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4月19日于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五次地方志工作會議上,傳達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重要批示:“地方志是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存史、育人、資政,做好編修工作十分重要。”李克強總理的批示明確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很有現實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好好學習。
作為一位老方志工作者,對全國第五次地方志工作會議特別感興趣,學習了李克強總理批示、劉延東副總理講話,對會議精神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現在,將本人的一些粗淺體會寫出來,以求教于方志界各位賢達,以求方志事業蓬勃發展。至于自身勞累,那是在所不惜的。方志編纂是我國的一項具有全局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的重要工作,必須認真做好,多出精品。要肩負起這次“修志問道,以啟未來”的重任,必須做到:
一、一定要確立科學發展觀念,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我國正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行各業時期,特別要重視“科學發展”問題。“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1)各行各業都在堅持科學發展,方志編纂必須要將它們的發展歷程充分地反映出來,載入書中,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要充分記錄反映出在國家強調科學發展觀時期的社會狀況、時代特色,方志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方志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志書編纂,首先需要的是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通過第一屆修志,我們已經感受到志書編纂是一項清苦貧苦、辛苦艱苦的工作。但是廣大方志工作者不圖名不圖利,還是通過自身高尚的品德、高超的學識、高貴的精神、高級的技藝,順利地完成了首屆修志任務。通過《中國地方志》和各省市方志雜志介紹和各項各地志書展覽,我們知道:首屆修志,碩果累累,精品迭出,人才勢偉,理論更高超,體系更完美。這屆修志,要繼續發展。
二、一定要確立求真務實觀念,嚴把志書編纂環節,地方志書的編纂,也像有些工作一樣,是有自己的方法步驟,各階段環節的。在階段期間內,各個環節都需要把住關把嚴關把好關,否則,一關脫漏,全盤皆崩。機構組建、隊伍提高、資料搜集,事實核對、任務分派、項目驗收、志書總纂、會議討論、上報批印、志書評議、史料運用、價值考核等等,都需要從業者全力以赴,把住關口。
事件真實是志書存在的基礎;資料可用,是志業發展的關鍵;編纂科學、是志書必備的靈魂;編纂創新,是志業繁榮的動力。我們每一個有志于方志事業的人,都應當具有無私奉獻精神,所出志書要對歷史負責,對祖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代負責。
三、一定要確立開拓創新觀念,與時俱進。“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2)在大力提倡“創新”時期,我們方志界也要與之相應,搞好創新。我們方志編纂的創新,是記述內容創新、版面設計創新、內部結構創新、主導思想創新,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進步,與時俱進。
我們方志工作者一定要明白:“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3)志書編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起源于我國,影響著世界。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借鑒著中華文明,編纂了本國志書,推動了世界文明發展,這是一件值得驕傲自豪的大事。我們因時利導、因事而創、決不能改變志書的文體、志書的特色、志書的價值,而成為新聞宣傳品或其他各種文體的作品。
四、一定要確立創優爭先觀念、編纂質量上乘志書。“創優爭先”活動已提倡數年,全國各行業都在自己的領域內開展,成果豐碩、形勢勵人。我們方志工作者的業務性質決定:必須靜下心來,坐住板凳,聚精會神,編纂出書。我們的“創優”是創作出經得起歷史、時代、祖國、人民考驗的優秀作品——精品志書;我們的“爭先”是爭單位之先、系統之先、時間之先。若無“創優”理念,難出精品志書;若無“爭先”理念,難備高貴人格;若無高貴人格,難當歷史重任。對此,作為首屆志書編纂工作者,我是深有體會的。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老方志工作者應當具備奉獻精神:將自己的心得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來人員,做好以老帶新;同時,又不能倚老賣老,唯我獨尊,也要虛心地向青年們學習,將他們的長處學到手,形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局面。這樣,我們的方志工作者隊伍,才能成為一支能拉得出去、能攻得下來的過硬隊伍。
五、一定要確立前評后用觀念,發揮志書應有作用。我國歷朝歷代編纂志書,就是因為志書具有其他作品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否則,誰愿意花費那么多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編纂志書?志書的編纂,就是為了存史、資政、育人、促進各項事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若將志書只存放在圖書館、檔案館、方志館,那是遠遠不夠的,應當做好宣傳、做好發行、做好評議,做好應用,總結經驗,以利推廣。
筆者在八年的“愛國主義單車萬里行”中,曾到過近六十個黨史、方志單位,參加過近四十個座談會。(4)大部分地區黨政領導重視,評志用志活動開展得好,但也有少部分地區對志書重視不夠,同業者都深感到志書冷落的無奈。有的地方是,方志出版后,主管單位給一定級別、一定人員發行發放一少部分后,藏在倉庫里,連圖書館、檔案館、方志館(有的地方還無此館)都不放,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史志部門本身是無所作為的,必須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情況,使其提高認識,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要使各方面人員都懂得,志書的編纂貴在應用。檔案,只能供少數人查閱;志書,可供廣大各業人員就用;只有將志書資料有效利用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其特有作用,才能方便領導決策,推動各業發展。要形成一個“知志”、“明志”、“求志”和“用志”的濃厚氛圍。如果能達到人人“讀志”、“愛志”、“藏志”和“用志”目標,那就太好不過了。
胡繩在中國地方志1993年度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過去的地方志重在繼往,現在的地方志重在開來。”我們方志界同仁在繼往的基礎上,團結一致開來喲!自從步入方志編纂業務的大門,我就以“傳承文明、記錄歷史、弘揚文化、服務社會、借史鑒今、啟迪后人的光榮使命”(5)為已任。今后,還要以此為陣地作平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奉獻。
注釋:
(1)胡錦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83頁
(2)江澤民《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1996年4月4日)《論科學技術》第71頁
(3)胡錦濤《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2006年4月21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428頁
(4)在互聯網上點“滿時新”三字可知情況。
(5)龐洪峰《以總理批示精神為動力真抓實干推動地方志事業科學發展》(2014年4月28日)《大興安嶺日報》第2版
作者簡介:滿時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圖強老科協愛國主義單車萬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