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軍 汪 磊
(熊華軍,汪 磊: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熊華軍:博士,副教授 甘肅蘭州 730070 責任編輯:張 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提出,“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1〕《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培訓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2〕可見,教師培訓是新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緊迫要求。其中,農村教師培訓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本文以在經濟比較落后、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甘肅省X縣為例,探討農村地區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那么,當前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的程度如何?開展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如何破解?這些都是我們進一步開展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采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即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來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3〕研究采用由澳大利亞QSR公司〔4〕推出的Nvivo 9.2(中文版)分析和管理軟件。Nvivo9.2是目前國際上主流的電腦輔助質性資料分析軟件,其分析運行的理論基礎是由安塞姆·斯特勞斯和巴尼·格拉斯提出的扎根理論,可以幫助研究者在浩瀚的文字中快速篩選信息,同時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盡可能保證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于對甘肅省X縣12個農村地區中小學的35名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性別、學歷、教齡、職稱的教師訪談,因此這些教師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訪談前首先征得這些教師的同意,然后進行錄音,最后將錄音轉錄成文本。
將訪談資料導入到Nvivo 9.2。通過采用質性研究的扎根理論方法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包括開放編碼、主軸編碼與選擇編碼三個階段?!?〕
本研究采用“三角校正”來確認研究的效度?!?〕第一角是研究者,研究者為教育學的教師和在讀研究生,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素養和理論基礎。第二角是研究方法,研究采用扎根理論的研究流程,每一步程序規范合理。第三角是資料來源,研究者主要采用的是調查所得的真實資料。為了檢驗本研究的可信度,兩位研究者同時對這些資料進行編碼,通過比較兩位研究者獨立分析同一資料的結果是否一致來驗證。從兩位研究者初步編碼的情況看,編碼具有比較強的一致性,編碼歸類一致性系數達到0.713?!?〕
為了更好地發現問題,研究者從縱向和橫向層面進行訪談??v向層面基于兩點量表 (效果好和效果差)進行訪談,橫向層面基于培訓層次 (國培、省培、市培和縣培)進行訪談。
首先,參照開放編碼的步驟,對35個相關文本進行逐段逐句的閱讀,提取重點語句,標定概念節點。通過開放編碼,共形成最終有效自由節點347個。(見表1)
對開放編碼的347個自由節點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思考與分析,將本質上同屬于一個性質的節點歸類,同時找出每個自由節點之間的共性,并將347個自由節點歸類到11個主軸之中,它們分別是:培訓類型、培訓機會、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軟件、培訓硬件、培訓組織、培訓評價主體、培訓過程評價和培訓收益評價。(見表1)
通過主軸編碼后,根據編碼信息,發現可以將主軸編碼歸納為3個核心類別,它們分別是:培訓規劃、培訓實施及培訓評價。培訓規劃包括培訓類型、培訓機會和培訓時間。培訓實施包括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軟件、培訓硬件和培訓組織。培訓評價包括培訓評價主體、培訓過程評價和培訓收益評價。(見表1)

表1 編碼頻次及排序
從選擇編碼頻次看:培訓實施占所有選擇編碼頻次的比例為55.33%,位列第1;培訓評價占所有選擇編碼頻次的比例為24.49%,位列第2;培訓規劃占所有選擇編碼頻次的比例為20.18%,位列第3。根據選擇編碼的頻次排序,對選擇編碼做進一步的闡述。
該選擇編碼共包括192個開放編碼,其中培訓方式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3.55%,在整個開放編碼排序中列第1位,培訓軟件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3.26%,列第2位,培訓內容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2.68%,列第3位,培訓硬件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0.38%,列第5位,培訓組織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5.47%,列第9位。從它們分別所占的百分比不難看出,教師比較關注培訓方式,其次分別為培訓軟件、培訓內容、培訓硬件和培訓組織。
