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丹
摘 要:該文深入研究國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改革經驗,分析既往教學方法的優勢與劣勢,結合我國部分高校的現行教法和國外培養計算機人才的方法,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進,提出了改進的ISAS教學新方法,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社會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ISAS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51-01
計算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應用計算機可以獲取信息、表示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控制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計算機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我發現,盡管計算機現已普及,但大多數學生只是對網絡和游戲這部分熟練,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貧乏,計算機操作能力是社會衡量畢業生能否勝任的一個標準,所以不但要在大學學習計算機基礎課,而且要學熟、學精。基于我國目前教學模式,多數學科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強調個人學術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精神、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的培養等問題。該文深入探討改進計算機學習方法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的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信息搜索與分析技能)教學新方法。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伴隨著用人單位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更高要求,各高校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國內外的這些變革值得我們去比較分析和深入思考。通過借鑒他國經驗,我們可以找到符合我國國情的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方法。
1.1 國外計算機能力培養現狀
國外計算機教育領導者當屬NIIT。NIIT是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的簡稱,于1981年成立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IT教育機構之一,培養了大量優秀的IT人才。NIIT作為全球IT教育的領導者,專注于課程技術研發、計算機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把握業界動態并反饋到課程研發、教學方法改進等領域,滿足各類企業的需求,被美國微軟公司評為全球最佳培訓合作伙伴,其中ISAS是NIIT在軟件人才培養上所開設的課程,著重于素質教育以及實戰能力的培訓,他們從課程體系、教材開發、授課方法等方面有獨到的創新,以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最終得到了成功應用,這為我國高等計算機基礎課改革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1.2 國內計算機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教學法多為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但是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專門針對計算機學科的教學法還不系統不完善,多數研究是把其他學科常用的教學法引用到計算機學科中來,而ISAS教學法是專門針對計算機教學的教學方法,在我國計算機學科中的應用是寥寥無幾,即便應用也是直接將ISAS教學法搬過來用,沒有結合我國計算機教育形成一套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論的教學方法。
2 計算機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2.1 傳統教學方法的落伍
縱觀國內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法,仍是按照教材順序,以傳授知識為宗旨,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這種僵化刻板的教學方法逐漸暴露出它的弊端,所培養出的學生知識面窄,基礎薄弱,適應性差,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文化素質和個性發展有明顯缺陷,綜合素質不高等狀況。
2.2 教學方法改革進展有限
近年來,我國高校對計算機基礎教育先后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環境上有了很大改善,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實驗室。但是,由于體制上的局限和機制上的框架,教學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素質培養還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縛。
3 改進的ISAS教學法
提高教育質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在借鑒國內外高校人才培養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依據現代教育理念、專業特點、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制定出“改進的ISAS”教學方法,即著重培養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演講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教學過程將傳統的ISAS的六個階段擴展到現在的八個階段。
3.1 傳統的ISAS教學法
ISAS是NIIT的重要課程之一,ISAS課程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課題。從組織分工、計劃到信息檢索、過濾和分析信息、組織材料完成文檔、展示課題成果等,全過程由學生完成,最后,學生走上講臺對其ISAS選題內容進行綜合論述和講解,教師在學生演講過程中還需要對其演講的內容和效果考核。
3.2 改進的ISAS教學法構成要素
按照計算機公共教學培養目標的要求,改進的ISAS教學法由調查、分組、選題、探究、呈現、演講、答辯和評分八個階段組成。
(1)調查問卷,確定方案。改進的ISAS需要在分組前進行調查問卷,確定實施方案。對當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的掌握有所了解,使下一步分組具有一定的依據。
(2)層次分組,共同進步。根據調查問卷結果,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一組,不僅培養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協作,還能共同進步,縮短學生之間的知識差距。
(3)自由選題,培養興趣。改進的ISAS選題采取自主學習的選題形式,老師可以列舉出此類操作的相關題目,學生從中自由選取他們喜歡研究的題目或與專業相結合的題目,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4)探究信息,形成結論。學生通過網絡、書籍、問卷、觀察、實驗等方法搜索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形成結論。
(5)完成題目,呈現匯報。寫出題目報告,完成題目要求,將題目制作成課件向老師和同學們匯報。
(6)一一演講,能力提升。先由一名成員介紹本組題目和其他成員,然后小組成員一一講解自己承擔的主要部分,演講內容應與幻燈片一致。
(7)答辯交流,教學相長。演講結束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提問、學習、交流,老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向學生學習,體現教學相長。
(8)標準評分,確定成績。按照評分標準確定學生成績,讓學生了解ISAS的流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4 結語
事實證明,ISAS課程的改進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能力,而且使之在親身體驗和觀摩他人的過程中提高其綜合表達能力。這種綜合能力對學生在今后工作中做技術總結或專題報告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這套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他公共課教學和專業課教學。
參考文獻
[1] 王詠梅.ISAS教學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2(3):106-107.
[2] 王亞麗.ISAS課程教學誤區及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2008(12):108-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