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
文章認為,網絡經濟安全的特性有:
一是總體性與結構性。網絡經濟安全是個總體概念,它是一個系統,它的建設和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具有系統性和總體性的特征。同時,它又具有多層級、多層次的特征。從總體上說,有網絡的安全,既有網絡技術安全也有經濟的安全。從層級說,有國家的網絡經濟安全,也有區域的網絡經濟安全;有產業的網絡經濟安全,也有企業的網絡經濟安全。從網絡經濟安全來說,有TCV/IP協議組的安全,也有WEB網絡服務的安全。不同結構、不同層次的網絡經濟安全組成了網絡經濟安全體系。
二是技術性與管理性。網絡經濟安全的對立面是網絡經濟的風險,網絡經濟的不安全。網絡風險的產生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技術因素;另一方面是管理因素。要規避和防范網絡經濟風險,實現網絡經濟安全,也應從技術方面和管理方面及兩個方面的結合上采取措施,因此,網絡經濟安全既具技術性特征又具管理性特征。
三是博弈性與可控性。就是說網絡經濟安全存在安全性與風險性的博弈,同時又是可控制的。網絡經濟存在多種風險性,有事故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投資風險、效益風險、管理風險等多種風險,為了防范和規避風險,就要進行安全與風險的博弈。而在安全與風險的博弈中,我們又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可以采取管理方面和技術方面的綜合措施、對策、政策,使網絡經濟風險掌握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以實現網絡經濟安全。這種可控制的能力和可控的措施就是網絡經濟安全的可控性。
四是經濟性和社會性。網絡經濟安全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它具有的經濟屬性。它既具網絡安全的屬性,又具有經濟安全的屬性——經濟性。經濟性要求網絡經濟安全具有有效性、效益性、比價性、價值性。同時,網絡經濟安全與社會及社會發展密切關聯、互相影響,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網絡經濟安全與社會道德、社會倫理密切相關,網絡經濟安全需要良好的信息道德建設。
五是長期性與艱巨性。網絡經濟安全問題是個長期存在、永不消逝的管理問題,只要我們運用互聯網從事經濟活動就存在網絡經濟風險的不安全因素。同時由于網絡與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動態性特點,使網絡經濟安全目標的實現增加了難度,使其具有艱巨性的特點。
文章提出,網絡經濟建設方面要完善和創新若干機制:
一是戰略規劃機制。網絡經濟安全的戰略規劃是推動網絡經濟安全建設的總綱領,可以為這項系統工程指明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措施。具體規劃可以更具操作性。既有明確方向,又能具體落實。二是統籌協調機制。在國家成立統籌協調指揮機制——中央網絡安全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指引下,需要完善區域和部門的相關落實機制。三是隊伍建設機制。需要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既需要網絡經濟安全和信息技術產品研發人才,也需要網絡經濟安全管理人才,更需要高層次的雙料復合型人才。需要創新人才培養、吸引和運用政策、手段和機制。四是資金投入機制。首先是各級政府需要建立網絡經濟安全建設引導和獎勵資金,并鼓勵相關企業的資金投入;其次是鼓勵行業和社會組織的資金投入。五是技術研發機制。從管理和支持角度,鼓勵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研發與網絡信息技術安全相關的產品和設備。例如計算機的硬件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整體和具體的網絡安全技術、防火墻技術、入侵控制、黑客攻擊的防衛技術等。在資金投入、財稅政策,技術創新研發和獎勵等方面給予鼓勵和支持。六是基礎建設機制。強化網絡經濟安全基礎,保障設施建設,創建嚴格有效的網絡經濟安全認證體系和示范分析環境。其中包括計算機、因特網緊急響應中心、病毒防范中心;網絡經濟安全標準的制定、產品認證、入網審批和驗證、網絡運行追蹤評估;網絡經濟設備安全性驗證環境,操作系統安全分析等。七是風險預警機制。在網絡經濟運行全過程,全時段、全方位建立風險預測和預警。根據國內外經驗,按有關規定和規程經常對有關設施、設備進行檢測、評估分析,發現不安全問題及時啟動預警體系,及時發出警示信息、信號。八是保險賠償機制。對網絡經濟安全實施保險制度和辦法,既有利于使因不安全和事故造成損失者得到合理賠償,又有利于促進事故責任人重視安全,防范事故發生。九是評價監督機制。對網絡經濟安全問題在事前進行預測評價,在事后進行損失分析評價,同時強化內部和外部監督,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十是法律法規機制。從1997年公安部發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到2005年國家頒布的《電子監督法》,國家及各部門已公布9個相關法規。但是目前尚無懲罰網絡經濟安全犯罪方面的法律。還需要借鑒國外經驗并根據我國國情,制定既在我國實用,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相關法規,以保障網絡經濟安全。十一是宣傳教育機制。建立和強化宣傳教育,使網絡安全和網絡經濟安全得到相關機構人員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使經濟信息安全問題深入人心,記入人腦。這有利于網絡經濟安全,也有利于民眾利益安全。十二是國際合作機制。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合作。既需要在引進必要的先進適用技術設備上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也需要在網絡經濟安全的技術與管理上開展國際間交流合作,還需要在國際間的網絡經濟安全犯罪治理上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摘自《學術交流》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