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摘 要]閱讀大眾是社會閱讀活動普及與發展而形成的結果,是一個國家走向富裕強大,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必經之途。認識閱讀大眾及其意義,是我們推進全民閱讀,建設閱讀社會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閱讀大眾;社會閱讀;閱讀社會;閱讀文化;大眾文化素養
提高整個國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是我們實現中國夢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所以,“閱讀大眾”的形成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閱讀大眾
“閱讀大眾”(Reading Public),即閱讀的大眾,或讀書的大眾,是具有閱讀行為和習慣的社會大眾。具體地而言,它是指一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把讀書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或者說讀書已經與吃飯、睡覺同等重要,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因而已成為一種大眾行為和社會普遍現象,社會中也由此形成了一個具有讀書行為和習慣屬性的大眾群體。這個大眾群體就稱為閱讀大眾。
雖然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厚,但大眾閱讀文化并不發達,也缺乏產生它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基礎,所以長久以來我們還沒有產生出“閱讀大眾”這樣的社會群體,因此也很少觸及和使用這個詞匯。閱讀大眾與那些遠離書本和文字,沒有閱讀習慣,缺乏讀書生活體驗的人群相比已經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已經把讀書作為其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所以他們更渴望了解社會,認識世界,探求未知,交流思想。他們的政治參與和民主意識更強,思想更為獨立,對理想生活世界的要求和渴望更為強烈,所以,他們會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世界。因為閱讀在改變著他們的同時也在改變著這個世界。
二、閱讀大眾的社會意義
1.閱讀大眾的產生是民族文化素質提高的根本途徑
讀書是獲得知識,開發智力,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的最主要和不可替代的途徑。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汲取人類的精神營養,獲取社會的精神財富。從而使個人完善,民族進步,社會文明,國家強大。因此,閱讀大眾的形成是全人類進化與發展的必經之路,舍此而別無他它途。
2.閱讀大眾的形成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徑
了解祖先胼手胝足的痕跡,傳承民族共同的文化遺產,維系民族共同的精神紐帶,守護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一個民族必須使用共同的語言文字,需要閱讀共同的文化經典。縱觀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強盛,無不以文化的融合和交流為紐帶,無不以儒學為核心的漢文化為共同的精神家園。歷史上任何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乃至能夠入主中原,都無不以習漢文、讀儒學為其安邦治國之要策,并以此為基礎,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統一強盛的大家庭中。遼、金、西夏、元代是這樣,清代更是如此。歷史上如此,今天的中華民族更應以閱讀傳統文化經典來疏通我們的文化血脈,增強民族凝聚力。
3.閱讀大眾的形成是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
首先,社會的進步有賴于民智的開啟。唯讀書才能開啟民智,消除愚昧,擺脫貧困,社會才能走向平等與自由。人類只有經由知識的洗浴和讀書的啟蒙,才能有甜美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
其次,社會的進步有賴于社會大眾精神文明的進步。讀書能使人胸懷博大,有寬容厚
愛之心,也會更易于相互理解和溝通。讀書也能讓我們總結過去,認識現在,思考未來。特別是讀書能使人心寧氣靜,戒燥鶩遠,無論做什么事都能腳踏實地,從容不迫,從而克服和戰勝這個世界越來越盛的浮躁、混亂和焦慮。而只有每個人內心的安寧,整個社會才會安寧,只有每個人胸懷遠大,整個社會才能充滿愛和溫馨。
第三,社會的進步有賴于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和諧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其次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和諧發展。民主政治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它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社會大眾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而這種意識和能力來自于人們的讀寫能力和文化水平。因為沒有文化和閱讀能力的人是不會有政治選擇和民主意識的。這是一條顛覆不破的永恒真理。經濟的發展要靠科技文化的支撐,這已經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顯著特征。而科技文化的支撐依賴于整個社會大眾閱讀能力和閱讀活動的普及程度。
4.閱讀大眾的產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根本保障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水平的綜合體現。在這之中,國民的文化素質和精神狀態從來都起著基礎和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并不是它的船堅炮利,火箭升空,而應是每個國民的強大。而每個國民的強大,也并不是他有多么富裕,手里有多少錢,而主要是他精神的強大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縱觀世界,沒有哪個強國沒有經歷或形成社會閱讀大眾。當今時代,也沒有哪個強國不把推進閱讀大眾的形成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而且放眼世界,考察未來,國際間的競爭力已越來越體現于此。所以,一個國家如果不通過閱讀來提高它的國民素質,它將永遠是一個大腦不健全的巨嬰。
5.閱讀大眾的產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發展一是對自然條件的利用,二是對社會環境的改善。其中,包括制度、道德和科學文化在內的社會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為一個社會能夠可持續發展,不在于它的自然資源,而主要取決于社會的智力資源,即所謂人的因素決定一切。而且自然資源有限,智力資源無窮。這個道理人們早已明白,并被歷史和現實所證明。
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和動力是創新。創新源于對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人類社會之所以能達到今天的文明與進步,所依靠的就是通過讀書對智力資源的不斷開發與利用。一個社會的智力資源是否豐富,開發利用得如何,并不是表現在少數人身上,而是表現為一個全社會的整體性和普遍性問題。這個整體性和普遍性所依賴的就是社會閱讀活動的普及與發展。沒有社會閱讀活動的普及與發展所帶來的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對全社會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是不可能的。
綜上所述,只有閱讀大眾的形成,社會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國家也才能走向強大。中國閱讀大眾的形成還任重道遠,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