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良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紫金縣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實施情況,對本縣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取得的成效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就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中央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的政策提出了建議。對做好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發揮森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森林撫育補貼 效益 政策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245-01
1 紫金縣森林資源概況
1.1 地理位置、氣候條件
紫金縣地處廣東省中東部,東西長88.6公里,南北寬64.0 km,總面積3627 km2。地理坐標為東經114°40′~115°30′,北緯23°10′~23°45′。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風明顯,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1.1 ℃,年降雨量1891.9 mm,年日照總時數1703.0 h,年平均相對濕度76%。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1.2 森林資源狀況
根據2012年森林資源檔案更新數據,紫金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82575.7 hm2,占全省林業用地面積的2.6%。林業用地按一級林種分類:生態公益林101644.7 hm2,占林業用地的面積36%;商品林180931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4%。全縣活立木蓄積1246萬m。全縣森林覆蓋率74.93%,林木綠化率為75.53%。
2 中央森林撫育補貼效益分析
我縣根據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財政廳下達的中央森林撫育任務,并依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森林撫育補貼試點管理辦法》;《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作業設計規定》的通知(林造發[2012]20號);《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 18337.3);《生態公益林建設導則》(GB/T 18337.1);《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T26424);《森林采伐作業規程》(LY/T 1646)等的要求,嚴格制定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各部門齊心協力,全力以赴,目前該補貼試點項目已取得了較大效益。
(1)增加林農收入,改善當地經濟環境
參與承包我縣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任務的林農,不僅可以取得國家按100元/畝的專項補貼資金,還可以獲取間伐撫育作業的木材收益,出售這些木材能夠獲得一定的額外收入。據統計,2011、2012年我縣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的實施,增加本地林農工資性收入約1045萬元,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改善了我縣經濟環境,提高了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梢?,森林撫育補貼試點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林農收入,改善林農生活。
(2)提供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穩定發展
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工種,需要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紫金縣2011、2012年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任務共11萬畝,總投資1067萬元,直接提供林農950多個就業崗位,受益人口7800多人。由調查數據顯示,紫金縣實施2011、2012年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程總用工量為87584個工日,其中森林撫育作業總用工量為87084個工日,占總用工量的99.43%,輔助建設工程總用工量為500個工日,占總用工量的0.57%。中央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實施時間跨度長,為林農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林農參加森林撫育施工任務,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地區就業壓力,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3)組織森林撫育技術培訓,提高林農素質
為確保中央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的成效,保障森林撫育施工的質量,紫金縣在實施森林撫育試點工作之前,組織施工專業隊、林業工作站技術人員和當地林農開展森林撫育技術培訓,學習《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森林采伐作業規程》 (LY/T 1646)等學習,組織技術培訓8期,培訓技術人員432人。通過森林撫育技術培訓與指導,有效地提高撫育作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提高森林撫育質量。
(4)改善森林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紫金縣森林撫育設計區全部屬生態公益林,林分主要是:10~15年的生態公益林中人工造林的中齡林以及4年生以上人工造林中幼齡林,樹種以木荷、楓香、樟樹等優良鄉土樹種為主,通過修枝、間伐、割灌除草等撫育,清理了林區內的雜草、灌木、藤條,對枯死枝和林下部1~2輪活枝進行了修枝,提高了林內衛生狀況和林木的干性及材質;增強了森林抵御火災和病蟲害的能力,創造了適宜的生長空間,使林木質量顯著提高;加快了林木生長,提高森林林分質量,提高了森林的復層郁閉水平,有效地推動生態建設、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的進程。
3 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政策建議
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是利國利民的重大政策,結合紫金縣實施的情況,為完善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1)擴大撫育對象
現中央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對象為生態公益林中的中幼齡林,而結合我縣的實際,以近幾年新造林的珠江防護林、水源涵養林、碳匯林的第二、三年撫育最為重要,建議撫育試點對象適當擴大至新造林的第二、三年撫育。同時,在抓好公益林撫育的同時,建議把用材林也納入試點范圍內,這對于推進興林富民,長久解決農村就業、木材供需矛盾具有積極意義。
(2)提高補貼標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勞動力成本日趨增長,以及林區運輸成本的增加,加之本縣生態公益林撫育剩余物價值不高,多為雜灌,森林撫育成本較高,而現有中央森林撫育補貼標準偏低,山區縣財政收入較差,難于增加配套資金,以致撫育工程施工很難雇用勞動力。因此,建議適當提高森林撫育補貼標準,以每畝180~250元(包括施肥)較為合適。
(3)實施補貼標準差異化
林業生產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產業,又是自然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產業。為確保我國生態安全,有必要對林業生產進行適當補貼,依據國民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地域的差異,提高補貼標準外,對不同地區、不同撫育類型和撫育對象制定不同的森林撫育補貼標準。
4 結語
森林撫育補貼是利國利民的重大國策,搞好中央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有利于改善森林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蓄積量,森林碳匯、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也會進一步提高。開展森林撫育,是形成高效優質的森林資源,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施興全,陶瓊.人工林撫育采伐作業中的幾個問題探析[J].林業調查規劃,2008(3).
[2] 廣東省林業廳、財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2012年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粵林〔2012〕175號).
[3] 紫金縣林業局2012年森林撫育工作總結[內部資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