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姍姍
[摘 要]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也反映了博物館工作的主要內容。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蒸蒸日上,吸引了大量觀眾,潛移默化中引導和教育著廣大人民群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而一些地方性中小博物館,其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卻備受制約。本文以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為例,旨在分析、找出原因,并尋找應對之策,為地方性博物館更好的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提供借鑒。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
一、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概況及現狀
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位于聊城,東臨大運河,整體陳列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主題,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和研究運河文化,反映和展示運河的古老歷史、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博物館共五層,分陳列區、收藏區、研究和學術交流區三個功能區域。除序廳之外,三個展廳為“運河文化陳列”,包括世界運河陳列展廳、中國運河陳列展廳和聊城運河陳列展廳,三個展廳為“聊城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史前時期、商周秦漢——魏晉隋唐時期和宋遼金元——近現代時期。館藏文物500多件,其中館藏一級文物達到8套8件,二級文物達到31件,三級文物達到287件。
自2009年開館以來,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先后舉辦了“聊城輝煌成就展”、“運河微雨——李方慶書法回鄉匯報展”等多個展覽活動,每逢公共節假日,也都舉辦相應的主題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參觀學習。然而,與眾多文娛活動相比,其現狀是參觀者數量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社會教育功能。
二、制約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發揮的因素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活動的重視也不斷提升,閑暇之余,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參觀博物館,接受歷史文化的熏染。如果博物館能很好的吸引觀眾,那就能為其開展社會教育提供良好的平臺,而一些中小博物館卻因種種原因,參觀者較少,導致其教育功能無法充分發揮。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還是在博物館自身。
首先,宣教工作不夠。博物館想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就要加強自我宣傳。現階段地方性博物館普遍存在宣傳途徑較少,信息發布和擴散速度比較滯后等問題。以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為例,運博的固定展廳很少做再宣傳活動,臨時展覽的宣傳活動囿于傳統的橫幅、海報,網絡宣傳主要依賴官網和新聞媒體報道,較少借助微博、微信等渠道,信息發布途徑較少擴散速度較慢,導致人們對其整體認知度較低,參與度也較低。
其次,陳列設計缺乏創新性。目前,大多數地方性博物館都采用近似“一勞永逸”的櫥窗式陳列,陳展質量不高,降低了市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在運博館內,圖片的材質和較原始的櫥窗極大的削弱了參觀的真實感。雖然館內有蠟像陳列,但偏置一隅與館內整體風格略有偏差,顯得生硬突兀,也大大降低了生動性、體驗性。
再次,講解質量有待提高。博物館的講解員是連接博物館與社會的紐帶,其講解水平和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運博講解工作人員招聘的專業性要求較低,專業素養的講解人員較少,從而制約了其講解工作的深入性、研究性和和趣味性,其講解難以吸引人們駐足和思考,缺少針對性,降低了人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也不利于其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提升地方性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途徑和方法
第一,立足本地區,找準發展方向。在發揮地方性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上,要立足所在地區實際,探索適合地方性博物館管理的發展方向。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依托運河發展變遷的歷史而建,一方面為市民全面的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變遷提供了場所,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區域民俗文化。因此,基于這樣的定位,加上多途徑的有效宣傳,才能更好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第二,應加大自身宣傳力度,積極利用各種傳播媒介有效宣傳,擴大自己的觀眾源。運博可以充分利用紙質媒介來傳播信息,如發放印有與運博有關的郵票畫冊、報紙雜志、臺歷等印刷品,或是利用地方電視媒體制作創新性強、接受度高的宣傳節目等方式,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通過完善官網,開通微博、微信等,與市民互動,引導市民參與,從而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
第三,應注意陳列展品的質量,提高陳列活動品質。陳列是博物館進行社會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館工作的中心環節,所以地方性博物館展品陳列手段和形式都應加以提高,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和風采。運博應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適當加入多媒體技術和數碼技術,如3D導航等,使觀眾更加方便、直觀地了解展廳的情況;也應注意挖掘館藏優勢資源,注重互動體驗,讓館內的陳列更具趣味性和藝術性,使觀眾在愉快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第四,應注重講解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講解水平及質量。在發揮地方性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中,講解工作處于重要地位。運博要提高講解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在講解過程中要根據觀眾的要求和現實狀況適時調整講解的內容、方法和進度,注意加強與觀眾交流,耐心細致的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才能發揮教育作用。
綜上,未來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社會需求不斷變化,都對地方性博物館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地方性博物館要積極主動分析自身所處的環境、面臨的現狀,積極對待外部世界的發展變化,從自身所肩負的社會教育使命出發,立足區域,擴大宣傳,增強陳列展覽活動品質,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對外合作,扎實做好每項工作,加強博物館社會教育范圍的廣度和深度,為不斷為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蔡琴.《博物館學新視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崔大偉.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工作的探討與思考[N].中國文物報.2011-06-29.
[4]丁福利.論我國博物館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博物館.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