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鈞
摘 要: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發展以及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逐漸豐富,城鎮居民有了更多管理資金的方式。另外,在當今銀行存款利率較低的經濟背景下,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顯得格外重要。鑒于此,通過對城鎮居民理財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為居民資產的保值增值提供途徑,為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思路。目前,城鎮居民僅有存款一項投資方式的占到將近42.59%,并且保險投資意識較弱。但是有進步的是,城鎮居民的理財投資的范圍和種類越來越廣,部分人有豐富的理財方式。
關鍵詞:保值增值;理財;城鎮居民
中圖分類號:F01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225-02
引言
理財是在對個人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承受能力和對風險的偏好,結合目標運用如儲蓄、證券、保險、住房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以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每個人風險可以接受范圍內來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的一個過程。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當前CPI指數的不斷攀升,相比之下銀行的存款利率顯得偏低,把資產存放在銀行甚至會導致人民幣的相對貶值。無論收入高低,理財都是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財投資能夠增強資產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水平。
相比城鎮地區,大城市的發展比較快速,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種類多、數量多,且分布廣泛,為城市居民理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個人財富相對比較高,受身邊人影響和教育的影響有更敏銳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計劃。大城市的理財比較成熟。農村地區的各方面條件對比較弱,投資于高于儲蓄存款風險的理財途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現在城鎮的發展相當快速,就南京市的城鎮來說,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增長速度快,也有很多的金融機構逐漸進駐城鎮這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城鎮居民大多是工薪階級,對財富的增值更加關心,對理財的需求相對更強烈一些。所以,我們把理財的定位放在城鎮居民上更有意義,并且金融機構的增加和理財方式的豐富到底有沒有給當地的居民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和投資理財方式的改變,由此來探討、淺析城鎮居民的理財現狀和影響因素。
一、城鎮居民理財現狀
(一)樣本選擇
筆者在2013年1月15日—2月16日對南京市江寧區東山鎮的居民進行了理財狀況的調研。調查對象主要包括公務員、事業企業職工、退休職工、個體以及無工作人員等,年齡分布廣,樣本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此次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城鎮居民理財情況的問卷調查主要包括:(1)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婚姻、職業、學歷、月收入、凈資產;(2)理財意識:理財了解程度、理財滿意程度、收益—風險方式、銀行利率滿意程度、尋求理財渠道;(3)財產運用情況(只包括個人資產有參與的):消費狀況、房貸情況、個人有參與的投資方式。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的問卷108份,有效率為72%。借用了EXCEL軟件對調研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和基礎的分析。
(二)理財現狀分析
根據調查信息的統計,城鎮居民投資方式主要以存款為主占75.93%,第二位的是銀行理財產品20.37%。銀行理財購買主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等,人民幣理財產品利息主要在4%—5%左右,期限短,1個月至1年,信托利息9%—10%左右,利息高,投資期限2年左右。第三位的是保險,調查中購買保險的人僅占12.96%。保險產品具有其他投資理財工具不可代替的保障功能,可以將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但是有的人認為保險是騙人的,城鎮居民對保險的認識和保險意識較弱。第四位的是房產。房地產流動性較差,變現能力弱、變現周期長,受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較大。所調查的對象中,投資房產的一般都是2—3套房產,基于現在房價的穩定和緩慢上升,投資房產對他們來說是低風險的。第五位的是股票。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工具,是基金介于股票與儲蓄之間的一種投資工具,具有中低風險、中高收益、流動性一般的特征。第六位的是基金。基金屬于中等風險的產品,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投資國債和民間借貸的為0%,多數人反映國債比較難購買。
