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摘 要:從“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已成為情報信息機構功能定位的重要發展趨勢,通過對大數據時代情報服務機構學科發展方向轉型的分析思考,探討了基于大數據的科技創新知識服務不但是科技創新活動中科技基礎條件應用服務的重要協助支撐,也是情報服務機構服務工作的增長點,能夠滿足企業知識智慧應用和技術創新需求的信息服務。
關鍵詞:大數據 知識服務 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G35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006-02
2011年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了大數據的概念并發布《大數據:下一個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前沿》的研究報告,為此從經濟角度引發全球對大數據的高度關注。隨著情報服務機構從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的逐步推進,大數據資源必然對企業科技創新產生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情報信息機構開展科技創新知識服務的重要數據基礎。
1 大數據和知識服務的內涵及特點
大數據也稱巨量資料,是指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和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和創新需要的資訊,大數據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多樣化和價值高的4個特點。
知識服務是基于信息服務而又超越信息服務,也就是基于大數據的知識內容,從各類大數據的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中按照人們的特殊需要有針對性地提煉所需的關鍵數據和知識,用以解決科研人員在創新研究過程中的創新技術問題的信息增值服務過程。知識服務主要特點體現在“資源上數字化和共享化;內容上知識化和創新化;方式上網絡化和虛擬化;手段上集成化和智能化;對象上層次化和個性化”。
2 大數據是知識時代服務于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戰略資源
據互聯網數據中心統計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擁有35ZB的數據量,其數據量每年以大約59%的數度快速遞增,而大數據中的科技期刊、博碩論文、專利、標準等必然是大數據中的精華,是服務于政府決策和創新主體進而實現知識服務的不可或缺的核心重要資源。大數據作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科技基礎條件戰略性數字資源,已經成為情報服務機構大數據新的石油,極具開采和利用價值,而大數據中的每種數據都是一個知識點,通過數據、知識、資源、能力、服務過程和任務幾個途徑實現對知識點的集成整合分析利用,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有效的知識,發揮其面對高層次、個性化特殊的高層次階段的信息服務,服務于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因此,它是一種面向大數據知識內容和解決方案的服務,是知識含量較高的以科研人員為中心的知識化服務。
3 大數據推進情報信息服務機構學科發展方向的轉型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云計算應用和大數據的產生,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情報信息服務機構的學科發展方向已由80年代的信息管理(文獻信息服務),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知識管理(數據管理服務),再到21世紀以后的知識服務(信息分析服務),新時期的情報信息服務機構學科方向轉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1 信息管理、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在功能定位和服務方式、手段上是逐步推進的
信息資源管理它是一種原始的傳統信息服務,服務內容完全基于用戶簡單提問和文獻物理獲取,而信息資源的簡單獲取就是它服務的基點、重點和終點。其重要特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在管理者們有組織的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和協調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的,使各類信息資源以更高效率和效能以及更低的成本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一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情報交流模式。
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知識的應用進行相應的規劃和管理。管理內容上重點遵循“知識的積累—創造—應用—形成知識服務平臺”的循環往復過程。目標和策略上以知識管理創新為目標,以建立知識創新服務平臺為基本策略,組織結構上遵循知識積累、知識共享和知識交流,知識管理的標志性特點是智力性和創新性。
