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瑩+吳春峰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將“題組-概念圖”應用于高三化學一輪復習教學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和解題能力。詳細闡述了“題組-概念圖”在高三一輪復習中的使用策略,構建了“題組-概念圖”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關實踐案例。
關鍵詞:題組;概念圖;高三化學;復習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24-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09
一、問題提出
新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也隨之更新。新授課中,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但高三復習階段,為了應對高考的壓力,諸如科學素養、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的培養要求都被束之高閣,隨之而來的是“炒冷飯”、“滿堂灌”、“滿堂練”式的傳統復習課教學方式,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梳理了知識結構,強化解題訓練,但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忽視了學生自我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導致學生思維僵化,缺乏創造力,不能靈活運用并遷移所學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概念圖是綜合了系統論、心理學和教學方法等理論提出的一種知識表征的工具。它可以在外顯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者內隱的知識之間建立有效聯系,具有將概念和知識網絡化、具體化、可視化的優點。設計“題組”驅動學生思考是使用概念圖的關鍵,所謂“題組”,就是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和內容,選取一系列有代表性、系統性的問題,能將知識、技能、方法融入其中的教學方法。通過“題組”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本文在學習借鑒相關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嘗試設計“題組-概念圖”的復習策略應用于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題組-概念圖”在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1. 題組設計是實施復習教學的前提
題組設計是影響概念圖構建的重要因素。美國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指出:“一個專心備考的教師能拿出一個有意義的但并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展問題的各個方面,把學生引人一個完整的領域。”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復習目標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一系列凸顯知識點、強化概念聯系的高質量問題。題組設計需注意幾點要求:
(1)知識點覆蓋要全面
題組充當先行組織者,為概念圖的構建鋪路。要使學生對復習內容有明晰的認識,題目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能覆蓋復習的重、難點知識,由淺入深,由單個考查到綜合運用,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
(2)題目難度與梯度要把握好
設置的題目要難易適中,過難或過易都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題組設計還要體現知識間的層次關系,前一個題目的解決能為下一個問題的解決積累知識和經驗,后一問題對前一問題來講,又恰到好處地處于“可及”又“不可立及”的狀態,激發學習的動機,使學生更好地參與知識探究,并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維持興趣。題組的設計還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提問時將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呈現到學生面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不同的學生,要選擇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題目,使每位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問題形式要多樣化,題量控制要適中
針對不同復習內容選擇不同類型的問題,對鞏固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復習中,可選擇一些實驗探究、方案設計類的問題,題目的選擇不拘泥于選擇和填空,要增加實踐題、探究性和開放題的比例,題目可以是“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形式。問題的編制應有助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
2. 問題解決是實施復習教學的核心
通過問題解決幫助學生回顧基礎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地位要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合作交流中的首席發言人的地位。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運用知識并形成技能,在問題與相關知識點的結合點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形成解題思路,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此為線索來構建知識網絡。現行高考命題的主旋律是能力考查,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一定不是教師“一言堂”能達到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探究、問題解決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3. 概念圖構建是實施復習教學的關鍵