所調查的對象中有很多人已經開始參與多種多樣的投資方式中,股票、基金、房產等都有涉及。理財投資方式多樣:只有一項投資方式的占62.96%;有兩項投資方式的占22.22%,“存款+保險”以及“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組合使用率比較高;有三項投資方式的占12.96%;有四項投資方式的占1.85%。從上可以看出居民理財投資方式逐漸豐富。但是僅僅只有一項存款投資方式的比重仍然很高,占42.59%。把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存款,能夠保持安全性和流動性。但是如果僅僅只投資于存款,就會降低資金的增值能力,降低資金抵御通貨膨脹風險的能力。自己主動合理管理資金,使資金錢生錢,也是縮小貧富差距的一種途徑。從理財的資產配置角度來說,首先,要有生活資產撥備。投資前,要預留一部分用于生活保障,建立生活的儲備金,為理財投資建立一道防火墻。一般選擇定活期存款或者購買貨幣基金等一些流動性、安全性好的產品,萬一出現虧損或者被套,就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其次,是風險規劃與保障資產撥備。建立生活保障撥備后,要建立保險保障,為投資建立第二道防火墻,如購買齊全的社會保險,重大疾病保險、意外保險等商業性保險,以及車險、方向等財產保險。最后,才建立長期的投資儲備。建立短期的現金儲備以及中長期的保險保障之后,可將剩余資金購買其他理財產品。
二、影響城鎮居民理財因素的實證分析
本文使用Probit計量經濟模型,運用Eviews經濟計量軟件進行分析。本文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是否從事金融業、學歷、月收入、家庭凈資產、是否了解理財、是否滿意自己的理財現狀、風險收益偏好、是否滿意銀行利率、是否尋求理財渠道、月平均消費、是否有房貸為自變量,以理財方式的豐富程度為因變量,對城鎮居民理財的影響因素實證結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endprint
1.在城鎮居民的基本情況中,性別、婚姻狀況、從事的行業、學歷、月收入、凈資產對城鎮居民的理財影響并不顯著。年齡對理財的豐富程度有顯著的影響,年齡與理財的豐富程度呈負相關關系,說明年齡越小,承受風險的能力更高,理財的豐富程度越高,投資的范圍更廣。年紀輕的人的思想相對更開放,對事物的認識會不斷更新,自身也更具創新精神,愿意接受新鮮事物。
2.在城鎮居民的理財意識中,是否滿意自己的理財現狀、風險收益偏好、是否滿意銀行利率、是否尋求理財渠道對城鎮居民的理財影響并不顯著。理財的了解程度對理財的豐富程度有顯著的影響,對理財的了解與理財的豐富程度呈正相關,說明對理財有很好的了解,有很好的理財計劃的人有更豐富的理財投資方式。對理財了解,對理財的收益風險就會有很好的認識,而不會盲目冒著風險投資或者一味地畏懼風險,能夠通過權衡收益和風險,了解各種理財產品的屬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3.在城鎮居民的財產運用情況中,個人月平均消費、是否有房貸對城鎮居民的理財影響并不顯著,影響較小。
三、建議
本文主要從居民自身條件、理財意識和資產運用3個角度來分析討論城鎮居民的理財現狀和影響因素。總體上來說,城鎮居民在理財投資上還是有進步的,投資的范圍越來越廣,也開始逐漸有理財的意識。居民在選擇理財方式上受到一些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的限制。自身條件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月收入、家庭凈資產、風險偏好、理財積極性等,其中主要影響因素為年齡和對理財的了解程度;外部條件方面主要是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的宣傳不夠。金融機構需要嚴格履行風險揭示的義務,讓人們能夠對理財產品有客觀正確的認識。為此,提出下面幾個建議。
1.確定理財目標,正確認識風險。收益與風險是并存的,不能僅僅看到收益率的高低,還要看到風險程度的大小,但也不能畏懼風險,高風險才有高回報,要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和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合理配置資產,實現資產的最優配置。
2.擴充理財知識和提高理財意識。要想做好理財就要有
很好的理財意識。當然,理財意識不是油然而生的,也不是一時沖動想起來的,這需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很多人缺乏專業的理財知識,對有些理財產品沒有正確的認識。
3.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要綜合考慮即期收入、將來收入、可以預期的開支以及工作和退休時間等各個因素決定當前的儲蓄和消費。
4.擬定理財規劃,合理消費。有些人的收入很少,所以積累的資金很少,但有的人收入較高,積累的資金也很少,關鍵在于他們在消費時沒有理性的思考,要分清楚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支出,每月的支出是多少,要有一個限制。要做好資金的合理安排和規劃,慢慢積累一些財產,再通過合理的理財方式,使資產增值,才能進一步實現財富自由的目標。所以,需要擬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控制消費,使消費水平保持在適當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亞娟,陳希敏.大中型城市居民個人理財需求的經驗研究[J].濟南金融,2007,(4):8-11.
[2] 王小麗.成都市居民理財行為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啟示[J].科技創新導報,2008,(2):121-122.
[3] 肖堯,林竹,羅婧,吳林峰.成都市城鎮居民理財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商,2008,(12):86-87.
[4] 李彥和.簡析我國居民理財型消費行為[J].消費經濟,2008,(4):94,95,97.
[5] 韓敏.麗水市居民理財狀況調查研究[J].企業經濟,2011,(2):124-128.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