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愛儒
摘要: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
關鍵詞:經典實驗素材;激活;剖析;誘發;創造想象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化學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常給人一種敬畏、高深莫測的神秘感覺。若能引導學生將其進行深刻的剖析,讓學生在體驗中進行重新創新與設計,則會將其中蘊涵的科學規律通俗易懂地凸現出來。當然,實現這種轉化必須要誘發學生進行大膽的創造想象。所謂創造想象是不根據現成的描述,而在大腦中獨立地產生新形象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于創造必善于想象。
一、讓知識升華為智慧
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用如圖1做了研究空氣成分的著名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有1/5的氧氣。這是義務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第1節“空氣”的一個實驗活動內容。當學生初次接觸這個實驗裝置時敬而生畏,第一感覺很復雜,學生一時不能理清其中所蘊涵的科學原理,再加之教材過度強調“知道”和“現實”,而忽視“理解”過程中所蘊涵的智慧,在此種情景下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就非常有限。若教師對該實驗素材進行深度開發,引導學生進行親歷體驗,則很容易產生對實驗裝置、實驗原理、實驗藥品、實驗操作等內容的創新與想象。
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探究將會創造性地把“待學知識內容”與“化學實驗”有機地聯系起來,融入貼近生活的、有趣的、創新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最終創造性地用實驗室常見儀器或自制的簡易裝置來完成這個經典實驗,從而實現了知識升華為智慧的教育內涵。例如讓學生在遵從原經典實驗原理的前提下,從全新的角度對該實驗進行創新與設計:
取適量白磷放入燒燒匙并塞緊橡膠塞,然后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讓其在密閉的集氣瓶里燃燒,可以看到集氣瓶里煙霧翻騰,最后火焰慢慢熄滅,直觀地看到集氣瓶里的水面上升約占容積的五分之一。
可見,在創設的實驗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而真實地感受到空氣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燒的氧氣,且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對教材的處理過程中,實現了藥品的創新,使用白磷,降低了著火點,容易點燃。從實驗藥品的選擇中凸顯了實驗背后蘊含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保證學生對化學實驗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時,在經典實驗素材活化的過程中,讓知識升華為智慧同時而有效地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二、讓驗證者成為創造者
從實驗驗證者到實驗創造者是體驗實驗創新設計技術的過程。創新技術設計的核心是技術創造。技術創造是技術改進與創造的核心內容。技術設計能力是技術創新和實踐探究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化學實驗創造性活動中讓學生進行一些實驗教具、儀器的改進和創造,是誘發學生實驗技術創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針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所進行的一些創新實驗裝置,如下圖3和圖4等。
其實,我們通過比較上述圖2、圖3和圖4這三套實驗創新裝置,就會發現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操作過程中三套實驗裝置的優缺點:圖2裝置顯然克服了圖3和圖4裝置的不足之處,即圖2裝置避免了圖3和圖4裝置實驗操作中會使瓶內部分空氣逸出而導致實驗結果偏高和少量P2O5顆粒對空氣的污染,也克服了圖3中部分水充滿導管而引起實驗結果的偏低等現象。
可見,創新設計技術能力的培養,在素材的挖掘中適時地引入科學技術的教育,才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想象靈感,從而促使新科技產品的問世。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素材的功能應由激發學生積極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誘發學生創新設計實驗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創造想象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羅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國慶譯.天才的13個思維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
關鍵詞:經典實驗素材;激活;剖析;誘發;創造想象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化學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常給人一種敬畏、高深莫測的神秘感覺。若能引導學生將其進行深刻的剖析,讓學生在體驗中進行重新創新與設計,則會將其中蘊涵的科學規律通俗易懂地凸現出來。當然,實現這種轉化必須要誘發學生進行大膽的創造想象。所謂創造想象是不根據現成的描述,而在大腦中獨立地產生新形象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于創造必善于想象。
一、讓知識升華為智慧
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用如圖1做了研究空氣成分的著名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有1/5的氧氣。這是義務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第1節“空氣”的一個實驗活動內容。當學生初次接觸這個實驗裝置時敬而生畏,第一感覺很復雜,學生一時不能理清其中所蘊涵的科學原理,再加之教材過度強調“知道”和“現實”,而忽視“理解”過程中所蘊涵的智慧,在此種情景下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就非常有限。若教師對該實驗素材進行深度開發,引導學生進行親歷體驗,則很容易產生對實驗裝置、實驗原理、實驗藥品、實驗操作等內容的創新與想象。
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探究將會創造性地把“待學知識內容”與“化學實驗”有機地聯系起來,融入貼近生活的、有趣的、創新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最終創造性地用實驗室常見儀器或自制的簡易裝置來完成這個經典實驗,從而實現了知識升華為智慧的教育內涵。例如讓學生在遵從原經典實驗原理的前提下,從全新的角度對該實驗進行創新與設計:
取適量白磷放入燒燒匙并塞緊橡膠塞,然后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讓其在密閉的集氣瓶里燃燒,可以看到集氣瓶里煙霧翻騰,最后火焰慢慢熄滅,直觀地看到集氣瓶里的水面上升約占容積的五分之一。
