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進
摘 要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回顧世界各國的發展史,森林先是在人們尋求利益的洪流中遭致破壞,然后又得到努力的修復。森林是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關鍵一環,由于其可再生性及在社會、生態、經濟等各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林業必將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重大的位置,理應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 生態環境;林業效益;可持續發展;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X2;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證森林環境,保持生態自我修復和正常循環的前提下,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整個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下,所有國家和人民一起努力,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環境的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發展等需求,對林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造成對林業生態環境等巨大破壞。截至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土地面積達35 600萬hm?,占我國土地總面積37.18%。每年我國因水土流失而喪失耕地267萬hm?,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 600萬hm?,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倍多(見表1)。我國的林業資源本身就比較匱乏,而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還比較低。我國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按目前的對森林的砍伐速度,我國可采林將在短短7年內被全部砍完,此后只能進口木材。此外,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其他生態系統也面臨退化嚴重,造成生態自我調節功能下降,生態平衡嚴重失調,已對我國,國土資源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國國土資源安全問題非常嚴重。
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生態環境被不斷破壞,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生態環境的完善管理,迫在眉睫。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其無法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將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調理,導致近年來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人們只有通過人為的調節手段,幫助生態環境進行調節回歸到正常水平,完善生態環境的漏洞正是如今需要重視的問題,對已經惡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整合,讓失去平衡的生態環境回歸,對正常自然調控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時時的跟蹤保護,對已經沙漠化的林業采取先種植耐旱的草類,等到土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適合林業的發展時,開始種植耐旱的樹木,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不只能停留在對生態林業的管理,更要注重整個生態環境的協調,如林業生態環境中植物動物的種類和穩定生態環境發展所占的比例。只有不斷的完善生態環境才能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2 生態環境中林業效益
我國為了快速的發展,歷年來不斷的通過砍劃樹木,對其進行原料的處加工或者,直接出口到發達國家,而取得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2.1 環境效益
保護林業并不是不開發林業,也不是通過破壞環境,沒有節制的開化,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應該將生態環境中林業的效益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開發。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生態效益,而這些潛在的效益是無法用經濟來衡量的。近幾年,隨著重工業的發展,霧霾在我國的各大發達的城市越來越頻繁,而森林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還可以處去空氣中的塵埃,如果森林系統沒有遭到破壞,霧霾的天氣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城市中,每年都有因生活環境空氣的污染導致呼吸疾病死亡,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林業生態環境潛在效益還有一點就是可以在低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空氣得到凈化。如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 kg。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銀杏、洋槐也能夠吸收二氧化硫。
2.2 生態效益
在我國林業效益中,最多的是將木材加工成生活的各種物品進行銷售所產生效益。但隨著城園林整形綠化的發展,林業在城市的效益更多的體現在綠化環境和觀賞價值。樹木不僅可以綠化城市環境,還可以完善城市生態系統。
2.3 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應利用天然優質的木材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制作符合木材本身特點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具,減少對木材的浪費,進一步提高生態林業的效益,并減少對木材的砍劃。
3 生態環境林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為的就是讓有限的資源,通過合理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棵木材至少需要經過 20年成長才能成為一棵成木,如果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利益,對林業過度開采而不進行保護,將會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林業樹種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危及人類生存。。而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等我生態系統,因此,對林業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對林業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在保護林業的前提下合理開發。通過以下調查數據可以進一步了解林業生態環境為什么頻頻遭到破壞。1992年,地球森林面積減少到350 000萬hm?,此時西方的發達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大,而發展中國家,如我國,沒有考慮過大量的砍劃林業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林業生態進行有效的保護。進入21世紀,隨著人口的增加,大量的砍劃林業增加住宅區和為發展提供資源和資金。此時,全球的森林已經銳減到160 000萬hm?,森林覆蓋率為20%。短短的幾十年,林業系統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忽略了對生態環境林業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自工業化初期至今,全球漁業種類減少90%;全球中1/3的兩棲動物和1/5的哺乳動物和1/4的針葉樹種都在瀕臨滅絕。如果還不對生態環境的林業進行合理化的開發,有效的保護,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將消逝在地球上。歐洲的發達國家初期,一味發展經濟而沒有考慮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他們對原始森林不斷的破壞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如今他們正在努力的讓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我國應借鑒歐洲經濟發展的失敗處,進行改良,在林業發展中我們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生態環境的林業要全面的追蹤和有效的保護。
