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容
(廣東佛山市中醫院婦科,廣東佛山 528000)
婦女絕經前后主要指的是圍絕經期,包括從接近絕經出現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經后1年[1]。而這個時段由于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波動,從而導致其出現一系列生理及心理變化。抑郁和焦慮是婦女絕經前后較為常見的兩種情緒障礙,中醫稱之為“絕經前后諸證”。相關調查顯示,75% ~85%的婦女在圍絕經期會出現不適癥狀,其中約15%的患者癥狀較為嚴重[2]。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問題在影響其自身健康的同時也會對家庭及整個社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因此做好圍絕經期保健不僅對婦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對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中醫預防醫學理論中的“治未病”主要體現就在對體質的干預,強調疾病的預防根據體質的差異進行[3]。本研究通過對圍絕經期婦女體質狀態進行分析并辨證施護干預婦女的生活行為方式,對女性圍絕經期情緒障礙的療效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婦科病房和門診收治的10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婦女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無嚴重心、肝、腎疾病及既往精神病病史。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觀察組年齡40~56歲,平均年齡(49.7±6.4)歲;病程4個月 ~6年;受教育年限2~18年;城鄉分布:農村21例,城市29例;對照組年齡42~57歲,平均年齡(50.8±5.6)歲;病程2個月~5年;受教育年限1~16年;城鄉分布:農村23例,城市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受教育年限與城鄉分布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由婦科設立健康教育課堂,由專門的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每月1次。觀察組在常規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體質類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體質診斷,然后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類型給予辨體保健處方進行干預。首先依據患者制訂多種“膳食方案”,要求患者每周食用辨體保健處方的膳食方案至少3次;其次是依據患者制訂多種鍛煉方式,要求患者每周按辨體保健處方進行鍛煉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5 min;再次依據患者制訂音樂療法,要求患者每周至少3次聽辨體保健處方的保健音樂,每次不少于15 min;最后依據患者制訂心理干預,每周至少3次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內心的困惑做出科學解釋。由專門的醫護人員采用分別講解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測定2組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12 w后的(SCL-90)、SDS和SAS評分。
1.3 觀察指標 根據SDS標準評分分為抑郁癥(>53分)、輕度抑郁(53~63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根據SAS標準評分分為焦慮癥(>50分)、輕度焦慮(50~60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69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資料主要為計量資料,用(±s)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以例或率表示,組間比較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體質狀況 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婦女體質當中,都以平和質最多見,分別占32.0%和30.0%。究其原因:(1)由于絕經之年,命門火衰,溫煦脾陽不足,進而造成脾腎陽虛;(2)可能與患者所處的地理環境位置、氣候因素及飲食習慣等關系密切。諸如過食生冷、涼茶、普遍使用空調等造成體內元氣虛衰。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的變化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和SDS評分比較,均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w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體質情況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SDS評分/分SAS評分/分組別 例數干預前 干預12 w后 干預前 干預12 w后觀察組 50 49.79±7.21 32.76±6.33★☆ 50.29±6.56 41.69±7.16★對照組 50 47.68±6.46 31.76±5.83★☆ 48.87±7.58 39.82±6.78★
2.3 兩組患者SCL-90量表評分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SCL-90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因子中人際關系、敵對、偏執3個因子評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因子觀察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CL-90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SCL-90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分)