知識服務指從各種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中按照用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煉知識元數據,并以來解決用戶問題的信息服務過程,它是一種面向知識內容和解決方案的高端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曉龍教授認為知識服務是對互聯網上海量信息進行處理,通常經過信息采集、信息過濾、信息分類、信息摘要和精華萃取等處理過程,運用交互式方法為網絡用戶提供服務。因此,情報服務機構服務方式和手段上的轉型和推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2 知識服務是情報服務機構服務工作的增長點
知識服務不同于傳統的信息服務,主要表現在:知識服務是用戶目標驅動的服務,它的核心點不是“基于用戶簡單提問和文獻物理獲取的服務”,而是“通過個性化特色化的服務是否解決用戶的相關問題”;知識服務是完全面向知識內容的服務,它注重用戶的需求分析,依據相關問題和環境因素確定用戶的需求,通過數據資源的交互挖掘、分析形成符合用戶需要的高端知識服務產品;知識服務是面向用戶解決方案的服務;知識服務是貫穿為用戶需求過程的服務,依據用戶的要求實現動態和連續的組織服務;知識服務是面向用戶的增值服務,它強調的是利用自己獨特的知識和能力,面對大數據對現有文獻進行挖掘、加工形成新的具有獨創性的信息服務產品,為用戶解決他在創新發現過程中的知識和能力不足的問題。
因此,信息管理、知識服務和知識管理的遞進發展,是同網絡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其內涵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知識服務是情報工作的增長,而大數據的產生對知識服務的配置和整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數據的涌現、資源量的增加、數字化期刊的快速發展、交叉學科、創新意識的增強等因素不斷演變,情報信息服務機構學科發展方向發生也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已成為情報信息機構功能定位的重要發展趨勢,是大數據時期社會科技創新發展需要的必然,已經成為情報信息機構服務全新的增長點。
4 基于大數據的科技創新知識服務是滿足企業知識智慧應用和技術創新需求的信息服務
任何一個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形成都不可能一拍腦子一蹴而就產生的,而大數據的有效應用必然實現人們在創新過程中激發想象力,產生新意識和思維,產生新思路,形成新想法從而實現創新。大數據的資源復雜而豐富,在密集復雜的大數據中所涵蓋的科技期刊、博碩論文、專利、標準等數據資源是企業科技創新過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核心資源。隨著這些大數據的不斷產生及情報服務行業學科方向的轉變,大數據已經成為信息服務行業從文獻提供服務向情報信息分析服務(知識服務)轉變的重要基礎,也將成為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知識服務實現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一個原動力。
基于大數據的科技創新知識服務是面向智慧服務和技術創新需求的知識服務,其模式實現的核心是情報服務機構服務于企業科技創新過程知識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活動中,利用分布式數據庫、云存儲等大數據技術,對大數據中的核心數據資源進行集成整合,形成適用于科技文獻資源的元數據倉儲,再將用戶、管理、資源、技術、知識、能力和過程各大元素進行了有機集成和優化。
同時,基于大數據的科技創新知識服務也可以實現科研人員參與互動,因為大數據知識服務體系融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等新興信息技術,在大數據知識服務模式下,企業科技人員在利用各類科技文獻資源和獲取知識服務時能夠通過機器語言理解技術實現對語料進行學習和感知,然后借助3G網絡、互聯網絡等傳輸,通過對各類科技信息資源的管理和處理,有針對性地激發中小企業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和潛力,使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針對性更強,有條件地發揮企業科研人員的創新骨干作用??傊?,通過所構建跨領域、跨行業、智能的多學科知識庫的高效利用,從而進一步滿足企業知識智慧應用和技術創新需求。
5 結語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指示,圍繞創新開展科技信息工作,是時代賦予專業的情報信息服務人員的光榮使命。基于大數據的情報信息知識服務無疑是科技創新的倍增力,大數據作為一個新興概念,它與科技創新緊密聯系,新時期中國科技信息行業要以滿足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信息需求為主線,充分利用大數據,用知識服務人類,著力推進科技信息工作向知識服務轉型,實現情報信息服務模式發展的高端化、專業化、特色化和知識化。
參考文獻
[1] 朱靜薇,李紅艷.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J].現代情報,2013(5):9-10.
[2] 鮑翠梅.面向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知識服務[J].2013(10):34-35.
[3] 王天泥.知識咨詢: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增長點[J].圖書與情報,2013(2):75-76.
[4] 張志強.論科技情報研究新范式[J].情報學報,2012(8):790-792.
[5] 鄭昌璇,陳洋.大數據下可視化分析[J].技術研發,201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