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軍 徐小智 過艾 易江琴 江員金
【摘要】 目的:比較不同椎體成形手術方式治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的療效差異。方法:收集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經皮椎體成形術組(PVP組)37例和后凸成形術組(PKP組)30例。比較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病變椎體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異。結果:術后第7天及3、6個月,兩組VAS評分與術前相比均顯著下降,Cobb角與術前相比均顯著縮小(P<0.05);PKP組椎體高度與術前相比均顯著上升(P<0.05);且PKP組椎體高度顯著高于PVP組,Cobb角顯著小于PVP組(P<0.05)。術后6個月,PKP組VAS評分顯著小于PVP組(P<0.05)。結論:經皮椎體成形術和后凸成形術均能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糾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術更利于椎體高度恢復和后凸畸形的糾正。
【關鍵詞】 骨質疏松; 脊柱骨折; 經皮椎體成形術; 后凸成形術
脊柱是最常見的骨質疏松骨質部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質死亡率極高,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盡管通過激素等保守治療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骨質疏松骨折的風險,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擺脫由此引起的疼痛甚至繼續遭受骨質的困擾[2]。經皮椎體成形術由Galibert等人于1984年首創用于治療頸椎血管瘤,后被廣泛運用于骨質疏松或椎體轉移性腫瘤所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質,能有效緩解疼痛、增加病變椎體的強度[3]。后來又有人將這一技術改進發明了經皮球囊后凸成形術,發現其具有更好的椎體復位和矯正后凸畸形的作用[4-5]。本次研究對兩者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的療效進行了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就診的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年齡均大于60歲,經全身核素掃描確診為椎體壓縮性骨質且呈活動性病變。排除有脊髓和神經受損癥狀的患者,排除成骨性轉移瘤患者,共納入67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經皮椎體成形術組(PVP組)37例和后凸成形術組(PKP組)30例。PVP組男15例,女22例;平均年齡(68.32±9.21)歲;平均病程(4.69±2.13)個月;中央壓縮骨折12例,前緣壓縮骨折25例。PKP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8.72±9.13)歲;平均病程(4.79±2.08)個月;中央壓縮骨折10例,前緣壓縮骨折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骨折類型等一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俯臥位,硬膜外麻醉,經單側椎弓根注射水泥。PVP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在透視狀態下通過穿刺針管將骨水泥注入椎體內。PKP組患者則在穿刺成功后先建立通道并置入SKY椎體擴張器,在側位C型臂X線機密切監視下將骨水泥注入椎體內。
1.3 觀察指標 (1)術前及術后第7天、第3、6個月,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2)術前及術后第1、3、6個月,行胸腰椎或腰椎標準正側位X線檢查,測量椎體高度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椎體高度為壓縮椎體中央和前緣椎體上下緣距離。Cobb角:病椎的上一個椎體的上終板到病椎下一個椎體的下終板的Cobb角。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VAS評分的比較 術后第7天及3、6個月,兩組VAS評分與術前相比均顯著下降;術后6個月,PKP組VAS評分顯著低于PVP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椎體高度的比較 術后第7天及3、6個月,PKP組椎體高度與術前相比均顯著上升,且顯著高于PVP組(P<0.05);PVP組與術前相比無顯著改變,見表2。
2.3 兩組Cobb角的比較 術后第7天及3、6個月,兩組Cobb角與術前相比均顯著縮小,且顯著小于PVP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使得骨質變薄,骨強度減低、脆性增加為特征,骨折風險升高的全身性代謝障礙疾病[6]。OP發生后,骨折最常發生部位就是脊柱,其次為髖部和橈尺骨遠端。OP的危險因素為年齡、性別、激素類藥物、遺傳、種族等,其中年齡是骨質疏松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高,機體性激素和鈣調節激素分泌減少,戶外運動量減少和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能力減弱等原因,均會導致骨質丟失嚴重。因此骨質疏松脊柱骨折好發于老年人,而且常常為脊柱壓縮性骨折。當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發生后,局部的疼痛性刺激、脊柱功能減弱及引發的泌尿、呼吸、消化系統障礙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有臥床休息,復位鍛煉,服用減少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及一些骨代謝類的藥物,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效緩慢通常療效也較差[7-8]。
對于Cobb角大于20°或壓縮大于椎體高度40%的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上通常建議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生物材料學的發展和骨折內固定技術的改善,開放性內固定術在脊柱骨折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具有很好的療效,但由于開放性術存在創傷大、術后恢復慢且固定螺釘易脫落等缺點,限制了其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經椎弓穿刺后注入骨水泥、骨組織或生物材料,能有效增強椎體強度和椎體序列的穩定性,緩解患者的腰背酸痛,并一定程度上增加椎體高度,但存在發生骨水泥滲漏和對后凸畸形、椎體高度糾正能力弱的缺點[9]。在PVP基礎上發展起來經皮椎體后凸形成術,有效的降低了骨水泥的滲漏率,對后凸畸形、椎體高度也具有很好的糾正作用[10-15]。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PVP術后與PKP術后均能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癥狀,但PKP更利于椎體高度恢復和后凸畸形的糾正。
參考文獻
[1]王秋根,陸晴友.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10):754-757.