因子 觀察組 對照組t P 1.62±0.33 1.82±0.77 3.132 <0.05強迫癥 1.68±0.54 1.93±0.57 3.853 <0.05人際關系 1.69±0.51 1.71±0.43 1.640 >0.05抑郁 1.52±0.45 1.83±0.56 5.791 <0.05焦慮 1.61±0.52 1.85±0.59 3.580 <0.05敵對 1.87±0.49 1.90±0.51 1.111 >0.05恐怖 1.33±0.38 1.60±0.43 4.683 <0.05偏執 1.63±0.47 1.59±0.58 0.063 >0.05軀體化總分113.96±31.17 132.53±35.47 4.009 <0.05
婦女絕經前后負性情緒是由于婦女絕經前后性激素的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不良癥狀,多發生于45~55歲之間,約有1/3的女性可以平穩過渡,但2/3的女性會出現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合并神經心理癥狀為主一系列程度不同的不良癥狀,其中大部分伴抑郁、焦慮癥[4]。Robinson[5]通過研究發現負性生活事件是引發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在圍絕經期經歷嚴重應激事件的女性其發生抑郁的風險比(HR)是2.25。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僅能夠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更嚴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時積極合理的采取干預措施對改善圍絕經期婦女的身心保健和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醫學認為,在圍絕經期女性經過經、孕、產、乳等生理過程后,由于精血不足,再加上天癸將竭,沖任二脈虛衰,腎陰狀態較低,很容易受到體質等因素影響,從而出現“腎陰”與“腎陽”動態平衡的失調,致使臟腑氣血環境紊亂,導致臟腑功能失調[6]。腎藏元陰而寓元陽,如陰損則及陽,反之陽損則及陰,如若真陰真陽不足則不能濡養溫煦臟腑、推動正常生理活動之所需進而導致諸癥叢生[7]。
本研究針對觀察組患者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其不同中醫體質給予相應健康調理處方。平和質患者性格隨和開朗,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性較強,飲食上采取中庸之道,吃的不饑不飽,多吃五谷雜糧和蔬菜瓜果,運動上多采取溫和的鍛煉方式,老年人適當散步和打太極拳;氣虛質多表現為元氣不足,以疲勞、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8],精神不振,性格內向,不耐受風、寒、暑、濕邪,健康處方中飲食多以益氣健脾的食物為主,如黃豆、雞肉、大棗等,體育運動多以一些柔和的運動為益;陽虛質多表現為陽氣不足,畏寒怕冷、精神不振、性格內向、易于低沉等,易感風、寒、濕邪[9],健康處方中飲食以多吃甘溫益氣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運動鍛煉方面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五禽戲、廣播操等,平時可多聽一些激揚、高亢、豪邁的音樂,如《藍色多瑙河》;氣郁質的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為主要特質,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疑,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健康處方中以小麥、海帶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功能的食物,盡量增加戶外運動,堅持較大量的鍛煉,聽輕快、開朗、活潑的音樂,以疏肝行氣、開郁散結。
本研究通過12 w的中醫體質辨證調護的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中醫體質辨證調護可根據圍絕經期女性體質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有利于心理功能恢復以及負性情緒的疏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慶華,方秀新,宋海英.護理干預對圍絕經期婦女臨床癥狀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46-47.
[2] 賀巧麗.社區心理干預對圍絕經期綜合征婦女焦慮和抑郁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3):1217-1218.
[3] 龔明霞,吳俊妍.402例圍絕經婦女性激素和血脂變化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4):590-591.
[4] 張媛園,周彩峰,付文君.婦科門診和住院患者更年期癥狀與抑郁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1):62-64.
[5] Robinson GE.Psychotic and mood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imenopausal period:epidemiology,aetiology,and management[J].CNS Drugs,2001,15(3):175-184.
[6] 胡曼娜,古力巴克然木·阿布拉,黨海紅,等.圍絕經期抑郁癥與雌激素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7):4582-4583.
[7] 鐘智勇,吳小立,唐秀梅,等.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軀體化癥狀與性激素水平的關系[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1,12(11):918-920.
[8] Harlow BL,Wise LA,Otto MW,et al.Depres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reproductive endocrine and menstrual cy-cle makers associated with premenopausal the Harvard study of moods and cycles[J].Arch Cent Psychiary,2003,60(1):29-36.
[9] 倘余樂,段賢春,李 琴,等.圍絕經期綜合征的中醫病機及治療進展[J].安徽醫藥,2013,17(5):73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