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平

摘 要:教學離不開考試,考試離不開評析。評析試卷,是對試卷信息反饋的再處理的過程,對學生已學知識起著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試卷評析課很難上,教師講到嗓子啞,而學生做錯的依然不會改,下次考試還會在同樣的問題上一錯再錯。那么,在生物試卷評析課上,應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愉快有效地學習,提高課堂實效性呢?本文就教學中的“兩個注意”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物試卷 評析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c)-0197-02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學生改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試卷評析課是在練習或考試之后教師對其講析和評價的一種課型,也是一種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復習課。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反思其學習行為,調控學習方法,而且對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教師在試卷評析課上,更多的是重講解輕參與,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是教師報答案,學生判對錯;教師講規律,學生記結論;教師講思路,學生寫過程。因此,如何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學習,讓每位學生在試卷分析課上都能有所收獲,從而提高試卷評析課的課堂實效性呢?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要上好評析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評析課中的幾個原則
1.1 激勵與參與原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谠u析過程中,教師應挖掘學生的閃光之處,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等積極因素,激發勤奮好學的愿望對學生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和能力給予肯定和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生物學習興奮度和積極性。此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如答問、質疑、討論),使整個講評過程中情緒亢奮,思維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關知識及解題的信息,從而有助于生物知識的掌握和解題能力的提高。
1.2 針對與拓展原則
講評只有真正切中要害地分析學生學習上知識與能力的不足,才能解決學生的易錯處,真正解決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因此,試題的講評應該有所側重,要有針對性。針對難點、生物能力、解題技巧、錯誤原因等方面的講行評析。試題由于受考試卷面、考試時間等的限制,往往以點帶面來考查學生的生物知識與能力,就題論題的講評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講評時應從“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盡可能地構建知識間的廣泛聯系,盡可能通過試題拓展使生物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
1.3 及時與有效原則
考完試若不及時評講,學生則達不到及時糾正錯誤的作用。因此,應利用學生對試題記憶猶新,“乘熱打鐵”進行析評。評卷的目的是為了診斷糾錯、調節指引,檢查答題的規范情況等等。在學生記憶猶新時,通過對試卷評析,能及時破除學生在答卷中的“思維定勢”和補救知識的盲區,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意評析課中的幾個環節
2.1 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
要有效地做好試卷講評,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好充分準備,認真分析考試的答題情況,以達到矯正教學漏洞和失誤的目的。
(1)教師的精心備課。
第一,備好試題內容。講評前要對生物試卷認真分析,分析試卷本身是否符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試題是否符合生物課程改革理念。著重分析試題覆蓋了哪些知識點,試題考查了哪些生物能力,試卷中的哪些試題類似高考題、會考題或不相關。分析試卷中各試題的難易情況,解析命題意圖等等。
第二,備好學生情況。講評前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分析每題的知識點、得分率、失分原因、典型錯答列舉。對“共性錯題”一定要分析原因,及時做變式訓練,避免下次再犯錯。對“個性錯題”進行個別輔導和當面評講。對經典綜合難題進行重點評講,通過“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技巧。
(2)學生的自我分析。
在上課前,將試卷發還給學生,并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況,填好“XX學生自我分析表”(見表1),進行自我診斷分析。
學生通過認真填寫分析表,能更準確達到自我診斷和分析的目的,能更有效地自我調控,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多次考試下來,學生把幾次的考試分析表進行對比總結,發現自己的薄弱點,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老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總結。
2.2 精練有效的課堂評講
(1)實行問題小組包干制。
為了讓學生都參與到課上,提高大家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我通常把選擇題分配到每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4~5題,先在小組內討論,再派小組發言人講出正確答案及原因。同時,其他小組要認真辨析,若有不同意見或疑問,隨時提問該小組。經過組內和組間討論,若還不能解決問題,老師再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積極性高了,答對的小組和學生也很興奮,提高了分析能力和解題技巧。
(2)小組合作,共同備課。
由于小組成員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小組成員都會充分準備,分工合作,在課前,認真分析知識點,找出錯誤選項的“證據”,即在課本的什么地方,資料上是如何講的,利用信息的方便還會上網找相關依據。如:有一道考艾滋病的,題中說HIV病毒在體外可利用一般殺菌的方法殺死,很多同學認為是錯的,但上網一查,HIV對熱敏感。在56 ℃條件下30 min即失去活性,但在室溫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點評,提高效率和能力。
對那些學生不能解決或不能正確解釋的題目,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評析、講解和拓展。試卷講評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而應當著眼于生物能力的培養。要結合題目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從而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如何使點評有效?具體來說,老師點評試卷應抓好以下幾個“注重”。
第一,注重技巧傳授。試卷講評時,教師要善于將題型分類,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并教會學生進行小結歸納。巧解問題要求學生對概念、規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對問題情景能分析透徹,對知識能綜合、靈活運用。講評時不能只停留在具體知識的得失上,而應注重解法的領會和技巧的傳授,這樣日積月累就能提高解題的速度。
第二,注重思維發散。很多試題都是源于書本的,只是命題人在題設條件、問題的情境和設問方式上作了適當的變換,這樣的試題給人一種似曾相識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覺,很多學生由于思維定勢造成失分,此時應變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進行講評時不能“就題論題”,而應引導學生深化試題,挖掘試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所以,試題講完之后,教師應把原題加以變化,進行“變式練習”,如可改變題設部分的某一條件,變換問題情境,變換設問方式,還可以把幾條題目進行重組綜合,這實際上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再練習”“再提高”的機會,如此對某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進行合理的思維發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加強思維的變通。
第三,注重策略訓練。缺乏解題策略往往是學生不能正確解決具有新情景、重能力等特點的綜合性題目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尤其是中等生,他們與學習較好的學生的差距往往不是要基礎知識方面,而是在解題策略方面,所以在習題講評,教師應注重解題策略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可以從審題、答題等方面進行策略訓練。
(1)審題策略。審好題是成功解題的前提,審題的關鍵是要把題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來,其中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顯現的,而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隱含的,審題時尤其要把隱含的信息挖掘出來,使之顯性化。要把題目的要點勾畫出來,突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刪除影響思考的枝節與修飾,使題目簡化,或可把題目用圖表示出來,使問題直觀化。
例:一對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白化病的兒子和一個正常的女兒,該女子與一患白化病的男子婚配后,生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若根據題意畫成下圖就很清楚。
(2)答題策略。很多學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不會解題,而是因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答題的關鍵是要用準確、精煉的文字表述。所以應要求學生對答案的表述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嚴密的邏輯性,力求用專業理論、專業術語進行規范化的表述。
第四,重視“冤枉”失分現象。每次考試都會出現“冤枉”失分的現象,所以,老師要做好恰當的評價,強調平時要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注意規范答題,準確運用專業術語。
2.3 做好課后的總結提升
在試卷評析后,工作并未結束。學生在試卷上的錯誤,通過一次評析課不可能完全掌握,今后可能還會出現。針對這種情況,學生把本次考試的經典錯誤和模棱兩可的記在改錯本上,教師則找出相關的習題給學生訓練,讓學生運用總結歸納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以鞏固矯正的成果。此外,還要把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并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去。
總之,新課改下的試卷評析,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且增強了群體之間的合作和依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相互學習的意識。對于新世紀的學生來說,學會學習與思考是很關鍵的。只有在教會方法、深化思維、培養能力上狠下功夫,才能真正提高評析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