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無錫市房屋安全鑒定中心,江蘇無錫 214071)
無錫某區331號為一幢地下1層、地上11層的住宅樓。該住宅樓地下室為非機動車庫,層高2.9 m,地上1層~11層為住宅,層高均為2.9 m。該房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現澆混凝土肋梁樓屋蓋,混凝土剪力墻厚200 mm,地下室頂板板底設有保溫隔熱板。地下室平面布置見圖1。

圖1 無錫某住宅樓地下室平面布置示意圖
據委托方反映,該地下室于2013年3月30日19時20分發生火災,至火災被撲滅,歷時約40 min。局部構造及火災受損情況見圖2。

圖2 地下室局部構造及火災受損情況
現場對地下室火災區域的混凝土墻及平頂的混凝土梁、板等承載構件逐個檢查、檢測,結果如下。
1)②~④×?~?區域周邊混凝土墻:局部粉刷層脫落,混凝土基本完好,未見火災裂縫,上部墻體煙熏發黑,錘敲擊聲音響亮。2)①~④×?~?區域周邊混凝土墻:局部粉刷層脫落,混凝土基本完好,未見火災裂縫,墻體局部煙熏發黑,錘敲擊聲音響亮。3)④~⑦×?~?區域周邊混凝土墻:混凝土基本完好,未見火災裂縫,墻體局部煙熏發黑,錘敲擊聲音響亮。4)①~④×?~?區域周邊混凝土墻:混凝土基本完好,未見火災裂縫,墻體局部煙熏發黑,錘敲擊聲音響亮。根據以上四個區域混凝土墻體的狀態,按《火災后建筑結構鑒定標準》[1]第 6.2.1 條規定,均確定為損傷Ⅱa級。
1)?軸②~④間混凝土梁L1:梁粉刷層大部脫落,局部煙熏發黑,混凝土基本完好,無火災裂縫,無明顯變形;現場進行碳化檢測,結果表明混凝土梁基本未碳化;現場在該區域選取一個測區采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板抗壓強度等級,該測區平均回彈值為33.8 MPa,估測梁表面溫度300℃。確定為損傷Ⅱa級。
2)④軸?~?間混凝土梁L2:梁粉刷層局部脫落,煙熏發黑,混凝土基本完好,無火災裂縫,無明顯變形;現場在該區域選取一個測區采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板抗壓強度等級,該測區平均回彈值為39.4 MPa,估測梁表面溫度低于200℃。確定為損傷Ⅱa級。
1)②~④×?~?區域地下室混凝土頂板:板底保溫隔熱板燃燒,局部保溫隔熱板脫落、脫落處混凝土煙熏發黑,未見板底混凝土剝落,未見火災裂縫,混凝土基本完好;現場進行碳化檢測,結果表明混凝土板基本未碳化;現場在該區域選取兩個測區采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板抗壓強度等級,兩個測區平均回彈值分別為43.6 MPa,46.2 MPa,檢測表明混凝土板抗壓強度較高。估測板底溫度300℃。確定為損傷Ⅱa級。2)①~④×?~?區域地下室混凝土頂板:板底保溫隔熱板少量燃燒,局部少量保溫隔熱板脫落,未見板底混凝土剝落,未見火災裂縫,混凝土基本完好。估測板底溫度低于300℃。確定為損傷Ⅱa級。3)④~⑦×?~?區域地下室混凝土頂板:板底保溫隔熱板未燃燒、保溫隔熱板基本完好,局部粉刷層脫落,局部粉刷層煙熏發黑,未見板底混凝土剝落,未見火災裂縫,混凝土基本完好。估測板底溫度低于200℃。確定為損傷Ⅱa級。4)①~④×?~?區域地下室混凝土頂板:板底保溫隔熱板未燃燒、保溫隔熱板基本完好,局部粉刷層煙熏發黑,未見板底混凝土剝落,未見火災裂縫,混凝土基本完好。估測板底溫度低于200℃。確定為損傷Ⅱa級。
根據以上對火場各區域的檢查檢測,確定地下室②~④×?~?區域為本次火災的主要燃燒區,內存放木材燃燒,火苗及黑煙蔓延至地下室的①~④×?~?,④~⑦×?~?,①~④×?~?區域。②~④×?~?區域火場最高溫度估測達300℃,低于混凝土的臨界破壞溫度600℃,地下室平頂的部分混凝土梁、板受到灼燒,但地下室頂板的保溫隔熱層在火災中起到很好的隔熱阻火作用,部分保溫隔熱層被燒壞,混凝土構件受損較輕。主要燃燒區以外的①~④×?~?,④~⑦×?~?,①~④×?~?區域的火場最高溫度估測均低于300℃,此區域混凝土構件只是受到煙熏作用,基本無損傷。
鑒于本次火災歷時40 min,故火場溫度未達到700℃以上的高溫,主要燃燒區域較小,減小了火災的影響范圍。由現場檢查、檢測及分析,根據《火災后建筑結構鑒定標準》[1]第 6.1.2 條、6.2.1條規定確定:②~④×?~?,①~④×?~?,④ ~⑦ ×? ~?,①~④×?~?區域的混凝土板及周邊混凝土墻為損傷Ⅱa級,?軸②~④,④軸?~?間混凝土梁為損傷Ⅱa級,即輕微或未直接遭受灼傷作用,結構材料或結構性能未受或僅受輕微影響。
1)②~④×?~?,①~④×?~?區域混凝土板保溫隔熱層已局部燒壞,按設計要求進行修補處理。
2)對于其余過火的混凝土構件,應徹底鑿除表面已疏松的混凝土,刷水泥漿界面劑后用1∶2水泥砂漿分層抹壓修補。
[1]CECS 252∶2009,火災后建筑結構鑒定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