概念圖能夠將零散的化學知識、概念、原理等按照特定的關系組成可視化的知識網絡圖,概念圖的構建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以往學習中的模糊概念,還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工具,是學生由機械學習向意義學習過渡的重要途徑,事實證明概念圖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備課時可以事先做一個專家型概念圖作示例,把知識要點的關系分析清楚,再待學生課堂探究結束、自主構建概念圖后展示,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同討論分析、修改、完善學生自主繪制的概念圖。
三、 “題組-概念圖”復習模式的操作流程
將“題組”和“概念圖”兩種教學策略進行組合,形成了高三化學“題組—概念圖”復習策略,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
四、高三復習中使用“題組概念圖”策略的案例
本文選取《鐵及其化合物的應用》為例,采用“題組-概念圖”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案例。
課前準備階段:
1. 歸納本節復習的要點:
①了解鐵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鐵鹽)的主要性質和重要應用;②掌握Fe、Fe2+、Fe3+之間的相互轉化,理解變價金屬的粒子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③掌握Fe2+、Fe3+的常見檢驗方法。endprint
2.針對本節課復習要點,教師課前繪制的概念圖如圖2。
3. 仔細研究復習內容和《考試說明》的相關要求后,精心編制題組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題目可從近年高考題和大市模擬題中挑選,也可改編或自編。
課堂教學階段:
【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依據“題組-概念圖”操作流程,采用模塊化的結構,以三個模塊構成整體,逐層推進,進行“題組-概念圖”復習教學。
【展示導學題組】
1. 寫出鐵原子結構示意圖以及基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并分析鐵的常見價態。
2.根據下列藥品:Fe粉、Cu粉、0.1 mol·L-1 FeCl3、 0.1 mol·L-1 FeCl2溶液、淀粉-KI試紙、新制氯水、5%H2O2溶液、0.1mol·L-1硫氰化鉀(KSCN)溶液、0.1mol·L-1高錳酸鉀(KMnO4)溶液,設計Fe2+、 Fe3+相互轉化的實驗方案,邊實驗、觀察邊記錄,寫出相應的離子方程式。
3.實驗室如何制備少量的FeSO4,請設計合理實驗方案,并指出保存時的注意事項。
4.利用廚房中常見用品,除去衣服上蘸有的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并說出理由。
5.已知Fe(OH)2是一種白色沉淀,但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故而很難看到Fe(OH)2的本身顏色。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制備少量純凈的Fe(OH)2。
6.現有一種補鐵藥劑“速力菲”(片劑:每片0.1 g),請你設計方案檢驗該補鐵藥含有鐵元素以及其價態,并測定藥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
7.制作印刷電路板(PCB)、對蝕刻電路板的廢液(含Fe2+、 Fe3+ 、Cu2+)進行回收銅并使蝕刻廢液再生均涉及 Fe3+與 Fe2+的相互轉化,請設計合理的方案從蝕刻廢液中回收銅并使蝕刻廢液(FeCl3溶液)再生。
【問題解決過程】
導學題組能引導學生回顧基礎知識,熟悉知識間聯系,提高解題能力。本節內容圍繞鐵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個開放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構建鐵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
師:問題1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基本觀念,通過鐵原子結構了解鐵的化學性質。
生:寫出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核外電子排布式后,得出鐵易失去最外層2個電子得到Fe2+,但是Fe2+得最外層3d6不如3d5穩定,所以Fe2+容易繼續失電子得到較穩定的Fe3+。
師:問題2設計Fe2+、 Fe3+相互轉化的實驗方案,復習Fe3+、Fe2+的氧化性、還原性,提高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書寫離子方程式的能力。
生:寫出Fe2+與H2O2、KMnO4、氯水等反應離子方程式,Fe3+與KI、Cu粉、Fe粉、硫氰化鉀溶液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師:問題3涉及的FeSO4的制備考查學生對物質性質、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生1:Fe和稀硫酸反應。
生2:Fe和Fe2(SO4)3溶液反應。
總結:FeSO4溶液能水解、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故制備和保存時要加稀硫酸抑制水解,加鐵粉防止其被氧化。
師:問題4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生1:用白醋浸泡,將Fe2O3轉化為可溶性的Fe3+。
生2:我在電視上聽說過用檸檬汁可以洗掉鐵銹。
師: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大家想一想檸檬汁為什么可以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生3:檸檬汁中含有檸檬酸和維生素C,鐵銹溶解同時Fe3+被還原為顏色更淺的Fe2+。
總結:在真實的問題情景中將Fe3+和Fe2+的性質聯系在一起,提高了學習興趣。
師:問題5通過Fe(OH)2的制備,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驗探究能力,關注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生1:用FeSO4和NaOH溶液相互滴加來制備。
生2:用電解法來制備,鐵做陽極,碳做陰極,電解質溶液為NaOH溶液。畫出電解裝置圖。
追問:大家思考一下這兩位同學的方案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備Fe(OH)2關鍵是什么?
