initial experiences during surgical resections close to eloquent brain area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automatic brain shift compensation of preoperative data [J].Acta Neurochir (Wien), 2007, 149(4): 365-378.
[2]FRENCH L A, WILD J J, NEAL D.Detection of celebral tumors by ultrasonic pulse.Pilot studies on postmortem material [J].Cancer, 1950, 3(4): 705-708.
[3]LEROUX P D, WINTER T C, BERGER M S, 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preopertative magnetic resounce and in traoperative ultrasound tumor volumes and margins [J].J Clin Ultrasound, 1994, 22(1): 29-36.
[4]WOYDT M, KRONE A, BECKER G, et al.Correlation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after tumour resection in supratentorial gliomas.A method to improve geoss total tumour resection [J].ActaNeurochir (Wien), 1996, 138(12): 1391-1398.
[5]GERGANOV V M, SAMII A, GIORDANOM, et al.Two-dimensional high-end ultrasound imaging compared to intraoperative MRI during resection of lowgrade gliomas [J].J Clin Neurosci, 2011, 18(5): 669-673.
[6]張忠, 江濤, 謝堅.術中實時超聲在腦功能區膠質瘤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7, 12(11): 497-498.
[7]王怡,王涌, 楊永明.術中超聲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04, 20(2):227-208.
[8]STROWITZKI M, MORINGLANE J R, STEUDEL W.Ultrasound-based navigation during intracranial burr hole procedures: experience in a series of 100 cases [J].Surg neurol, 2000, 54(2): 134-144.
[9]張建林, 葛忠民, 祁芬, 等.術中超聲在顱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J].社區醫學雜志, 2011, 9(20): 17-19.
[10]趙繼宗.顱腦腫瘤外科學 [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184-191.
[11]吳南, 馮華, 朱剛, 等.術中顱腦B超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03,1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