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秀芳
摘 要:該文立足于民族地方農村教學實際,從探究學生“興趣”出發,旨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徹底改變農村教學現狀。
關鍵詞:教學 數學 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254-01
農村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而農村學生的家長大部分都忙于農活,加之個人學歷水平較低,無暇或無力監督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學習情況,導致農村的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任教20多年的教師,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是基礎。但是在農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方,不少家庭的孩子從未接受過學前教育,受、民族文化、學生入學年齡大、家庭教育不夠重視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農村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到高年級時學習成績跟不上的現實。本人立足民族農村教學實際,現就這一特殊地方群體數學教學做如下探討。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狀態,從而引導他們;有興趣的學習,例如以下幾點:
(1)培養良好習慣,成就人生夢想。習慣決定方法,方法養成習慣。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會聽,專心聽講,學會聆聽,克服“身在教室心在外”的陋習。
(2)做筆記。俗話說“嘴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學生聽課時,只是暫時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最好的辦法是記筆記。做筆記要抓住重點,在課堂上教師強調的某些問題,即本節課的重點,也就是學生筆記的要素,以便復習和鞏固。
(3)回答問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做有思想、有思維的自己。
(4)課堂練習。認真完成課堂練習,不要讓問題留到明天,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避免“”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2 激發興趣興趣是每個學習人的最大內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這并不是簡單的講幾個數學故事,或舉幾個和生活有關的例子就能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而是要學生真正的覺得學數學是在“玩”游戲,即“樂學”。
首先應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數學的心理,向他們灌輸數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難,然后在練習和作業上,以學生的能力所能達到的要求讓他們去做,提高他們的積極性。(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2)生動的數學故事令人終生難忘。“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在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中,感受數學的美。(3)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教材編排了一些數學游戲,在教材的啟發下,我多次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的提高。(4)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記住。(5)愛表現自己。在比賽中增長自信心,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多渠道有意引入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提高家長的教育合作意識
眾所周知,民族地方的家長大多沒有受到太多教育,生長在農村,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加上農活教繁忙,無力或疏于對孩子的學習指導。雖然,他們送子女讀書誠然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能有一個好的未來,但他們卻沒能在孩子的學習中起到實質上的促進作用。
由于認識偏差,教育是學校的事情。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便完全交付給學校與老師,孩子學習的好,是老師教的好或自己的孩子聰明,便無話可說。可要是成績差,他們不是幫孩子找原因想辦法,而是輕則罵重則打,全然不顧幼小的心靈是否受到傷害。孩子常常感到無助,于是便破罐子破摔,從而更加厭惡學習。
因此,要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應對家長進行一些實質性的培訓,讓他們認識到孩子的學習關乎孩子的未來,讓他們明白即使以后孩子無論干什么也要有知識,鼓勵他們轉變教育觀念,為孩子的將來主動參與學習,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一股必要的輔導力量。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特別是農村的小學數學,在日常教學中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重點關注。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僅是完成最根本的教育教學任務,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數學態度、方法。基于上述認識,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思維,以簡潔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取得數學教學效果的最大利益化,是我們所追求的農村小學數學的理想境地。因而對于農村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實踐出發、從生活出發,將抽象的數學思維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了解知識點,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更多知識,得到較多能力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高效課堂。
數學課要上的精彩有效并不是逼迫聽課,而是學生帶著興趣去聽課。為了使學生賦有興趣的聽講,教師教學精彩,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完全掌握與了解知識點后,能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在這樣一個循環反復中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帶著興趣與好奇深入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 柯小蘭.讓數學因生活而精彩—— 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J].學周刊,2011(3).
[2] 魏穎潔.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1(5).
[3] 常曉東.讓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