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
摘 要: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進行著深入的教學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學手段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逐步實現教學手段信息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實現教學的整體改革。因此,如何利用好信息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 優化語文課堂 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113-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定位:“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我認為,信息技術工具的誕生,標志著教育過程的本質已經在發生改變,只有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才能更好的優化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究竟怎樣優化語文課堂呢?
1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需要書寫大量的板書,這樣勢必要影響教學時間,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這些時間讓教師去研究設計課堂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除此之外,語文教學還需要有大量的資料、事例、文章做支撐,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給學生聽,而如果是用了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直觀的去感受文章的意境。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 運用信息技術可及時反饋課堂效果,促進師生互動
在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一一批改,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在反饋的過程中,教師單憑一張嘴很難去把所有的問題全面的反饋給學生。而利用信息技術將作文放在多媒體上,進行“多人評一人”的模式,這樣不僅有師生交互,還有生生互動,讓學生直觀的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3 教學過程中怎樣合理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
3.1 讓學生成為信息技術的一份子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處在主導主體的位置,而如今教師還是在不停的講,學生會很容易走神。現在初中的主要群體是90后,他們對信息技術有很強的向往,如果教師能充分合理的調動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參加到現代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可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具體來說,班班通是現在教育非常方便快捷的手段,而學生對這方面非常感興趣,也很高興去做,于是我們讓學生參加進來。例如課件不僅僅是教師能制作,學生也完全可以參加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去,還可以舉辦班級內部的課件評比比賽,將優秀的課件應用的課堂中去,這樣不僅提高的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還側面的引導了學生正確的網絡觀念。
3.2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斷增多,在網絡上瀏覽文章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學生也已經對在網絡上閱讀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一點,鼓勵學生使用多渠道獲取閱讀資源。參加網絡組織的各種寫作比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在日記的寫作方面,學生已經厭倦了傳統的方式,每周上交的日記就像流水賬一樣,為了改變被動的寫作模式,教師可以嘗試鼓勵學生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空間、博客等平臺,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正是學生喜歡的,并且也讓學生的眼界有的拓展,能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
所以說只要我們能夠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進行合理的整合,它就會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潤滑劑”。帶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4 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
4.1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式需要多種方面和途徑,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可以讓教學過程立體化,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這樣不僅高效的傳播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教學效果能夠最優化。
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學生想廣泛的閱讀名著、文章等內容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由于信息技術的出現,可以讓學生瀏覽大量的文章,選擇也增加了許多。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在加工整合,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一部分,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變成“拿來主義”。從而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2 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去主導,學生只能被動的去接受教學內容。而如果讓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合理的整合,那么將會打破傳統破舊的模式。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個環境中共享學習的資源,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在這種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合理探究精神。
4.3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學生也不例外。因為我們培養的學生終有一天是要踏入社會的。所以不能讓學生對社會變的很陌生。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現如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才,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才不會被淘汰。現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在課堂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給學生指引方向。
5 結語
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信息技術盡管可以優化語文教學,但它畢竟只是我們教學的輔助工具,如果不能合理的使用好信息技術,變會適得其反。總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結合“因材施教”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有效的為教學服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期盼的。
參考文獻
[1] 楊平.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要重視四個因素[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1).
[2] 張為東.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中小學教育(下半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