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近十余年來,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大學和中、小學等教育建筑,正經歷著跨越式的飛速成長,校園建筑的建設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許多近幾年來落成的校園建筑,在設計理念和整體布局上都有所創新,不僅在積極地跟國際接軌,追隨國際化,同時也融入了本土化設計元素,回歸本土化。
目前,在土地日趨緊張,而建筑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校園建筑的使用效率,空間的集約化和功能組織的綜合化,已經成為了新一代校園建筑規劃的發展方向。很多校園規劃均以相對密集的結構,形成相對集約化的建筑布局,從水平和垂直兩個維度上,立體化地將校園空間進行整合。
下面就以筆者參與過投標的太原第六十七中學校園規劃為例來分析現代中學校園規劃。
太原市六十七中學建設用地位于江陽化工有限公司社區內,校址西臨山西江陽化工有限公司道路西留路,東鄰居住區、北鄰陽光小學、南側為向陽店村空地。六十七中學校園建設用地呈不規則倒梯形,用地南北寬約為165 m,東西長約為108 m,總占地面積22.8畝。對于完全中學的建制規模來說,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任務書要求設教學實驗樓,宿舍,食堂,體育館等生活功能,還要在校園里設200 m跑道運動場。要同時解決好功能分區、出入口、道路、日照、通風、綠化、衛生、消防及環境景觀等問題。
規劃方案以校園生態化、人文化、集約化為主題,力圖營造一座集人文、綠色于一體的建筑功能高效合理的現代校園。在設計中,在有限的地形中,滿足功能的前提下以創造疏密有致,開合有度的空間序列。設計上考慮用地特定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與周圍環境相互融合又突出于環境,將人文環境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達到環境育人的作用。校園規劃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交通——如何在有限的地形內規劃出簡短,便利,有效的交通,突出“步行優先”和“自行車優先”的設計原則,實現公共空間人車分流。創造出一個相對安全的人性化學習交流場所(見圖1)。

圖1 太原市六十七中學校園規劃圖
功能布局——科學的考慮師生日常的使用要求,著重處理好教學,實驗,學生生活和體育課余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分區明確,布局合理,動靜分離。
景觀——本項目用地較為緊張,如何能更好的契合現有地形及更好的利用周邊環境。在保證教學使用的前提下多布置綠化,同時輔以屋頂綠化,增加綠化面積,改善校園小環境,成為江陽化工有限公司社區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下面分別詳細闡述。
1)交通出入口:六十七中建設用地除西側外,東側、南側、北側皆不臨道路,校園主入口布置在建設用地西北面臨道路西留路,從江陽化工有限公司社區主路西留路進入,后勤入口結合建筑設計布置在建設用地西南,后勤人員可不經過校園由西留路直接進入食堂。
2)步行系統:結合用地特征和空間布局,規劃采用校園全步行系統,在校園內分別布置貫穿各建筑組團的消防車道路面鋪裝與廣場等硬地鋪裝,以步行為主,同時滿足特定時間和必要的機動車交通需求。機動車輛由入口廣場南側直接進入體育館地下車庫,自行車輛由入口廣場北側直接進入綜合教學實驗樓地下自行車庫,達到“機動車輛,自行車輛不進入校園”的目的,師生人流由入口廣場進入校園,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人性化學習交流的場所。
3)停車場地:體育館設地下一層停車庫,綜合教學實驗樓設地下一層自行車庫,滿足學生使用及校園平時的臨時停車需要。不設置地面停車。
功能分區科學的考慮師生日?;顒拥氖褂靡?,著重處理好教學、實驗、學生生活和體育課余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分區明確,布局合理,動靜分離。
校園主入口布置在建設用地的西側,從江陽化工有限公司社區主路西留路進入,整個用地范圍基本為不規則的倒梯形,東西長約108 m,綜合教學實驗樓布置在用地較寬的北側,南北一字布局,體育館+食堂做成一棟建筑,布置在用地西側,與綜合教學實驗樓自然形成寬24 m的入口廣場,體育館+食堂延伸下來與學生宿舍形成“L”形組團,學生宿舍布置在用地的南側,較短的一邊,南北布局,與食堂形成生活后勤區。綜合教學實驗樓與“L”形的體育館加食堂,學生宿舍組團自然圍合出了200 m跑道運動場,同時校園出入口處由綜合教學實驗樓與體育館布置退讓自然形成24 m寬的入口前廣場,使得在用地緊張的條件下有了較為開闊的校園環境。
考慮到地域氣象條件,校園內綜合教學實驗樓與學生宿舍都基本保證了最佳朝向,使各組團建筑在通風、光線、節能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園的景觀規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安靜、衛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師生提供課外休息活動的場所,能夠使師生觀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呼吸新鮮空氣,調劑大腦,消除疲勞。同時,優美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學生健康品質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本項目用地較為緊張,除了必要的功能布局外留下的空地不多,因此,在保證功能布局的同時盡量設置綠地,除了校園主入口24 m寬的廣場集中綠化,校園沿街面做帶狀綠化,綜合教學實驗樓與體育館,學生宿舍的周邊綠化外,綜合教學實驗樓局部二層,體育館食堂均做成屋頂綠化,增加綠化面積,改善校園小環境。
整個校園用地緊張,規劃布局緊湊,建筑設計與規劃相輔相成,通過對太原第六十七中學校園規劃及建筑設計,筆者對校園建筑的規劃及建筑設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代校園建筑設計朝著空間的集約化和功能組織的綜合化方向走,以組團的方式形成,與規劃的關系就更加密不可分。對于學校來說,全新的學校應該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加自然與人文的學習空間,把開放式的教育環境融入到整個校園中;同時要提供更大的空間和環境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不僅在教室中學習,還會在走廊、廳堂、體育館、花園的一隅,甚至是校園之間交流與學習。
建筑以現代風格為基調,形式上力求簡潔、明快。設計力求體現學校建筑的典型、莊重特征,建筑布局注意群體效果,在統一中突出重點,建筑造型整體協調。
盡管最終筆者的方案落選,但對太原第六十七中學校園規劃及建筑設計還是給了筆者對于校園規劃難得的實踐經歷和積累經驗的機會。從設計層面上看,對于校園建筑,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我們都致力于通過打破孤立、封閉的空間狀態,營造開放、互動的教學環境,創造交往、共享空間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F代的校園是具有活力的,最具有活力的就是學生們的各種活動,為適應活動的需要,在滿足功能布局的情況下,創造多樣化的公共活動場所,使校園空間豐富多樣,靈活有趣,把開放式的教育環境融入到整個校園中是未來校園規劃的思路和方向。
[1]建筑設計資料集[M].第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覃 力.中國當代建筑大系——學校[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李 寧.某學??倛D設計的體會[J].山西建筑,2011,37(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