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文
摘 要:在企業用工管理過程中,對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員工的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制定有效地病假管理程序,處理病假管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使企業在病假管理中的風險降到最小就成為人力資源管理者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該文從病假管理所涉及的概念入手,通過對相關政策的解讀,結合我集團現行病假管理現狀,分析企業病假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及風險規避措施。
關鍵詞:醫療期 病假管理 工作年限 病假工資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72-01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員工在工作中患病請假也是人之常情。如何確保在企業人工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滿足員工的實際需求和基本生活,這就需要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后盾。掌握現行病假管理的相關政策及概念、規避病假管理中的風險、制定嚴格的請銷假程序是做好病假管理工作的重點。
1 病假管理政策概述
1.1 病假管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1)醫療期。所謂醫療期是指根據工齡等條件,對于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期限。醫療期是一種法定的期限,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動者不因患病治療而導致失業。當醫療期滿后,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或在調崗后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2)病假期。病假期是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事實上需要接受治療所需要的時間。病假期是彈性期間,其長短根據勞動者病情的實際情況而確定。(3)累計醫療期。累計醫療期是指由于員工斷斷續續產生病假,并非連續休醫療期而出現的按較長時間累計計算的法定期限。
1.2 病假期限的規定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治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1.3 病假工資的規定
勞動者在病假期間雖然未向企業提供勞動,但按照法律規定,企業仍應支付給病假員工工資待遇,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對于連續醫療期在6個月以內的病假員工,其按工齡的長短發放病假工資;當連續醫療期超過6個月仍在醫療期規定時限之內的,則發放病傷救濟費。
2 企業病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缺乏專業的經辦人員
要想使管理程序化、規范化,政策的制定是保障和基礎。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缺少制度化的管理,在請銷病假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流程和審批環節,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作為基準,這使得病假管理較為混亂,難以理順。
2.2 病假員工加大了企業用工成本
企業在病假管理中最大的問題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特別是對于需要長期請病假而在醫療期內的員工。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保障,病假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2.3 虛假病假、事后補假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事后補病假的現象,這與員工對政策不夠了解、部門領導管理不嚴等因素有關,員工一旦向企業遞交了病假證明,如果企業不予批準又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使得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泡病假”員工的出現。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規定,那么這些“泡病假”員工就會利用這一缺失延長病假時間。
3 完善企業病假管理制度的對策及建議
3.1 規范病假管理流程
(1)制定病假請銷假原則。病假以事先請假為原則,如遇到突發情況,可以在三日內進行補假;原則上由員工本人前來辦理,如不能本人辦理的可由家屬代辦,嚴禁由其他同事隨意代辦;未批準或事后補假的按曠工處理;如開虛假證明,一經核實按曠工處理,對于情節嚴重的行為可以解除勞動關系。(2)明確病假申請提供的材料。病假時間長短由醫院開具的病假證明來確定,為了保證病假證明的真實性,企業在審批員工病假時可以在出具病假證明的同時讓員工提供相同醫院的診斷書、門診病歷、住院病歷、醫藥明細費用等單據。(3)制定病假管理核準機制。病假管理核準機制也是病假管理監管的體現,采用層級審批原則,根據不同天數、不同職級設立相應的審批權限人,最終報人力資源部門備案、計入考勤。(4)規范請假時間、實行銷假制度。對于請假時間的規定應以一個自然周期為標準,減少員工請長病假的時間,根據病假員工的身體狀況及醫院開具的證明予以準假。實行銷假制度,待員工復工后,由其本人或主管部門到人力資源部進行銷假并計入考勤。
3.2 建立完善的病假工資體系
病假工資的設定既需要滿足患病員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企業的用工成本。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制定“階梯式”病假工資體系。根據員工工齡和請假時間的長短,按比例降低員工的病假工資,休假時間越長、所得到的病假工資越低,這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虛假病假的產生。
3.3 建立獎懲機制
建立獎懲機制,將病假天數與績效考核、晉升、培訓、特殊待遇等相掛鉤。對于虛假病假則在企業規章制度或勞動合同中進行規范,對于情節嚴重、假期天數較長的情形,企業可以依據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罰或直接解除勞動合同。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也對其他員工起到警示作用。
病假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嚴格執行,才能既滿足患病員工的實際需要和基本生活,又減少企業因病假造成的成本損失,以實現勞資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保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 石先廣.社會保險法深度解釋與企業應對[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2] 牛慧,李強,肖雪非.完善病假管理制度[J].中國勞動,2010(6).endprint