培訓方式。教師感覺效果最好的培訓方式依次是參與式培訓(50%)、現場觀摩學習(33.33%)和案例分析(16.67%);教師認為培訓方式效果不好的原因依次是:培訓者與教師互動性不強 (40%)、教師被動地聽,講座很枯燥 (22.85%)、沒有現場觀摩教學 (20%)、沒有案例分析(11.43%)和沒有專家指導 (5.72%)等??傮w來看,高達74.47%的教師認為培訓方式效果不好。簡言之,要提高培訓效果,必須改進培訓方式。比如,要充分發揮培訓者主觀能動性,不同的培訓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如對于教育教學技巧的培訓,宜采用案例教學法,讓教師在分析案例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相互交流。而對于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則宜采用模擬培訓法,讓教師置身于模擬的現實工作環境中反復操作訓練,以解決實際中可能出現的類似問題。
培訓軟件。教師感覺效果最好的培訓軟件依次有:培訓者教學水平高(36.33%)、培訓者會調節教學氣氛(33.33%)、培訓者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高 (25.00%)和培訓教師充足 (5.34%);教師認為培訓軟件效果不好的原因依次有:培訓者教學水平低下 (35.29%)、培訓者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欠缺(29.41%)、培訓者不會調節教學氣氛(17.65%)、培訓者團隊結構不合理 (10.82%)和培訓者數量不足 (6.83%)等。通過比較效果好和效果差的數據可以看出,僅有26.09%的教師認為培訓軟件效果好,73.91%的教師認為培訓軟件效果不好。再次結合教師接受的培訓層次分析,教師詬病最多的是市縣級的培訓。
培訓內容。74.42%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效果不好,原因依次是: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 (37.5%)、培訓內容不實用 (34.38%)、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12.5%)、培訓內容陳舊 (9.38%)和培訓內容重復 (6.24%)。如今,我們很多的培訓無一例外地采取“滿堂灌”的方法,培訓者怎么講,教師就怎么聽,在培訓中起主導作用的總是前者,后者的主觀能動性根本無從發揮,結果是教師在完成了相應的培訓后并不能把所學的軟知識變成實際操作的硬功夫,這一點在今后的培訓內容中應該得到重視。
培訓硬件。80.56%的教師認為培訓硬件效果不好,這表現為:食宿條件不好 (53.28%)、圖書資料缺乏和網絡資源不足 (34.82%)和沒有專門的培訓場地 (11.90%)等。結合教師參加的培訓層次分析,我們發現,參加過國培和省培的教師普遍認為食宿條件好、圖書和網絡資源充足、培訓場地充分,但參加過市培和縣培的教師普遍對這三者感到不滿意。
培訓組織。該維度的滿意率僅為21.05%,不滿意率為78.95%。通過訪談得知,教師存在被迫培訓 (51.43%)、頂替培訓 (32.44%)和盲目培訓 (16.13%)等現象,這些現象導致培訓效果不好。
該選擇編碼共包括85個開放編碼,其中培訓收益評價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2.39%,在整個開放編碼排序中列第4位,培訓過程評價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10.09%,列第6位,培訓評價主體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2.02%,列第11位。從百分比可以看出,教師比較關注培訓收益評價,其次分別為培訓過程評價和培訓評價主體。
培訓收益評價。教師感覺效果最好的培訓收益評價依次是:教學理念的更新 (42.86%)、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35.71%)和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21.43%);教師認為培訓收益評價效果不好原因是新理念難以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調查表明,32.56%的教師認為培訓收益評價效果好,67.44%的教師認為培訓收益評價效果不好。
培訓過程評價。教師感覺效果最好的培訓過程評價依次是:培訓前期需求調研 (45.54%)、細節管理 (36.36%)、前期論證 (9.09%)和培訓方案設計 (9.01%);教師認為培訓過程評價效果不好的原因依次是:缺乏培訓前期需求調研 (62.5%)、缺乏監管機制 (25%)和前期論證不科學,沒有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培訓培訓方案(12.5%)等。調查表明,31.43%的教師認為培訓過程評價效果好,68.57%的教師認為培訓過程評價效果不好。
培訓評價主體。85.71%的教師對此維度不太滿意,不滿意原因通過訪談得知,教師很少參與到培訓效果評估中??梢姡嘤栐u估體系也亟待規范。評估包括對培訓工作本身的評估和對教師的考核,是培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現實情況是:由于沒有建立培訓跟蹤系統,沒有嚴格的效果評估體系,對培訓全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培訓計劃是否可行,培訓內容是否實用,培訓成果轉化得怎樣即教師對所學內容應用得如何等等,一概不得而知,而我們所了解的僅僅是受訓教師獲得了一份結業證書??梢哉f,這種沒有評估的教師培訓是質量不高、效益不好的培訓。
