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普
2013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薄安荒苡酶母镩_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边@一重要論述,觀點鮮明,針對性強,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新中國60多年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956年以后,面對在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新課題,黨和毛澤東以蘇聯教訓為借鑒,提出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獨立探索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任務。經過20年實踐探索,我們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成果。所有這些,都為改革開放后的繼續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特別要指出的是,這些成就,是在舊中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是在對大規模建設事業缺乏充分準備和深入研究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主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獨立奮斗得來的;是在國家安全形勢長期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取得的,這就顯得尤其難能可貴。在這個時期的實踐探索中,我們也有過嚴重失誤,走過彎路,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大錯誤,對這方面的切膚之痛,我們要永遠銘記。但正如鄧小平所說,盡管犯過一些錯誤,“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還是 “在工農業和科學技術方面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有了一個向四個現代化前進的陣地”。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把改革開放前探索中出現的挫折與失誤無限放大,對這一時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視而不見或一筆抹殺,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是別有用心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更猶如說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憑空得來的,這顯然嚴重違背了歷史事實,實際上也否定了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是我們黨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成功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路人的社會主義;是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共同推進的社會主義;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社會主義。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國情復雜、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實踐已經證明,正是因為我們選擇、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才真正活躍、生動、豐富多彩起來,才呈現了它本應呈現的巨大優越性、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讓我們在走出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自身危機后又走出了蘇聯東歐亡黨亡國造成的外部危機;才在最近幾年應對世界政治經濟局勢急遽變化帶來的沖擊和新挑戰中,贏得了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制度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指引下,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中華民族正迎頭趕上時代前進的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毋庸諱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在成長發展中,中國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仍然很多,有的還表現得相當尖銳和緊迫,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但是,絕不能因成長中的煩惱而拒絕成長,絕不能因改革發展中出現暫時性困難和問題而否定改革開放本身,絕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否則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噎廢食,自甘落后。
總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是整體性與階段性的統一、連續性與轉折性的統一,既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皟蓚€歷史時期”是相互聯系的,聯系就聯系在:領導核心一致,都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道路追求一致,都堅持走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發展方向一致,都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根本制度一致,都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根本立場一致,都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意識形態一致,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奮斗目標一致,都致力于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等,這些相互聯系的方面是本質上的、內在規定上的聯系,這是“兩個歷史時期”不能對立、不容割裂的根本因由和依據之所在?!皟蓚€歷史時期”又有著重大的區別,區別就區別在:前一個時期所處的是“戰爭與革命”的內外環境,后一個時期所處的是“和平與發展”的內外環境;前一個時期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后一個時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前一個時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后一個時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一個時期封閉半封閉,后一個時期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等等。這些顯而易見的不同,表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和實際工作上有著重大區別。正因為有了這些區別,改革開放新時期之“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特”才凸顯出來??床坏?,或者混淆、模糊以致否認這些重大區別也是不對的。
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及其相互關系,不只是一個純粹歷史問題,而是一個事關怎么看待90多年中共黨史、60多年新中國國史、30多年改革開放史的重大現實政治問題。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碧K聯解體、蘇共垮臺留給我們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毀史必毀國,毀史必亡黨。我們黨絕不能再犯蘇共的錯誤、重蹈蘇聯的覆轍。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辯證統一,以對歷史和前人的敬畏心和同理心,尊重歷史而不割斷歷史,我們才能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書寫好我們今日的歷史,接力開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