[3]楊林,趙新建,廖緒強,等.應用骨擴張系統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6):2392-2394.
[4]王衛江.經皮椎體成形術和后凸成形術在脊柱微創外科的應用[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5]王建平,蔡林.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轉移瘤及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療效探討[J].華中醫學雜志,2008,32(5):309-310.
[6]陳德才,盧春燕.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現代臨床醫學,2005,31(2):129-133.
[7]楊惠林.椎體成形術[M].第1版.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1-2.
[8]籍劍飛,裴斐,金輝,等.椎間盤鏡輔助下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1,32(12):1242-1244.
[9]謝清華.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2):176-177.
[10]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11]張瑞彬.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2014,4(2):204-206.
[12]胡明鑒,馬紅兵,石化洋,等.手法復位結合單側穿刺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早期療效[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魯木汗,祖帕爾·蘇來曼,塔扎別克.后凸成形與椎體成形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PVP術后與PKP術后均能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癥狀,但PKP更利于椎體高度恢復和后凸畸形的糾正。
參考文獻
[1]王秋根,陸晴友.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10):754-757.
[3]楊林,趙新建,廖緒強,等.應用骨擴張系統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6):2392-2394.
[4]王衛江.經皮椎體成形術和后凸成形術在脊柱微創外科的應用[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5]王建平,蔡林.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轉移瘤及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療效探討[J].華中醫學雜志,2008,32(5):309-310.
[6]陳德才,盧春燕.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現代臨床醫學,2005,31(2):129-133.
[7]楊惠林.椎體成形術[M].第1版.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1-2.
[8]籍劍飛,裴斐,金輝,等.椎間盤鏡輔助下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1,32(12):1242-1244.
[9]謝清華.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2):176-177.
[10]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11]張瑞彬.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2014,4(2):204-206.
[12]胡明鑒,馬紅兵,石化洋,等.手法復位結合單側穿刺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早期療效[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魯木汗,祖帕爾·蘇來曼,塔扎別克.后凸成形與椎體成形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PVP術后與PKP術后均能有效緩解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癥狀,但PKP更利于椎體高度恢復和后凸畸形的糾正。
參考文獻
[1]王秋根,陸晴友.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10):754-757.
[3]楊林,趙新建,廖緒強,等.應用骨擴張系統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6):2392-2394.
[4]王衛江.經皮椎體成形術和后凸成形術在脊柱微創外科的應用[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5]王建平,蔡林.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轉移瘤及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療效探討[J].華中醫學雜志,2008,32(5):309-310.
[6]陳德才,盧春燕.原發性骨質疏松癥[J].現代臨床醫學,2005,31(2):129-133.
[7]楊惠林.椎體成形術[M].第1版.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1-2.
[8]籍劍飛,裴斐,金輝,等.椎間盤鏡輔助下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1,32(12):1242-1244.
[9]謝清華.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2):176-177.
[10]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11]張瑞彬.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2014,4(2):204-206.
[12]胡明鑒,馬紅兵,石化洋,等.手法復位結合單側穿刺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早期療效[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魯木汗,祖帕爾·蘇來曼,塔扎別克.后凸成形與椎體成形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陽,遇呈祥,陳亮,等.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