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瓊,唐婭琴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杭州 310006)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undylitis,AS)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癥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我科采用蠟療聯合功能鍛煉治療AS,并與單純功能鍛煉相比較,現報道如下。
100例均系2011年至2012年就診于我院的住院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其中女2例,男48例;年齡16~51歲,平均28歲。對照組50例,其中女4例,男46例;年齡20~54歲,平均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1984年修訂的AS紐約標準[1]。
2.1.1 蠟療
用BA2008-HWL型恒溫蠟療儀融化醫用石蠟后置于55℃相變恒溫包中,放入HWS-ò型蠟療恒溫箱中,溫度調為55℃。將熱蠟包敷于督脈循經處,注意防止燙傷,每次治療30 min。每日2次,連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2.1.2 功能鍛煉
2.1.2.1 頭頸部運動
雙腳與肩同寬,頭及軀干略向后伸,雙手交叉,右手重疊于左掌上,支撐腰后方,頭頸部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擺動。
2.1.2.2 肩部運動
兩肩、兩臂向兩側平伸,兩手指盡力摸肩,兩肩由前向后旋轉,然后兩肩再由后向前旋轉。
2.1.2.3 擴胸運動
兩前臂收于胸前,兩手握拳,拳心向下,向兩側做擴胸運動,兩臂再向兩側展開,盡量后振2次。接著左臂上舉、右臂垂下,兩臂盡量后振2次。再右臂上舉、左臂垂下,兩臂盡量后振2次。
2.1.2.4 腰部運動
兩手轉過身后輕按雙髖,由左向后再向右、向前旋髖,再由右向前再向左、向后旋髖。
2.1.2.5 脊柱運動
左腳向左跨出約兩拳遠,兩手拇指朝前,余四指朝后,撫護于骶髂關節處,微屈膝。頭與脊柱緩慢前屈到最大限度。然后再緩慢復原。接著頭與脊柱緩慢后伸到最大限度,再緩慢復原。頭與脊柱緩慢向左側彎到最大限度,再緩慢復原。然后頭與脊柱緩慢向右側彎到最大限度,再緩慢復原。
2.1.2.6 髖部運動
左手扶持墻壁等物體,右腿提起,左腿持重,右髖、膝關節盡力屈曲上提,踝跖曲,然后擺動右腿轉動髖部;右手扶持墻壁等物體,左腿提起,右腿持重,左髖、膝關節盡力屈曲上提,踝跖曲,然后擺動左腿轉動髖部。
2.1.2.7 俯背運動
患者左腳向左跨出約與肩寬,兩手手指交叉相插,翻掌盡力上舉后仰,然后盡力彎腰用手掌觸地面,再接著兩手扶膝做下蹲動作,腳跟必須著地,根據病情可分為全蹲、半蹲、1/4蹲。
2.1.2.8 輔助深呼吸鍛煉
通過鼻腔深吸氣,同時雙臂向外伸開達到肩的高度,然后慢慢地通過口腔呼出,同時雙臂向兩邊放下。
以上功能鍛煉操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鍛煉時間應根據患者臨床具體情況而定。
單純進行功能鍛煉,方法與治療組功能鍛煉相同。兩組均治療2星期后觀察療效。
①晨僵時間,即患者晨僵至關節僵硬感消失的時間。②腰骶脊背疼痛度,0級為無痛;1級為輕度痛,可耐受,不影響睡眠;2級為中度痛,工作或休息均受影響;3級為重度痛,日夜持續難忍。
臨床緩解: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化驗指標正常。
顯效:主要癥狀好轉,主要化驗指標趨于正常。
有效:主要癥狀有所改善,主要化驗指標數值有所下降。
無效:未達到上述有效指標或加重者。
3.3.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度、晨僵時間比較
兩組治療后關節疼痛度、晨僵時間均有改善(P<0.05,P<0.01),而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度、晨僵時間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度、晨僵時間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與對照組比較3)P<0.01
組別 時間 關節疼痛度(級)晨僵時間(min)治療組 治療前 2.8±0.2 120.56±4.02(n=50)治療后 1.0±0.32)3) 38.38±2.572)3)對照組 治療前 2.7±0.3 121.23±3.84(n=50)治療后 1.5±0.31) 60.44±3.271)
3.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4.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位主要在腰骶脊背,屬中醫學“腰痛”、“骨痹”等范疇。脊柱乃督脈循行部位,“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脊強反折。”已經認識到該病與督脈的密切關系。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若腎陽虛,正虛之處必為邪襲之所;陽虛生寒,水濕不化,留滯則為寒濕浸漬。故腎陽虛乃該病之本,寒濕浸漬為本病之標,內外合邪,導致督腎同時為病,而久病多瘀,最終造成腎虛督脈不通之候[3]。治療當益腎通督、散寒除濕。由于AS病變部位主要為腰骶脊背,為督脈之所在,督脈是陽脈之海,故從腰骶脊背部位進行治療,能補益腎氣,通調陽氣,強脊止痛[4-6],是治療AS的最佳途徑之一。石蠟加溫后能吸收大量熱量,保溫時間長,緩慢放熱,具有強而持久的溫熱作用,直接作用于發病部位,直達病所,充分發揮其補精益髓、溫腎壯陽通督的作用,達到治病求本之效。功能鍛煉是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7],是治療AS有效措施之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增進肌肉的收縮與舒張,有助于關節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本觀察結果顯示,AS通過蠟療聯合功能鍛煉能顯著提高其治療效果,而且該方法操作簡單,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1]李義凱,朱洪民,陳煥亮,等.兩種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診斷標準的比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8):733-735.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1.
[3]王北.王為蘭教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經驗[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8,15(5):23-24.
[4]齊昌菊.溫針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9):541-542.
[5]陳增,冼慶林,劉曉艷,等.電針督脈經穴治療脊髓損傷后中樞性疼痛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1):150-152.
[6]張彤,劉偉偉,馬懷念.隔姜蒜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3,(12):897-900.
[7]顧芳,劉琳.功能鍛煉聯合益塞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30):6503-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