該選擇編碼共包括70個開放編碼,其中培訓類型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9.22%,列第7位,培訓時間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6.63%,第8位,培訓機會占所有頻次的比例為4.33%,列第10位。從百分比可以看出,教師比較關注培訓類型,其次分別為培訓時間和培訓機會。
培訓類型。教師感覺效果最好的培訓類型依次是頂崗置換培訓 (60%)、集中培訓 (33.33%)和遠程網絡培訓(6.67%);教師認為培訓類型效果不好的原因依次是:網絡培訓效果差 (82.35%)和置換培訓量小 (17.65%)等。這表明,大部分教師認為頂崗置換培訓效果好,遠程網絡培訓效果差。
培訓時間。高達78.26%的教師認為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不合理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于培訓時間太短,感覺沒有學到系統的知識;其次是培訓時間和教學時間沖突,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往往對培訓敷衍塞責。
培訓機會。86.67%的教師認為培訓機會過少,尤其是沒有機會參加國培和省培。
1.培訓實施。①越是發揮教師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的培訓方式如參與式培訓等,教師越滿意;越是枯燥的理論講解的培訓方式,教師越不滿意。②層次越低的培訓,培訓軟件和硬件越不好。③越貼近教師的實際教學,越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培訓內容,教師越滿意。④存在被培訓、盲目培訓和頂替培訓的問題。
2.培訓評價。①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會學以致用,因此接受的理念與實踐的教學環境不相匹配。②當前培訓缺乏前期需求調研、前期論證,并且細節管理和監督不完善。③評價主體大部分是培訓承辦單位和培訓委托單位,教師幾乎沒有參與評價,大大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3.培訓規劃。①越是校外脫產學習培訓,教師越滿意。②教師對時間在一周內的培訓不滿意,一周的培訓很難讓教師學有所獲。③教師培訓機會過少,尤其是沒有機會參加國培和省培。
1.培訓實施。①“參與式教師培訓有不同于其他培訓方式的優勢和獨特的培訓策略。培訓過程體現參與性、開放性、合作性、主體性、針對性的特點?!薄?〕因此,“參與式培訓在改變中小學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研能力等方面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9〕。因此培訓可以采取參與式培訓為主、其他培訓方式為輔的培訓方式。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能夠調動教師的興趣,保障培訓的效果。從訪談得知,教師比較喜歡參與式培訓。參與式培訓能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員與專家、學員與學員之間進行交流研討,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和體驗,這樣既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培訓效果。②“培訓者的專業化水平決定著培訓效果?!薄?0〕因此要加強對培訓者的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和課題研究等方式,切實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并實行一定的考評激勵機制,對業績突出的培訓者進行獎勵。③“培訓不能講空道理,也不能糾纏概念,重要的是要務實,從培訓的針對性入手,突出圍繞解決一線教師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問題,共同研討解決的出路?!薄?1〕因此,應以滿足農村地區教師的需要為導向,增加有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內容 (如教學方法運用、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師生心理健康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從而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④政府應加大對于市縣的培訓場地、多媒體設備、圖書資源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培訓條件。⑤甘肅省X縣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有限,教師外出培訓特別是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勢必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常常讓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師參加培訓,他們成了培訓的主力軍,這不利于骨干教師進一步成長。根據訪談得知,很多校長歡迎專家進校培訓,因此“送培進?!笔钱斍耙鋵嵉囊活惻嘤柲J?。
