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科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系統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的人性化管理設置模式,而是應加強多層次激勵機制的引入,從而來促使企業績效的提高。本文首先對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與管理激勵機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將績效評級和管理激勵進行良好結合的有效路徑和措施。
關鍵詞:企業 績效評價 管理激勵 問題 路徑
中圖分類號:F3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c)-0152-02
企業的績效評價主要是指運用運籌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相關方法,依照相關的評價程序來對特定的對比評價標準和經濟指標體系進行定性、定量的對比分析,并對企業績效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企業的績效評價對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企業資產和財務管理中的薄弱部分,并能夠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狀況進行全面系統性的剖析,從而使企業有效地克服短期行為,并促使企業在管理的改善中提高經營水平和整體效益。將管理激勵機制有效地引入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將企業的績效評價與相關的管理激勵手段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好地促使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
1 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和管理激勵機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1 考核評價的主觀性太強,內容較為單一
當前我國的許多企業在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制度時,常常采用整個公司統一的評價方法,而并沒有明確規定各個部門的具體辦法,也沒有將評價內容細化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并且在具體的考核過程中,考核人員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都很強,這就會使得考核結果隨著考核人員的變化而產生偏差。
1.2 對財務指標的過分重視
財務指標作為傳統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將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報告系統作為依托,并以會計核算系統所生成的一些事后數據作為數據來源。財務指標的過多采用會產生一系列的弊端,如財務指標在受到相關的會計政策影響后,其對企業的績效評價并不能全面真實地對企業自身的實際狀況進行反映。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重視財務指標,也會對企業產生錯誤的引導,這就容易導致企業因過分重視短期結果而對長期行為進行忽略,從而不利于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3 評價結果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地發揮
我國當前大多數企業的績效評價結果功能并沒有得到有效地發揮,其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再加上地方政府并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重視,這就使得一些績效評價結果并沒有和干部任免以及獎懲掛鉤,從而使得其約束和激勵作用并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是在壟斷等一些特殊性行業當中,企業的績效評價結果并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狀況,其取得的好評價大都是這些行業本身的特殊性,而并不是其自身努力的結果,從而導致企業的績效評價結果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4 激勵模式較為單一
過去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其采用的相關激勵模式常常是物質激勵,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過于片面化的激勵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需求。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其在物質生活得以保障的情況下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撐。因此,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企業要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激勵模式,并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保證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熱情,促使他們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2 將企業的績效評價與管理激勵進行有機結合的具體路徑
2.1 健全和完善激勵機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因此,企業的激勵機制也應在堅持與時俱進中得到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激勵機制的完善。
(1)通過薪酬福利來進行激勵。薪酬福利并不僅僅代表金錢數目的多少,還代表一個企業對員工品德、能力以及發展前景等方面的認可度。建立科學良好的薪酬福利體系不僅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還可以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但要注意的是,企業在運用相關的薪酬福利體系進行激勵時應注意遵循激勵性、競爭性和公平性等原則,從而真正地發揮其對員工的激勵作用。
(2)對員工的發展進行激勵。企業在保證其目標能夠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為自己的員工提供能夠促使他們個人發展的有利條件。如為員工提供相關的培訓機會,以及時地更新和提高他們的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企業員工的整體競爭力得以提高,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再如企業還可以指導員工進行自身職業生涯的開發與設計,引導他們將個人的職業規劃目標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工作積極性的提升。
2.2 運用多樣化的激勵模式,將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進行合理的配置
在激勵管理機制的運用當中,許多企業的領導者常常只是注重對員工進行物質激勵,而忽略了員工精神方面的需求,這樣在對員工進行激勵獎勵時,常常是部分時期,不分層次地對員工給予物質上的激勵,這樣的激勵方式不僅不能有效地發揮對員工的激勵作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務和資金的浪費。因此,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激勵模式,將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結合起來并進行合理的配置。這就要求企業在對員工進行激勵之前,要先對員工的具體需要進行了解和調查,對于員工的正常合理要求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這樣才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促使激勵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
2.3 企業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機制進行整合的具體路徑
企業的績效評價主要是通過獎懲和業績計量來將企業自身的價值目標有效地轉化為對員工的激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地增加,這就使得企業的經營者和所有者對傳統財務會計準則下的相關績效評價方法和測定結果并不滿足。一般來說,經營者只有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增加值,才能真正實現財富的增長,從而才能得到相關的獎勵。由于經營者得到的這種獎勵與企業自身價值目標的增長是密切相連的,這就可以有效地克服企業經營者對利潤的粉飾現象,從而促使經營者人力價值的實現。因此,在當前形勢下,企業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機制進行有效整合的路徑是將經濟附加值作為核心,積極構建相關的績效評價系統,加強經營者股權激勵機制的建立,從而真正發揮企業激勵管理機制的作用。
2.4 積極擴大企業的考核范圍,加強考核標準的量化和績效評價制度的整合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中,企業不能將員工的業績作為對其進行考核與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是應該與員工的工作態度、創新能力、工作積極性、協作性、紀律性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評價,加強對激勵機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的有效整合,這樣才能更客觀和全面地對員工進行考核與評價。
2.5 加強多重評價體系的建立
企業投資主體的不同不僅會使得評價目的不同,同時還會有著不同的評價角度和評價立場,這樣在進行具體的評價時,投資主體所關心的側重點和評價內容也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加強多種評價體系的建立。另外,作為完整的體系,企業的績效評價應該是多元化、多層次的,其不僅要有利于企業本身的自我考核與評價,還應有利于企業債權人對企業自身的客觀性評價。
2.6 不斷提升企業的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機制手段
當前企業的績效評價大都采用的是運籌學和數理統計學的方法,并按照統一的程序和評價標準來對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經營者業績和經營效益做出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評判。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是由指標體系、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三部分組成的。其中,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主要是由企業指標所構成的框架,其是用來分析判斷企業內部的年度績效;而組織體系則主要包括:企業績效評價的管理、組織和實施等機構,一般來說,管理機構主要是負責績效評價制度的制定,組織機構則是負責對企業評價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實施機構則是負責企業評價工作的具體實踐和操作。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不斷提升績效評價和激勵管理機制的手段,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績效評價和相關激勵手段的作用。
績效評價作為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和發展中建立的新型管理關系,其不僅能夠直觀地展示出企業資產和財務管理中的相對薄弱環節,還可以對影響企業發展與經營的諸多因素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并全方位地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判斷,從而促使企業改善管理,提升其整體效益。針對傳統企業績效評價和管理激勵機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企業要加強管理激勵機制的改革,并注重將績效評價和管理激勵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真正促使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龔莉娟.對企業績效評價和管理激勵問題的幾點認識[J].財政監督,2013(11).
[2] 任柏明.管理者績效評價及激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9).
[3] 劉俊杰.企業績效評價與管理激勵問題探析[J].管理觀察,2013(32):81-82.
[4] 張炳輝.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績效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4).
[5] 劉斌,劉善慶.芻議企業績效評價與管理激勵問題[J].商業時代,2009(32):61-62.
[6] 張林.創新型企業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