摘 要:在企業用工管理過程中,對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員工的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制定有效地病假管理程序,處理病假管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使企業在病假管理中的風險降到最小就成為人力資源管理者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該文從病假管理所涉及的概念入手,通過對相關政策的解讀,結合我集團現行病假管理現狀,分析企業病假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及風險規避措施。
關鍵詞:醫療期 病假管理 工作年限 病假工資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72-01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員工在工作中患病請假也是人之常情。如何確保在企業人工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滿足員工的實際需求和基本生活,這就需要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后盾。掌握現行病假管理的相關政策及概念、規避病假管理中的風險、制定嚴格的請銷假程序是做好病假管理工作的重點。
1 病假管理政策概述
1.1 病假管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1)醫療期。所謂醫療期是指根據工齡等條件,對于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期限。醫療期是一種法定的期限,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動者不因患病治療而導致失業。當醫療期滿后,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或在調崗后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2)病假期。病假期是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事實上需要接受治療所需要的時間。病假期是彈性期間,其長短根據勞動者病情的實際情況而確定。(3)累計醫療期。累計醫療期是指由于員工斷斷續續產生病假,并非連續休醫療期而出現的按較長時間累計計算的法定期限。
1.2 病假期限的規定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治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1.3 病假工資的規定
勞動者在病假期間雖然未向企業提供勞動,但按照法律規定,企業仍應支付給病假員工工資待遇,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對于連續醫療期在6個月以內的病假員工,其按工齡的長短發放病假工資;當連續醫療期超過6個月仍在醫療期規定時限之內的,則發放病傷救濟費。
2 企業病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缺乏專業的經辦人員
要想使管理程序化、規范化,政策的制定是保障和基礎。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缺少制度化的管理,在請銷病假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流程和審批環節,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作為基準,這使得病假管理較為混亂,難以理順。
2.2 病假員工加大了企業用工成本
企業在病假管理中最大的問題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特別是對于需要長期請病假而在醫療期內的員工。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保障,病假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2.3 虛假病假、事后補假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事后補病假的現象,這與員工對政策不夠了解、部門領導管理不嚴等因素有關,員工一旦向企業遞交了病假證明,如果企業不予批準又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使得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泡病假”員工的出現。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規定,那么這些“泡病假”員工就會利用這一缺失延長病假時間。
3 完善企業病假管理制度的對策及建議
3.1 規范病假管理流程
(1)制定病假請銷假原則。病假以事先請假為原則,如遇到突發情況,可以在三日內進行補假;原則上由員工本人前來辦理,如不能本人辦理的可由家屬代辦,嚴禁由其他同事隨意代辦;未批準或事后補假的按曠工處理;如開虛假證明,一經核實按曠工處理,對于情節嚴重的行為可以解除勞動關系。(2)明確病假申請提供的材料。病假時間長短由醫院開具的病假證明來確定,為了保證病假證明的真實性,企業在審批員工病假時可以在出具病假證明的同時讓員工提供相同醫院的診斷書、門診病歷、住院病歷、醫藥明細費用等單據。(3)制定病假管理核準機制。病假管理核準機制也是病假管理監管的體現,采用層級審批原則,根據不同天數、不同職級設立相應的審批權限人,最終報人力資源部門備案、計入考勤。(4)規范請假時間、實行銷假制度。對于請假時間的規定應以一個自然周期為標準,減少員工請長病假的時間,根據病假員工的身體狀況及醫院開具的證明予以準假。實行銷假制度,待員工復工后,由其本人或主管部門到人力資源部進行銷假并計入考勤。
3.2 建立完善的病假工資體系
病假工資的設定既需要滿足患病員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企業的用工成本。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制定“階梯式”病假工資體系。根據員工工齡和請假時間的長短,按比例降低員工的病假工資,休假時間越長、所得到的病假工資越低,這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虛假病假的產生。
3.3 建立獎懲機制
建立獎懲機制,將病假天數與績效考核、晉升、培訓、特殊待遇等相掛鉤。對于虛假病假則在企業規章制度或勞動合同中進行規范,對于情節嚴重、假期天數較長的情形,企業可以依據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罰或直接解除勞動合同。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也對其他員工起到警示作用。
病假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嚴格執行,才能既滿足患病員工的實際需要和基本生活,又減少企業因病假造成的成本損失,以實現勞資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保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 石先廣.社會保險法深度解釋與企業應對[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2] 牛慧,李強,肖雪非.完善病假管理制度[J].中國勞動,2010(6).endprint