4 引導全人類對生態環境林業的重視
對生態環境林業的保護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一個國家所能完成的事,要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森林通過天然的光合作用,每生長1 m?的木材,就能吸收空氣中1.83 t二氧化碳,釋放1.62 t氧氣還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粉塵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生活中,很多人沒有機會直接的保護森林,但是可以間接的保護森林,如減少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中國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木筷子高達800億雙,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這個數據還在不斷的擴大。一次性筷子是可從新利用的,平均每回收3雙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產一張A4紙。資源的重新利用,減少了林業的損失。按50人的公司的用紙量計算,做出的紙張大概可以使用55萬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所耗費木材166萬m?,需要砍伐大約2 500萬棵成年的大樹。而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3000~4000雙筷子。樹木的生長遠遠跟不上人們的消耗。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一起努力才能保護生態環境林業。以中國雖然擁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積,但其森林覆蓋率也僅為18.21%,當中還存在森林質量不高的林業和林種單一、樹齡低等問題。中國長期以來的農業、經濟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對森林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
5 結語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每個國家都應該重視,只有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的保護意識,每個國家相互督促監督,才能讓全球的林業生態環境回歸正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金志,黃旺生.關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若干哲學思考[J].林業經濟問題.2013,(2).
[2]回永利.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幾點建議[J].現代園藝,2013,(18).
[3]解坤梅.礦業開發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分析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4,(3).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回顧世界各國的發展史,森林先是在人們尋求利益的洪流中遭致破壞,然后又得到努力的修復。森林是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關鍵一環,由于其可再生性及在社會、生態、經濟等各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林業必將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重大的位置,理應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 生態環境;林業效益;可持續發展;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X2;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證森林環境,保持生態自我修復和正常循環的前提下,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整個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下,所有國家和人民一起努力,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環境的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發展等需求,對林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造成對林業生態環境等巨大破壞。截至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土地面積達35 600萬hm?,占我國土地總面積37.18%。每年我國因水土流失而喪失耕地267萬hm?,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 600萬hm?,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倍多(見表1)。我國的林業資源本身就比較匱乏,而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還比較低。我國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按目前的對森林的砍伐速度,我國可采林將在短短7年內被全部砍完,此后只能進口木材。此外,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其他生態系統也面臨退化嚴重,造成生態自我調節功能下降,生態平衡嚴重失調,已對我國,國土資源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國國土資源安全問題非常嚴重。
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生態環境被不斷破壞,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生態環境的完善管理,迫在眉睫。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其無法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將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調理,導致近年來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人們只有通過人為的調節手段,幫助生態環境進行調節回歸到正常水平,完善生態環境的漏洞正是如今需要重視的問題,對已經惡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整合,讓失去平衡的生態環境回歸,對正常自然調控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時時的跟蹤保護,對已經沙漠化的林業采取先種植耐旱的草類,等到土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適合林業的發展時,開始種植耐旱的樹木,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不只能停留在對生態林業的管理,更要注重整個生態環境的協調,如林業生態環境中植物動物的種類和穩定生態環境發展所占的比例。只有不斷的完善生態環境才能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2 生態環境中林業效益
我國為了快速的發展,歷年來不斷的通過砍劃樹木,對其進行原料的處加工或者,直接出口到發達國家,而取得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2.1 環境效益
保護林業并不是不開發林業,也不是通過破壞環境,沒有節制的開化,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應該將生態環境中林業的效益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開發。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生態效益,而這些潛在的效益是無法用經濟來衡量的。近幾年,隨著重工業的發展,霧霾在我國的各大發達的城市越來越頻繁,而森林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還可以處去空氣中的塵埃,如果森林系統沒有遭到破壞,霧霾的天氣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城市中,每年都有因生活環境空氣的污染導致呼吸疾病死亡,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林業生態環境潛在效益還有一點就是可以在低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空氣得到凈化。如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 kg。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銀杏、洋槐也能夠吸收二氧化硫。
2.2 生態效益
在我國林業效益中,最多的是將木材加工成生活的各種物品進行銷售所產生效益。但隨著城園林整形綠化的發展,林業在城市的效益更多的體現在綠化環境和觀賞價值。樹木不僅可以綠化城市環境,還可以完善城市生態系統。
