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韋珂
摘 要: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是一門高技能的實驗必修課程,通過進行實驗課程培訓,增強學生獨立的動手、思考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基因工程 教學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a)-0171-01
20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的誕生預示著人們可以擁有改造DNA與合成DNA的能力,因此,分子生物學這一學科即刻被建立起來了。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時代,人們開始著手研究生命這本天書,包括研究人類生命的本質,探索神秘的DNA在人體內的作用。
作為專業必修課的“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的開課對象為二年級本科學生,整個實驗課程包括3個學時的講授,由實驗負責教師講授實驗原理、過程、步驟與操作重點;其余60個學時,主要由同學們分組進行動手操作,獨立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創新和動手能力、強調實驗課的綜合性、探索性、連貫性和實用性,學生學習完這門實驗課程,有助于他們的進一步求學深造。同時,有助于學生畢業后到公司工作[1]。
1 精心設計與安排教學內容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總共開設10個實驗,每次實驗含6個課時,需要在一天內完成。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基因工程的流程與步驟進行,包括“分、切、接、轉、篩”設計一個連續性強的大實驗[2],還補充了蛋白質表達純化的內容。從整個實驗安排來看,前一個實驗內容是下一個實驗的基礎,這就意味著每一次實驗課結束后,都要有正確的實驗結果,為后一實驗繼續進行提供實驗基礎。
2 綜合培養學生能力
2.1 注重學生養成預習實驗的習慣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中每個實驗,其實驗步驟是非常復雜的,有的實驗包括10多個步驟,需要同學們在實驗中需要仔細、認真的按著步驟進行。因此,要求同學們在做實驗之前養成預習實驗內容、實驗步驟、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的良好習慣。弄清這些實驗原理,很大程度上幫助同學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使得理論聯系實際,同學們做起實驗才知其所以然,胸有成竹。
2.2 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性
很多同學都喜歡這門功課,因為這門功課動手能力強,也能夠充分體現自己的實驗操作水平,取得好的實驗結果也間接地提升同學們的自信心。在做實驗中,要求每組同學自行配制本組使用的全部試劑,以保證實驗質量。當實驗失敗時,分析失敗原因,排除試劑干擾的隱患。同學們依靠這種孜孜以求的科學實驗精神,認真對待這門課程,把枯燥的實驗課程進行得津津有味,也深深的原意為它付出辛勤的汗水。
2.3 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實驗能力
強調在每次操作實驗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在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的和實驗結果的同時,做好實驗記錄,如實記錄與保存實驗數據、圖片等工作。培養同學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重視思維訓練,學會分析實驗結果[3]。一次實驗的失敗,會有很多種原因,需要逐一分析排除。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同學們養成細心觀察、周密思考的習慣,為今后進行科研活動打下良好的思維模式。
3 科學考核與評價實驗教學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這門課程學分為2個學分,學完這門課程,如何科學的考核同學們的實驗成績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通過多年的實驗課程教授,這門課程的總評成績包括: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實驗報告成績和實驗操作技能三個部分組成[4]。實驗前,向同學們提出與本次相關的問題,尤其是關鍵的實驗操作步驟。一是檢驗學生是否進行課前預習工作;二是檢驗學生的知識運用和對基礎背景了解以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教師可以檢測學生對實驗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同學們除了需要上交每次的實驗報告,還要求附上圖片,學會分析實驗結果。而不是單一的根據實驗指導來寫實驗報告。綜合評價一個學生的實驗成績,還要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實驗課堂上細心觀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同學們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學習這門《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程,同學們對生物技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同學們的創新精神,科學思維能力及實踐動手都得到普遍的提高,也為他們走向未來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掌握好這門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結構與功能的實驗操作,同時也是培養高技能生物類人才必需基本技術。
參考文獻
[1] 李小潔,唐璟,童淑芬.本科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校論壇,2011(9):188-189.
[2] 王文娟,朱俊華,尹芳,等.“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3):66-69.
[3] 田生禮,宋國麗,李輝,等.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探索[J].實驗平臺,2011:221-222.
[4] 李莉云,張萃,鞏校東,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2(1):73-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