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晉
摘 要 林業生產是我國發展生態文明的重要產業,也是我省發展地方經濟的實際需求。林業的發展關乎著環境的改善和經濟發展的潛力,為此,從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探討了現階段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實際可行的林業生產改善措施。
關鍵詞 林業生產;種苗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林苗作為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不僅在數量上需要大量的培育,在質量上更需要科學的管理,種苗的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林業發展的好壞。因此,要實現林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化創新化就要對種苗的進行科學和創新的管理。
1 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林業的發展中尤其重要的是種苗的培育和發展更是要求在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做到科學和創新。除此之外,由于國內外林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具體運用,使得種苗的競爭從單純的數量競爭和價格競爭轉變成了質量的競爭,合理有序的市場也逐漸的建立完善起來。我省的林業生產技術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和科技發展的腳步,改變現有的零星分散的生產格局,提高較為落后的生產技術,把林業生產產業化技術化,確保林農的經濟利益,提高林業的生產質量,因此,要重視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種苗的培育和發展是林業發展的基礎,是林業管理的最基本環節,我省的林業技術和種苗的管理技術隨著多年的發展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學習黨中央下達的各種法規政策,根據我省的林業實際情況,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已經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重視和解決。
2.1 管理缺乏,技術人才短缺
現階段,林業工作中高技術的人員十分缺乏,基層的林業生產管理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水平,重數量不重質量。首先,職工的數量不足,所以一個職工承擔的工作范圍很廣任務很重,所以很難各方面兼顧。其次,職工的專業素質較低,不能用專業的技術實際提高林業生產的水平。此外,大多林業和種苗管理部門肩負林業部門的管理工作和種苗的培育和經營的任務,所以他們很難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技術生產和提高上去。由于種苗的經營能夠很快的看到成效,所以林業管理人員單純的突出種苗的經營,不重視基本的培育和質量的提高,這從根源上影響種苗生產的質量提高。由于林業工作崗位任務繁重,經費稀少,工作環境也有待于改善,很難留著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這也是技術人員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調研缺乏,信息獲取不足
由于缺少一些實際的大范圍的基層調研,林業管理部門或缺的信息不足,會造成政策制定不能滿足林農的需要,或者是對種苗的經營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林業生產缺乏充足的調研,不了解林業生產實際需要的技術,會影響專業技能人員的招聘,對林業生產質量會造成影響。對于種苗經營市場沒有充足的調研,會欠缺市場觀念,使種苗的種植和經營單一,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也會給林業市場的投機取巧分子留下擾亂市場的機會。
2.3 監管缺乏,市場成分復雜
沒有權威的林業管理部門,我省的有些地區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種苗管理部門,又因為種苗管理部門是一般的事業單位,當遇到經營種苗違法的行為或者是擾亂種苗市場秩序的行為時,種苗的管理部門無法實施具體的管理權力,只能移交到相關的工商管理部門,但是工商管理部門對種苗的管理不夠熟悉和了解,所以對種苗的市場監管不力,造成了市場成分復雜,現在在市場上進行種苗經營的有行業的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和機構、個體戶、集體經營等等模式。有些經營者只顧獲取利益,對種苗的質量鑒定、保管和貯藏等專業的知識掌握不夠,沒有達到經營資格但是依然從事種苗的經營工作。
3 林業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發展的對策
3.1 以質量為基礎,改善林業的生產技術
質量是萬源之本。想要大幅度的提高林業質量就要要改變粗放型的生產方式,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把粗放式的運營方式改變成為精細的集約型管理模式,吸引高科技人才,把林業生產技術從個體化、小農化的經營模式變為產業化、科技化,在最大程度的保護林農的經濟利益的基礎上使國家的林業發展達到最優化。
3.2 以科技為平臺,促進林業的信息交流
科技改變了世界,“靠天吃飯”的林業生產模式也不復存在。但是現階段我省林業的發展依舊存在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有些地區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但是不能大規模推廣。供需信息的傳遞和接受依然存在著障礙,使得林業市場無法良好的穩定的運營。因此,隨著科技的發展,林業的生產模式應該以科技為平臺,建立信息溝通渠道,例如,網絡學習頻道的設定,把先進的技術大規模的推廣,使基層的林業機構甚至個體的林農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從而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生產技術。也可以采取網絡專業答疑模式,不管是個體還是林業單位遇到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在種苗的培育和經營上,通過網絡平臺把市場的需要和種苗的生產信息聯系起來,更有利于供需平衡,促進林業的雙贏。
3.3 以管理為依據,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
法律法規是林業生產管理的基本把握標準。所以對林業生產的管理上要依托我國的《森林法》、《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同時培訓更多的管理隊伍和科技服務人才。從林業種子的選取到林苗的培育以及林業的經營使生產管理專業化、科學化。
植樹造林是我國的基本環境保護決策,種苗又是林業發展的物資基礎。世界上無論發達國際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對林苗的管理。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該做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科學技術和我省林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確保我省的林業發展快速有效的發展,為我國的綠色生態文明做出應有的一分貢獻。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