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玲
[摘 要]新疆的穩定與發展問題,歷來是一個極為重要又極為棘手的問題。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各民族人民所走過的60余年的光輝歷程,黨的歷屆領導人無不為新疆的穩定和發展傾注大量心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建設中,為新疆的民族改革和社會主義堅守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杰出貢獻。本文從毛澤東關于新疆穩定和發展領導制定的各項重大決策入手,總結毛澤東關于新疆穩定與發展的思想,為當前進一步做好新疆工作、做好國內其他民族地區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疆;毛澤東;穩定;發展
一、毛澤東關于新疆穩定和發展的重要論述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新疆穩定和發展關鍵
在新疆,搞好民族團結至關重要,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證,是實現新疆穩定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解決新疆民族問題一貫政策。
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一直把民族團結平等作為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則,并一直要求民族團結平等,毛澤東指出:“新疆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
1949年9月26日,在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前夕,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提出:“解決新疆問題的關鍵是我黨和維吾爾族的緊密合作”,這可以說是中央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方針。
同時,他要求新疆各民族之間要軍民、軍政團一致,確立了民族平等團結成為黨和國家解決新疆民族問題的重要政策。
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著名講話,針對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問題,他明確指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二)以民族區域自治為新疆穩定和發展基本政策
民族區域自治是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解決新疆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體現了黨和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疆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落實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在新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首先,保障了新疆各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體現各個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并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新疆各少數民族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要求,真正實現了新疆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其次,激發了新疆各少數民族參加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積極性,開創了管理本民族、本地區內部事務的新篇章。最后,有效地協調了各新疆各民族間關系,為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社會穩定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三)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重要任務
在建國初期提出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建設新新疆的同時,培養大量的少數民族干部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1949年11月1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及西北局時重點提出,要“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能夠和我們合作的人參加政府工作”,并“在這種合作中大批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毛澤東進一步指出:“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民族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是不可能的。”“中國各個地區革命經驗證明,如果沒有培養起本地干部和本地群眾領袖,革命便不能生根和深入。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的一項重要指示。”1951年2月,毛澤東在為國家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中,進一步指出“認真在各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推行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是兩項中心工作。”
(四)“穩慎重進”是新疆穩定和發展的大政方針
1950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七屆三中全會上強調:“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是一件重大事件,必須謹慎對待。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急躁,急了會出毛病。條件不成熟,不能進行改革。”“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是可以改革的。但是,這種改革必須由少數民族自己解決。沒有群眾條件,沒有人民武裝,沒有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進行任何帶群眾性的改革工作。我們一定要幫助少數民族訓練他們自己的干部,團結少數民的廣大群眾。”會后,毛澤東在與王震的談話中談到社會改革的問題時說:新疆的社會改革是有保證的,但目前不應操之過急,應充分估計新疆民族宗教問題的復雜性和群眾的覺悟程度。
(五)實行屯墾戍邊、建立生產建設兵團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和發展經濟,成為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緊迫任務。針對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毛澤東在組織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隊在和平時期,在不妨礙軍事任務的條件下,應有計劃地參加農業和工業的生產,幫助國家的建設工作。”
在《關于一九五O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中毛澤東強調指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號召全軍,除繼續作戰和服勤務者而外,應當擔負一部分生產任務,使我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是一支生產軍,借以協同全國人民克服長期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
抗美援朝時期,為滿足當時新疆特殊的戰略需要,中共中央果斷命令人民解放軍10萬駐疆官兵集體就地轉業,并于1954年批準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毛澤東號召其一手拿生產建設的武器,一手拿捍衛祖國的戰斗武器,賦予其“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的任務和地位,全黨全軍積極響應毛澤東的號召,開始了屯墾戍邊思想的偉大實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肩負著屯墾、維穩、戍邊的歷史使命,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是維護邊疆穩定和祖國統一的重要力量。
(六)維護地區穩定,發展新疆經濟
1963年9月27日,毛澤東在北京約請周恩來、楊成武、王恩茂等人,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即新疆問題專題會議,重點討論新疆出現的問題,對新疆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他強調新疆地區要經常注意了解邊境情況,重點是要做好新疆的經濟工作;他指出:“新疆要做好經濟工作。農業、畜牧業、工業要一年比一年發展,經濟要一年比一年繁榮,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有積累,但積累不能過多;糧食要征購,但任務不能過重,征購不能過頭。要減輕人民的負擔,改善人民的生活。”毛澤東還特別指出“新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僅要比國民黨時期好,而且要比蘇聯好。”一再囑托“要在生產發展、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礎上,加上政治掛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搞好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團結”。
二、毛澤東關新疆思想對發展其他少數地區的指導意義
首先,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必須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合地區自身情況,形成特色發展;其次,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終是要依靠少數民族人民,要努力團結少數民族,以民族平等團結為前提才有發展的可能;再次,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必須以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為目標,穩定和發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毛澤東充滿智慧的政策策略,有效地解決了新疆的穩定發展問題,時間雖然過了幾十年,總結學習毛澤東關于新疆穩定和發展的思想,對進一步研究新疆問題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新疆工作文獻選編(1949—2010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毛澤東軍事文集》
《新疆共產黨組織的建立是新疆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