2.3 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應利用天然優質的木材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制作符合木材本身特點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具,減少對木材的浪費,進一步提高生態林業的效益,并減少對木材的砍劃。
3 生態環境林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為的就是讓有限的資源,通過合理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棵木材至少需要經過 20年成長才能成為一棵成木,如果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利益,對林業過度開采而不進行保護,將會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林業樹種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危及人類生存。。而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等我生態系統,因此,對林業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對林業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在保護林業的前提下合理開發。通過以下調查數據可以進一步了解林業生態環境為什么頻頻遭到破壞。1992年,地球森林面積減少到350 000萬hm?,此時西方的發達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大,而發展中國家,如我國,沒有考慮過大量的砍劃林業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林業生態進行有效的保護。進入21世紀,隨著人口的增加,大量的砍劃林業增加住宅區和為發展提供資源和資金。此時,全球的森林已經銳減到160 000萬hm?,森林覆蓋率為20%。短短的幾十年,林業系統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忽略了對生態環境林業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自工業化初期至今,全球漁業種類減少90%;全球中1/3的兩棲動物和1/5的哺乳動物和1/4的針葉樹種都在瀕臨滅絕。如果還不對生態環境的林業進行合理化的開發,有效的保護,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將消逝在地球上。歐洲的發達國家初期,一味發展經濟而沒有考慮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他們對原始森林不斷的破壞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如今他們正在努力的讓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我國應借鑒歐洲經濟發展的失敗處,進行改良,在林業發展中我們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生態環境的林業要全面的追蹤和有效的保護。
4 引導全人類對生態環境林業的重視
對生態環境林業的保護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一個國家所能完成的事,要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森林通過天然的光合作用,每生長1 m?的木材,就能吸收空氣中1.83 t二氧化碳,釋放1.62 t氧氣還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粉塵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生活中,很多人沒有機會直接的保護森林,但是可以間接的保護森林,如減少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中國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木筷子高達800億雙,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這個數據還在不斷的擴大。一次性筷子是可從新利用的,平均每回收3雙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產一張A4紙。資源的重新利用,減少了林業的損失。按50人的公司的用紙量計算,做出的紙張大概可以使用55萬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所耗費木材166萬m?,需要砍伐大約2 500萬棵成年的大樹。而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3000~4000雙筷子。樹木的生長遠遠跟不上人們的消耗。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一起努力才能保護生態環境林業。以中國雖然擁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積,但其森林覆蓋率也僅為18.21%,當中還存在森林質量不高的林業和林種單一、樹齡低等問題。中國長期以來的農業、經濟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對森林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
5 結語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每個國家都應該重視,只有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的保護意識,每個國家相互督促監督,才能讓全球的林業生態環境回歸正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金志,黃旺生.關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若干哲學思考[J].林業經濟問題.2013,(2).
[2]回永利.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幾點建議[J].現代園藝,2013,(18).
[3]解坤梅.礦業開發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分析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4,(3).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回顧世界各國的發展史,森林先是在人們尋求利益的洪流中遭致破壞,然后又得到努力的修復。森林是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關鍵一環,由于其可再生性及在社會、生態、經濟等各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林業必將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重大的位置,理應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 生態環境;林業效益;可持續發展;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X2;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證森林環境,保持生態自我修復和正常循環的前提下,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整個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下,所有國家和人民一起努力,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環境的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發展等需求,對林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造成對林業生態環境等巨大破壞。截至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土地面積達35 600萬hm?,占我國土地總面積37.18%。每年我國因水土流失而喪失耕地267萬hm?,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 600萬hm?,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倍多(見表1)。我國的林業資源本身就比較匱乏,而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還比較低。我國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按目前的對森林的砍伐速度,我國可采林將在短短7年內被全部砍完,此后只能進口木材。此外,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其他生態系統也面臨退化嚴重,造成生態自我調節功能下降,生態平衡嚴重失調,已對我國,國土資源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國國土資源安全問題非常嚴重。
