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芳
(安徽省懷寧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安徽懷寧 246121)
鼓膜穿孔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多由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外傷、挖耳不慎、巨大聲音、昆蟲入耳等所引起,常引起聽力下降、耳鳴及耳悶,耳自覺有阻塞感或耳痛等癥狀[1],鼓膜修補術是常用的治療方法,手術方法多種,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耳內鏡下經外耳道徑路采取自體顳肌筋膜行鼓膜修補術17例(19耳),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7例患者中,男7例,女10例;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2.4歲。外傷性鼓膜穿孔1例,外傷后3月未愈合;所有病例均為鼓膜緊張部穿孔,干耳2月以上,中耳黏膜正常,無鱗狀上皮化生及膽脂瘤,無鼻、咽部炎性病變,咽鼓管功能良好,聽骨鏈完整,兩窗功能正常,術前常規顳骨CT提示鼓室乳突無病變,純音測聽語言頻率氣導聽閾為30~40 dB,骨、氣導差距平均為20 dB,鼓膜貼片試驗聽力均有提高。
1.2 方法 選用0°直徑2.7 mm耳內鏡及內鏡攝像、顯像系統。術前1 d做青霉素皮試,備術中應用,如青霉素皮試陽性者盡量選用無耳毒性抗生素類;度冷丁50 mg、非那根25 mg術前30 min肌肉注射。取仰臥頭側位,患耳向上,術野皮膚常規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加適量腎上腺素行耳部局麻,切取同側顳肌筋膜鋪平、晾干備用,注意切取筋膜面積比穿孔范圍大。在外耳道骨與軟骨部交界處作耳內四點局麻,術者在電視監視下一手持耳內鏡,一手交替持吸引器或耳顯微手術器械,先用尖針去除穿孔邊緣的上皮,用小刮匙從穿孔處伸入鼓室,搔刮穿孔周圍的殘余鼓膜黏膜上皮,使殘余鼓膜內面形成新鮮滲血創面為移植床,鼓室內置入含抗生素的明膠海綿小碎塊與穿孔邊緣相平,將顳肌筋膜修剪為大于穿孔直徑約2~3 mm,按內植法或外植法與移植床緊密貼敷鋪平,外用上述明膠海綿小塊固定,外耳道內明膠海綿填塞。術后7 d拆除耳部縫線,應用抗生素7 d,術后14 d取出耳內填塞物。術后1~12月隨訪,觀察鼓膜愈合情況,并復查聽力。
17例(19耳)手術均一次順利完成,隨訪1~12個月,18耳鼓膜愈合,1耳因移植物部分皺縮留有小的縫隙樣穿孔,移植膜成活率94.7%(18/19);術后3~6個月觀察鼓膜修復情況,并復查純音聽閾,平均提高5~10 dB,除1例穿孔者患者均自覺耳聽力提高,且自覺耳悶、耳鳴癥狀消失。術前和術后2個月鼓膜治療對比見圖1和圖2。

圖1 術前鼓膜緊張部穿孔

圖2 術后2個月耳內鏡下鼓膜修復后圖像
鼓膜穿孔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多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外傷所致。從組織學上看,永久性穿孔是由于穿孔后鼓膜各組織生長速度不一所致[2]。鼓膜穿孔后,如果鼓膜外面的上皮層中的鱗狀上皮生長較快,超過了中間的纖維層中的生長速度,而使鱗狀上皮越過了穿孔邊緣與內面黏膜層上皮相連續,故穿孔不愈合。鼓膜成形術即傳統的I型鼓室成形術,是指通過組織移植技術修復鼓膜缺損,重建鼓膜的解剖完整性,減少中耳的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聽覺功能的手術[3]。經典鼓膜成形術要在顯微鏡下進行,由于顯微鏡價格昂貴,操作復雜,在基層醫院難以開展。我們運用耳內鏡經耳道進路行鼓膜修補術,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耳內鏡下鼓膜修補手術要注意以下幾點:(1)病例的選擇:對于慢性單純性化膿性中耳炎后遺留的鼓膜緊張部穿孔,術前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咽鼓管功能良好者,我們一般是依據鼓室滴藥法評估咽鼓管的功能;②至少干耳在2月以上,鼓室黏膜干燥無炎癥且外耳道無急/慢性炎癥,并且鼓室黏膜無廣泛的鱗狀上皮化生[4],術前最好行電耳鏡檢查,對于鼓室黏膜腫脹者,即使是無滲液,最好暫緩手術;③常規做中耳CT排除上鼓室及乳突病變;④純音測聽檢查,語言頻率氣導聽閾不超過40 dB,鼓膜貼片試驗聽力有提高;⑤鼻、咽部排除急性炎癥,對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竇炎、下鼻甲后端肥大者先治療。(2)在移植材料上可選用顳肌筋膜,研究表明[5],筋膜移植在鼓膜修補術中的愈合率達95%,且新生鼓膜與原鼓膜厚度一致,鼓膜活動度好,有利于聽力提高。(3)手術技巧:手術中盡量避免碰傷外耳道壁,以免出血影響術野操作,出血較多時可借助腎上腺素小棉片止血;在穿孔未達到鼓膜的前上部時,移植物可放在錘骨柄末端的外側,前上鼓膜穿孔需要將移植物固定在鼓環和鼓溝之間,在行外植法時,移植物放置在錘骨柄內側,錘骨柄末端要從移植物中央穿出以利固定。(4)術后[6]應用抗生素7~10 d,預防感染,術后2 w內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用力擤鼻,防止污水入耳等。
與傳統的顯微鏡下鼓膜修補技術相比較,耳內鏡有明顯的優點:(1)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清晰圖象,且有放大作用,并且能在不做外耳道皮瓣的情況下,很好地觀察中耳結構,看清通常手術顯微鏡難以看到的聽骨鏈、咽鼓管等情況,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手術并發癥;(2)可隨時調整內鏡,能更方便觀察鼓膜穿孔邊緣、移植床制備及移植筋膜植入情況,使移植筋膜與穿孔緣達到最佳重疊;(3)手術創傷小,時間短;(4)耳內鏡與照相機和攝像系統連接,有利于示教,同時便于積累儲存資料。與顯微鏡相比,耳內鏡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主要缺點在于手術需要術者單手握鏡、單手操作,立體感及深度感較差,要求術者有嫻熟的內鏡操作經驗,良好的協調性,因此術者需長期的培訓。同時耳內鏡在外耳道內操作時極易碰傷外耳道壁,造成出血,污染鏡面,造成手術時間延長,且手術的連續性受到影響,因此對于外耳道特別狹窄的病例,手術操作有一定困難。在術中耳內鏡不宜長時間照射鼓岬,以免光斑損傷耳蝸[7]。
綜上所述,應用耳內鏡耳道徑路鼓膜修補具有操作更直接,病灶觀察更仔細,無需手術輔助切口,愈合率高,并發癥少等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顯微鏡下的鼓膜緊張部穿孔的修補,使患者免于耳部做切口,值得在臨床上廣泛開展。
[1] 賈 建.耳內鏡下鼓膜修補術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2,32(8):90-91.
[2]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883.
[3] 孔維佳,周 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5.
[4] 胡 明,周正娟,潘中柱,等.耳內鏡下鼓膜成形術32例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10):472-473.
[5] 李 鵬,李永奇,黃健聰,等.耳內鏡下自體脂肪鼓膜修補術的臨床應用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22(22):1045-1046.
[6] 王建成.耳內鏡下經耳道鼓膜成形術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9):93-94.
[7] 吳 鋒,殷洪斐,胡 兵.耳內鏡下鼓膜修補術15例報告[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