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除推出互聯網金融產品外,傳統金融業可以加強與中小微企業所在行業協會等部門的聯系,根據企業的訂單、現金流等測算出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改善擔保方式,助推中小微企業融資。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據中國銀行市場交易商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僅有33%左右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資金短缺大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如何使它們盡快走出融資困境,促進企業發展,成為目前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愛投資戰略發展副總裁鈕馨蓓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傳統金融可以與互聯網金融相互合作,探討更有效的合作模式來助推中小企業融資。
信息不對稱成阻礙
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國內外貿易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但是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存在規模小,信息、技術及人力資源缺乏,經營狀況不穩定,資信度低,缺乏有效抵押資產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缺乏資金,大大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再者,我國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尚未建立起來,與成熟市場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調發展的格局相比,我國企業融資體系存在較大缺陷,在這種融資條件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缺口較其他國家更為嚴重。
“少、急、頻”是中小企業借款的特點,由于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比大型企業要小得多,所以單位貸款的交易成本就顯得非常高。
銀行和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更增加了借款的風險性,由于中小企業經營的透明度低、缺乏嚴格的審計制度,使得它的經營和資產信息難以為公眾所知;再者,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生產的不確定性大。銀行和企業間的這種信息不對稱,會帶來嚴重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但是相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能融到資金的企業占比還是比較低的。”民生銀行公司業務部王經理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目前傳統金融機構融資的主要的顧慮是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太透明,運作不規范,核實信息存在難度;再加上一些中小企業沒有比較好的擔保方式,這也大大的影響了銀企的合作。”
孰優孰劣?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遲遲得不到解決。現今,以P2P為領頭的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讓這一問題有了解決的契機。
“傳統金融機構代表的是一些風控能力比較好的資產,有比較強大的數據庫作為支撐;而互聯網金融,目前釋放出來的是交易率的提高,無論是余額寶還是其他類型的P2P,通過互聯網的強大流量,嫁接了一些以前就存在的標準產品,交易的便利性,使原來這些金融產品的潛力發揮出來。” 普惠金融創始合作人董祺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交易渠道的擴張,效率的提高使互聯網理財變得非常強。但是交易的核心是在風控方面,所以互聯網金融多大程度對傳統金融形成沖擊,事實上,要看互聯網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金融板塊的風控方面。如果,風控化互聯網金融不能形成的話,那么互聯網金融僅僅是傳統金融渠道優化的一部分。”
“互聯網金融強調的是客戶體驗感,重心是在投資人這邊的,而銀行券商信貸更多的是在融資方這邊的。”鈕馨蓓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解釋。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效率較高。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如阿里小貸依托電商積累的信用數據庫,商戶從申請貸款到發放只需要幾秒鐘,日均可以完成貸款1萬筆,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
再者,互聯網金融覆蓋廣,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發展快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亮點。依托于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上線18天,累計用戶數達到250多萬,累計轉入資金達到66億元。
但是在管理方面,互聯網金融則比較欠缺。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同時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兩者各有千秋,傳統金融風控比較好,但審核周期、要求都比較高,互聯網金融是可以彌補這一點,但本身風控不是很好,所以對傳統金融只能起到互補的作用。”鈕馨蓓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
共創融資前景
對于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金融,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顛覆了傳統金融業態,是全新的第三種金融模式。
但在董祺看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沖擊沒有那么大。“傳統的金融機構更多的是銀行體系,從銀行單筆貸款額度(500萬—1000萬元)來看,傳統金融機構很大程度上是服務于中型以上的企業;但互聯網金融總體上服務對象是比較小微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只是對銀行體系的一個補充。”
長期以來,傳統金融業鎖定高端市場導致低端市場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而我國長期的“金融壓抑”現象賦予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
“P2P里面有一個分支——P2B,單筆貸款額度會大一些,服務的企業也大一點,通常單筆貸款會在300萬—500萬之間,但這些企業是銀行不服務的客戶,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一個更好地風險定價來服務于這些企業。”董祺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
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屬于金融業,離不開金融業的關鍵問題,即信用與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網絡借貸方面,很多網貸平臺根本沒有意識到金融的風險,或者沒有能力評估風險,導致風險大量暴露,很多平臺短期內倒閉,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市場呼吁監管部門盡快出臺網絡借貸的相關監管條例。
“個人認為,監管需要出一些負面清單,把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限制住,使其將精力投放于銀行體系不覆蓋的個人、中小企業的風控能力建立上,因為P2P行業只有定位清楚了,才會是對現有的金融體系的一個補充,所以說建立一個更完善的風控能力才是關鍵。”董祺解釋道。
“互聯網金融這一塊急需要解決的還是風控問題。”鈕馨蓓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現在很多銀行也設立了自己的電商,這是合作的標志。對于那些資質好的,沒有大的靠山的企業,其實銀行可以介紹給互聯網金融機構,來幫助他們融資。再者,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可以增加一些客戶體驗感,更利于其發展。”
王經理也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透露,“金融行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已有多家金融機構針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推出直銷銀行,經過一階段的運行,目前好幾家金融機構的收益較優,產品也更加靈活。”
除此之外,他也建議傳統銀行除推出互聯網金融產品外,還可以加強與工商、稅務、供電、中小微企業所在行業協會等部門的聯系,通過掌握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判斷企業的經營情況,根據企業的訂單、現金流等測算出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改善擔保方式,助推中小微企業融資。”
編輯 王豫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