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生態環境被不斷破壞,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生態環境的完善管理,迫在眉睫。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其無法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將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調理,導致近年來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人們只有通過人為的調節手段,幫助生態環境進行調節回歸到正常水平,完善生態環境的漏洞正是如今需要重視的問題,對已經惡化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整合,讓失去平衡的生態環境回歸,對正常自然調控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時時的跟蹤保護,對已經沙漠化的林業采取先種植耐旱的草類,等到土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適合林業的發展時,開始種植耐旱的樹木,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不只能停留在對生態林業的管理,更要注重整個生態環境的協調,如林業生態環境中植物動物的種類和穩定生態環境發展所占的比例。只有不斷的完善生態環境才能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2 生態環境中林業效益
我國為了快速的發展,歷年來不斷的通過砍劃樹木,對其進行原料的處加工或者,直接出口到發達國家,而取得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2.1 環境效益
保護林業并不是不開發林業,也不是通過破壞環境,沒有節制的開化,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應該將生態環境中林業的效益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開發。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生態效益,而這些潛在的效益是無法用經濟來衡量的。近幾年,隨著重工業的發展,霧霾在我國的各大發達的城市越來越頻繁,而森林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還可以處去空氣中的塵埃,如果森林系統沒有遭到破壞,霧霾的天氣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城市中,每年都有因生活環境空氣的污染導致呼吸疾病死亡,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林業生態環境潛在效益還有一點就是可以在低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空氣得到凈化。如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 kg。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銀杏、洋槐也能夠吸收二氧化硫。
2.2 生態效益
在我國林業效益中,最多的是將木材加工成生活的各種物品進行銷售所產生效益。但隨著城園林整形綠化的發展,林業在城市的效益更多的體現在綠化環境和觀賞價值。樹木不僅可以綠化城市環境,還可以完善城市生態系統。
2.3 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應利用天然優質的木材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制作符合木材本身特點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具,減少對木材的浪費,進一步提高生態林業的效益,并減少對木材的砍劃。
3 生態環境林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為的就是讓有限的資源,通過合理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棵木材至少需要經過 20年成長才能成為一棵成木,如果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利益,對林業過度開采而不進行保護,將會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林業樹種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危及人類生存。。而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等我生態系統,因此,對林業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對林業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在保護林業的前提下合理開發。通過以下調查數據可以進一步了解林業生態環境為什么頻頻遭到破壞。1992年,地球森林面積減少到350 000萬hm?,此時西方的發達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大,而發展中國家,如我國,沒有考慮過大量的砍劃林業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林業生態進行有效的保護。進入21世紀,隨著人口的增加,大量的砍劃林業增加住宅區和為發展提供資源和資金。此時,全球的森林已經銳減到160 000萬hm?,森林覆蓋率為20%。短短的幾十年,林業系統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忽略了對生態環境林業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自工業化初期至今,全球漁業種類減少90%;全球中1/3的兩棲動物和1/5的哺乳動物和1/4的針葉樹種都在瀕臨滅絕。如果還不對生態環境的林業進行合理化的開發,有效的保護,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將消逝在地球上。歐洲的發達國家初期,一味發展經濟而沒有考慮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他們對原始森林不斷的破壞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如今他們正在努力的讓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我國應借鑒歐洲經濟發展的失敗處,進行改良,在林業發展中我們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生態環境的林業要全面的追蹤和有效的保護。
4 引導全人類對生態環境林業的重視
對生態環境林業的保護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一個國家所能完成的事,要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森林通過天然的光合作用,每生長1 m?的木材,就能吸收空氣中1.83 t二氧化碳,釋放1.62 t氧氣還可以除去空氣中的粉塵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生活中,很多人沒有機會直接的保護森林,但是可以間接的保護森林,如減少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中國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木筷子高達800億雙,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這個數據還在不斷的擴大。一次性筷子是可從新利用的,平均每回收3雙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產一張A4紙。資源的重新利用,減少了林業的損失。按50人的公司的用紙量計算,做出的紙張大概可以使用55萬年。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所耗費木材166萬m?,需要砍伐大約2 500萬棵成年的大樹。而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3000~4000雙筷子。樹木的生長遠遠跟不上人們的消耗。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一起努力才能保護生態環境林業。以中國雖然擁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積,但其森林覆蓋率也僅為18.21%,當中還存在森林質量不高的林業和林種單一、樹齡低等問題。中國長期以來的農業、經濟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對森林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
5 結語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每個國家都應該重視,只有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人們對林業生態的保護意識,每個國家相互督促監督,才能讓全球的林業生態環境回歸正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金志,黃旺生.關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若干哲學思考[J].林業經濟問題.2013,(2).
[2]回永利.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幾點建議[J].現代園藝,2013,(18).
[3]解坤梅.礦業開發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分析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4,(3).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