可見,在創設的實驗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而真實地感受到空氣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燒的氧氣,且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對教材的處理過程中,實現了藥品的創新,使用白磷,降低了著火點,容易點燃。從實驗藥品的選擇中凸顯了實驗背后蘊含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保證學生對化學實驗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時,在經典實驗素材活化的過程中,讓知識升華為智慧同時而有效地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二、讓驗證者成為創造者
從實驗驗證者到實驗創造者是體驗實驗創新設計技術的過程。創新技術設計的核心是技術創造。技術創造是技術改進與創造的核心內容。技術設計能力是技術創新和實踐探究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化學實驗創造性活動中讓學生進行一些實驗教具、儀器的改進和創造,是誘發學生實驗技術創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針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所進行的一些創新實驗裝置,如下圖3和圖4等。
其實,我們通過比較上述圖2、圖3和圖4這三套實驗創新裝置,就會發現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操作過程中三套實驗裝置的優缺點:圖2裝置顯然克服了圖3和圖4裝置的不足之處,即圖2裝置避免了圖3和圖4裝置實驗操作中會使瓶內部分空氣逸出而導致實驗結果偏高和少量P2O5顆粒對空氣的污染,也克服了圖3中部分水充滿導管而引起實驗結果的偏低等現象。
可見,創新設計技術能力的培養,在素材的挖掘中適時地引入科學技術的教育,才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想象靈感,從而促使新科技產品的問世。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素材的功能應由激發學生積極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誘發學生創新設計實驗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創造想象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羅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國慶譯.天才的13個思維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要: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
關鍵詞:經典實驗素材;激活;剖析;誘發;創造想象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在深刻剖析經典化學實驗素材的情境中,在實現知識升華為智慧、驗證者成為創造者的同時,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化學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化學實驗素材常給人一種敬畏、高深莫測的神秘感覺。若能引導學生將其進行深刻的剖析,讓學生在體驗中進行重新創新與設計,則會將其中蘊涵的科學規律通俗易懂地凸現出來。當然,實現這種轉化必須要誘發學生進行大膽的創造想象。所謂創造想象是不根據現成的描述,而在大腦中獨立地產生新形象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于創造必善于想象。
一、讓知識升華為智慧
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用如圖1做了研究空氣成分的著名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有1/5的氧氣。這是義務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第1節“空氣”的一個實驗活動內容。當學生初次接觸這個實驗裝置時敬而生畏,第一感覺很復雜,學生一時不能理清其中所蘊涵的科學原理,再加之教材過度強調“知道”和“現實”,而忽視“理解”過程中所蘊涵的智慧,在此種情景下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就非常有限。若教師對該實驗素材進行深度開發,引導學生進行親歷體驗,則很容易產生對實驗裝置、實驗原理、實驗藥品、實驗操作等內容的創新與想象。
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探究將會創造性地把“待學知識內容”與“化學實驗”有機地聯系起來,融入貼近生活的、有趣的、創新的、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最終創造性地用實驗室常見儀器或自制的簡易裝置來完成這個經典實驗,從而實現了知識升華為智慧的教育內涵。例如讓學生在遵從原經典實驗原理的前提下,從全新的角度對該實驗進行創新與設計:
取適量白磷放入燒燒匙并塞緊橡膠塞,然后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讓其在密閉的集氣瓶里燃燒,可以看到集氣瓶里煙霧翻騰,最后火焰慢慢熄滅,直觀地看到集氣瓶里的水面上升約占容積的五分之一。
可見,在創設的實驗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而真實地感受到空氣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燒的氧氣,且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對教材的處理過程中,實現了藥品的創新,使用白磷,降低了著火點,容易點燃。從實驗藥品的選擇中凸顯了實驗背后蘊含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保證學生對化學實驗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時,在經典實驗素材活化的過程中,讓知識升華為智慧同時而有效地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二、讓驗證者成為創造者
從實驗驗證者到實驗創造者是體驗實驗創新設計技術的過程。創新技術設計的核心是技術創造。技術創造是技術改進與創造的核心內容。技術設計能力是技術創新和實踐探究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化學實驗創造性活動中讓學生進行一些實驗教具、儀器的改進和創造,是誘發學生實驗技術創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針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所進行的一些創新實驗裝置,如下圖3和圖4等。
其實,我們通過比較上述圖2、圖3和圖4這三套實驗創新裝置,就會發現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操作過程中三套實驗裝置的優缺點:圖2裝置顯然克服了圖3和圖4裝置的不足之處,即圖2裝置避免了圖3和圖4裝置實驗操作中會使瓶內部分空氣逸出而導致實驗結果偏高和少量P2O5顆粒對空氣的污染,也克服了圖3中部分水充滿導管而引起實驗結果的偏低等現象。
可見,創新設計技術能力的培養,在素材的挖掘中適時地引入科學技術的教育,才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想象靈感,從而促使新科技產品的問世。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素材的功能應由激發學生積極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誘發學生創新設計實驗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創造想象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羅伯特·伯恩斯坦著. 李國慶譯.天才的13個思維工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