摘 要:在企業用工管理過程中,對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員工的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制定有效地病假管理程序,處理病假管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使企業在病假管理中的風險降到最小就成為人力資源管理者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該文從病假管理所涉及的概念入手,通過對相關政策的解讀,結合我集團現行病假管理現狀,分析企業病假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及風險規避措施。
關鍵詞:醫療期 病假管理 工作年限 病假工資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72-01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員工在工作中患病請假也是人之常情。如何確保在企業人工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滿足員工的實際需求和基本生活,這就需要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后盾。掌握現行病假管理的相關政策及概念、規避病假管理中的風險、制定嚴格的請銷假程序是做好病假管理工作的重點。
1 病假管理政策概述
1.1 病假管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1)醫療期。所謂醫療期是指根據工齡等條件,對于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期限。醫療期是一種法定的期限,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動者不因患病治療而導致失業。當醫療期滿后,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或在調崗后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2)病假期。病假期是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事實上需要接受治療所需要的時間。病假期是彈性期間,其長短根據勞動者病情的實際情況而確定。(3)累計醫療期。累計醫療期是指由于員工斷斷續續產生病假,并非連續休醫療期而出現的按較長時間累計計算的法定期限。
1.2 病假期限的規定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治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1.3 病假工資的規定
勞動者在病假期間雖然未向企業提供勞動,但按照法律規定,企業仍應支付給病假員工工資待遇,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對于連續醫療期在6個月以內的病假員工,其按工齡的長短發放病假工資;當連續醫療期超過6個月仍在醫療期規定時限之內的,則發放病傷救濟費。
2 企業病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缺乏專業的經辦人員
要想使管理程序化、規范化,政策的制定是保障和基礎。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缺少制度化的管理,在請銷病假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流程和審批環節,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作為基準,這使得病假管理較為混亂,難以理順。
2.2 病假員工加大了企業用工成本
企業在病假管理中最大的問題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特別是對于需要長期請病假而在醫療期內的員工。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制度做保障,病假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2.3 虛假病假、事后補假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會遇到事后補病假的現象,這與員工對政策不夠了解、部門領導管理不嚴等因素有關,員工一旦向企業遞交了病假證明,如果企業不予批準又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使得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泡病假”員工的出現。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病假管理規定,那么這些“泡病假”員工就會利用這一缺失延長病假時間。
3 完善企業病假管理制度的對策及建議
3.1 規范病假管理流程
(1)制定病假請銷假原則。病假以事先請假為原則,如遇到突發情況,可以在三日內進行補假;原則上由員工本人前來辦理,如不能本人辦理的可由家屬代辦,嚴禁由其他同事隨意代辦;未批準或事后補假的按曠工處理;如開虛假證明,一經核實按曠工處理,對于情節嚴重的行為可以解除勞動關系。(2)明確病假申請提供的材料。病假時間長短由醫院開具的病假證明來確定,為了保證病假證明的真實性,企業在審批員工病假時可以在出具病假證明的同時讓員工提供相同醫院的診斷書、門診病歷、住院病歷、醫藥明細費用等單據。(3)制定病假管理核準機制。病假管理核準機制也是病假管理監管的體現,采用層級審批原則,根據不同天數、不同職級設立相應的審批權限人,最終報人力資源部門備案、計入考勤。(4)規范請假時間、實行銷假制度。對于請假時間的規定應以一個自然周期為標準,減少員工請長病假的時間,根據病假員工的身體狀況及醫院開具的證明予以準假。實行銷假制度,待員工復工后,由其本人或主管部門到人力資源部進行銷假并計入考勤。
3.2 建立完善的病假工資體系
病假工資的設定既需要滿足患病員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企業的用工成本。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制定“階梯式”病假工資體系。根據員工工齡和請假時間的長短,按比例降低員工的病假工資,休假時間越長、所得到的病假工資越低,這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虛假病假的產生。
3.3 建立獎懲機制
建立獎懲機制,將病假天數與績效考核、晉升、培訓、特殊待遇等相掛鉤。對于虛假病假則在企業規章制度或勞動合同中進行規范,對于情節嚴重、假期天數較長的情形,企業可以依據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罰或直接解除勞動合同。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也對其他員工起到警示作用。
病假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嚴格執行,才能既滿足患病員工的實際需要和基本生活,又減少企業因病假造成的成本損失,以實現勞資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保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 石先廣.社會保險法深度解釋與企業應對[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2] 牛慧,李強,肖雪非.完善病假管理制度[J].中國勞動,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