2.培訓評價。①培訓課程應克服只重理論指導而忽視技能訓練的片面性,將理念培訓為主轉變為以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為主的培訓。通過訪談得知,在甘肅省X縣地區,由于有的培訓者自身素質不高,認識不到位,把教師培訓與傳統的授課相混淆,重理論的灌輸,而忽視教師技能的訓練,只是一味的說教,枯燥乏味,解決不了教師實際問題,因此教師的積極性也不高,大大影響了培訓效果。②“教師培訓缺乏有效性的原因之一在于忽視受訓教師的培訓需求。培訓機構自作主張確立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常常致使培訓內容與培訓需求脫節。”〔12〕因此要進行前期培訓需求調查研究,以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教師的需求為導向,形成適合他們實際的培訓方案,同時還要制定嚴格的培訓管理制度,使培訓規范化和制度化。③評價主體沒有反映出農村教師的主體性,大大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參加過培訓的農村地區教師才最有資格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因此,在評價時,尤其要廣泛聽取農村地區教師對培訓的看法,以便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3.培訓規劃。①遠程網絡培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教師登陸賬號和打開網頁后,沒有認真學習而是做其他事情,因此很多遠程網絡培訓流于形式。所以應加強遠程網絡培訓的管理,構建一套科學的教師遠程網絡培訓監測體系 (如現場察看、每天集中限時學習、當場測驗考核等)。②由于甘肅省X縣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有限,教師外出培訓后出現無人代課的現象,為此,必須合理安排培訓時間,盡可能將培訓時間與教學時間錯開,而且培訓時間盡量要安排為一周以上。③國家和省級政府應增加農村地區教師參加國培和省培的機會,以滿足教師接受高層次培訓的需求。
本研究基于有關教師訪談的35篇文本,對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效果進行了質性研究。研究表明,從開放編碼頻次看:教師感覺培訓效果差的維度依次是培訓方式(10.09%)、培訓軟件(9.80%)、培訓內容(9.51%)、培訓硬件 (8.36%)、培訓收益評價 (8.36%)、培訓過程評價(6.92%)、培訓類型(5.76%)、培訓時間(5.19%)、培訓組織 (4.32%)、培訓機會 (3.75%)和培訓評價主體 (1.73%),這說明當前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教師培訓效果差主要表現在培訓方式、培訓軟件、培訓經費、培訓內容、培訓硬件和培訓對象這六個維度,這六個維度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因此應該花大力氣完善這六個維度,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由于經費人力所限,本研究不可能對更多農村地區的教師進行訪談,因此可能對培訓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的挖掘還不夠充分,今后還將不斷關注這方面的研究,以求更深層次地結合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再研究,尋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切實增強教師培訓的效果,從而提高甘肅省X縣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
注釋: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http: //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3-03-19.
〔2〕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 〔EB/OL〕 .http: //www.edu.cn/pei_yang_810/20110106/t20110106_567181.shtml/2013-03-19.
〔3〕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2.
〔4〕創建于1995年的QSR是當今定性研究領域知名度最高的一家軟件開發商.參見:http://www.qsrinternational.com/default.aspx/2012-11-06.
〔5〕〔6〕郭玉霞.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M〕.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2,352.
〔7〕根據經驗,一致性系數在0.5以上,即說明兩者一致性程度高。
〔8〕〔9〕王愛蘭.參與式教師培訓及培訓效果研究 〔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6):76-79.
〔10〕史寧中.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創新教師培訓模式〔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9):6.
〔11〕康麗,等.“國培計劃”:百萬教師參培,改變中國教師〔N〕.中國教師報,2011-02-28.
〔12〕張小情,周利君.西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問題及對策探討 〔J〕 .課程·教材·教法, 2011 (2):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