生:交流討論后得出制備的要點: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3+、驅逐溶液中氧氣、制備過程中避免與空氣(氧氣)接觸,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更加完善的實驗方案。
師:問題6通過藥片成分的測定熟悉Fe2+和Fe3+的鑒別方法,并從定性上升到定量的角度測定藥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生:討論鐵的價態,提出假設。
假設1:只有+2價;
假設2:只有+3價;
假設3:既有+2價又有+3價。
生1:將藥片研磨粉碎,用稀硫酸溶解后,取清液,先滴加KSCN溶液檢驗是否含有Fe3+,如有血紅色溶液則說明假設1不成立。另取清液加氨水調pH至3~4,沉淀除去Fe3+,過濾,在濾液中加KSCN不變紅,再加H2O2,若出現血紅色溶液,則假設3成立;若無血紅色溶液出現,則假設2成立。
生2:取少量清液加入KSCN溶液,若變紅,說明含有Fe3+,然后加入活性炭進行吸附直至溶液變無色,繼續滴入KSCN溶液不變紅,再加入H2O2,若出現血紅色溶液,說明假設3成立。
生3:取少量清液于兩支試管中,一支試管中加入KSCN溶液檢驗是否有Fe3+,另一支試管中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是否有Fe2+。
生4:取少量清液置于兩支試管中,一支試管中加入淀粉KI溶液,若變藍,則有Fe3+;另一支試管中加少量氯水,若褪色則有Fe2+。endprint
生5:取少量清液置于兩支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通過生成沉淀的顏色來判斷。
師:剛才五位同學分別采用各自的方案來探究藥片成分,請大家討論后評價各方案的優劣。
生:生1、2、3的方法可行。生4的方案由于氯水本身的淺黃色和Fe3+的顏色相似,不能說明問題。生5沒有注意到紅褐色會掩蓋Fe (OH)2的白色及其Fe(OH)2生成后會極快轉化,故不宜采用。
師:通過問題6我們知道補血劑成分是亞鐵鹽。接著從定性過渡到定量測定藥片中Fe2+的含量。
生1: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藥片作為樣品,完全溶解于稀硫酸配成溶液,稀釋至100mL,從中取出20.00mL,用酸性高錳酸鉀的標準溶液滴定,通過滴定來計算Fe2+的含量。
生2:還可以將Fe2+轉化為Fe3+,加足量的NaOH溶液使Fe3+形成Fe(OH)3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灼燒、稱重,根據鐵元素守恒來計算鐵元素的含量。
師:問題7結合實際工業生產中的印刷電路板“蝕刻液”處理過程,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節能減排”意識。
生1:我設計從“蝕刻液”回收銅并使FeCl3溶液再生的流程圖。
總結:通過系列問題組,大家回顧了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轉化。請大家自己構建一個鐵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概念圖。
學生繪制的《鐵及其化合物》概念圖作品示例如圖3。
【強化題組】
教師批改強化題組后,挑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在下次課上繼續討論。
教學實踐表明,“題組概念圖”復習策略采用導學題組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回憶,引領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效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通過構建概念圖使知識網絡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穩. 概念圖策略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 陳學斌. 再論一題復習法——“一題復習法”復習銅及其化合物[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3,(8): 44-46
[3] 曹玉民. 概念圖——化學學習的有效工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 (2): 25
[4] 王麗萍. 概念圖理論與化學復習[J].化學教育, 2004,(10):37-3
[5] 吳緒梅.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三化學復習模式的構建[J].化學教育,2006,(3):39endprint
生5:取少量清液置于兩支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通過生成沉淀的顏色來判斷。
師:剛才五位同學分別采用各自的方案來探究藥片成分,請大家討論后評價各方案的優劣。
生:生1、2、3的方法可行。生4的方案由于氯水本身的淺黃色和Fe3+的顏色相似,不能說明問題。生5沒有注意到紅褐色會掩蓋Fe (OH)2的白色及其Fe(OH)2生成后會極快轉化,故不宜采用。
師:通過問題6我們知道補血劑成分是亞鐵鹽。接著從定性過渡到定量測定藥片中Fe2+的含量。
生1: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藥片作為樣品,完全溶解于稀硫酸配成溶液,稀釋至100mL,從中取出20.00mL,用酸性高錳酸鉀的標準溶液滴定,通過滴定來計算Fe2+的含量。
生2:還可以將Fe2+轉化為Fe3+,加足量的NaOH溶液使Fe3+形成Fe(OH)3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灼燒、稱重,根據鐵元素守恒來計算鐵元素的含量。
師:問題7結合實際工業生產中的印刷電路板“蝕刻液”處理過程,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節能減排”意識。
生1:我設計從“蝕刻液”回收銅并使FeCl3溶液再生的流程圖。
總結:通過系列問題組,大家回顧了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轉化。請大家自己構建一個鐵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概念圖。
學生繪制的《鐵及其化合物》概念圖作品示例如圖3。
【強化題組】
教師批改強化題組后,挑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在下次課上繼續討論。
教學實踐表明,“題組概念圖”復習策略采用導學題組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回憶,引領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效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通過構建概念圖使知識網絡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穩. 概念圖策略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 陳學斌. 再論一題復習法——“一題復習法”復習銅及其化合物[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3,(8): 44-46
[3] 曹玉民. 概念圖——化學學習的有效工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 (2): 25
[4] 王麗萍. 概念圖理論與化學復習[J].化學教育, 2004,(10):37-3
[5] 吳緒梅.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三化學復習模式的構建[J].化學教育,2006,(3):39endprint
生5:取少量清液置于兩支試管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通過生成沉淀的顏色來判斷。
師:剛才五位同學分別采用各自的方案來探究藥片成分,請大家討論后評價各方案的優劣。
生:生1、2、3的方法可行。生4的方案由于氯水本身的淺黃色和Fe3+的顏色相似,不能說明問題。生5沒有注意到紅褐色會掩蓋Fe (OH)2的白色及其Fe(OH)2生成后會極快轉化,故不宜采用。
師:通過問題6我們知道補血劑成分是亞鐵鹽。接著從定性過渡到定量測定藥片中Fe2+的含量。
生1: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藥片作為樣品,完全溶解于稀硫酸配成溶液,稀釋至100mL,從中取出20.00mL,用酸性高錳酸鉀的標準溶液滴定,通過滴定來計算Fe2+的含量。
生2:還可以將Fe2+轉化為Fe3+,加足量的NaOH溶液使Fe3+形成Fe(OH)3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灼燒、稱重,根據鐵元素守恒來計算鐵元素的含量。
師:問題7結合實際工業生產中的印刷電路板“蝕刻液”處理過程,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節能減排”意識。
生1:我設計從“蝕刻液”回收銅并使FeCl3溶液再生的流程圖。
總結:通過系列問題組,大家回顧了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轉化。請大家自己構建一個鐵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概念圖。
學生繪制的《鐵及其化合物》概念圖作品示例如圖3。
【強化題組】
教師批改強化題組后,挑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在下次課上繼續討論。
教學實踐表明,“題組概念圖”復習策略采用導學題組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回憶,引領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效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通過構建概念圖使知識網絡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穩. 概念圖策略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 陳學斌. 再論一題復習法——“一題復習法”復習銅及其化合物[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3,(8): 44-46
[3] 曹玉民. 概念圖——化學學習的有效工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1, (2): 25
[4] 王麗萍. 概念圖理論與化學復習[J].化學教育, 2004,(10):37-3
[5] 吳緒梅.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三化學復習模式的構建[J].化學教育,2006,(3):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