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 要: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傾向于職業化人才培養。采用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展開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會適應性,而且還提高了專業技能培訓效果。本論文針對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職業教育 計算機網絡技術 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182-01
處于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成為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相應地,對于網絡人才的需求呈現出遞增的趨勢。職業教育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作為為社會培養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基地,在專業人才培養上要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不但要體現社會應用性,還要具備職業化特點。
1 高職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現狀
1.1 專業定位不夠準確
目前社會上計算機人才缺口涉及到網絡安全、網絡管理和維護、網絡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以及網絡制作等等專業領域,那么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主要為網絡管理員、網絡開發運營工程師,網絡架構的工程師等等。然而從目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狀況來看,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主要體現在所培養的學生步入社會后,與相關企業所要求的人才標準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面對目前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為新入職的員工提供專業培訓機會顯然是在浪費時間,而且提高了成本。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步入到工作崗位中,對于網絡架構更顯能力不足,比如網絡架構的需求分析和設備選型,網絡架構的整體設計以及服務器搭建,特別是經驗性較強的故障排除往往不會受到教學的重視。
1.2 專業課程設置有明顯的滯后性
科技進步推進網絡技術不斷升級,計算機學科教學就會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加之學校與社會之間沒有建立起資源流通的渠道,就會使專業課程的設置上落伍于時代。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都在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更新,否則就要面臨著淘汰,而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學生進入企業之后卻無法在短時間內融入到企業的工作環境當中。讓學生更為關注社會信息,并了解網絡新技術趨向,特別是當時較為流行的計算機軟件,教師都要有所了解,并及時地向學生介紹,以培養學生的在專業技術領域中的持續發展能力。
2 構建計算機技術專業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對于計算機基礎專業學生的培養更為注重職業化,因此畢業離校步入工作崗位后,普遍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但是由于高職院校雖然展開了實踐教學,但是依然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因此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2.1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要開展實踐教學,就要對于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以合理配置,根據社會人才需求質量制定教學規劃。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專業基本能力訓練,應用技能訓練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每一個層次都有各自的重點教學目標,各層次相互之間要具有相互銜接性和滲透性,但是更為傾向于專業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特點。比如:在《網站設計》的課程教學中,可以將網站設計研究項目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在技術運用當中學習原理性知識,同時還能夠獲得項目經驗。
2.2 建立實訓基地
建立實訓基地,就要建立起實踐條件體系,包括校內實驗室以及校外實訓基地,配備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2.2.1 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驗室的建立是根據人才培養需求建立起來的,為校內建設的企業環境。包括生產流程和管理規范,都模仿了大型網絡行業,以使學生可以體驗未來的職業環境,提高職業適應性。學校積極地聯合國內大型網絡知名企業,諸如中興、華為、Cisco、神州數碼等等,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比如:高職院校可以與華為合作,開辦“3Com”華為認證培訓,學生經過培訓并成績合格,可以而獲得由華為認證的網絡工程師。
2.2.2 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合作關系,學校作為培訓基地和研究基地,可以定向地為企業培養專業性技能人才,同時將企業研發工作轉入的學校當中,節約了新項目研究開發成本。學校則通過建立合作關系更為深入地了解計算機網絡市場,以調整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以神州數碼、華為、H3C為代表的設備制造商,以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以及服務外包商等等和網絡企業用戶等等,都可以成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對于行業市場的調查以及社會人才應用需求的了解,可以對于企業的崗位進行分析并整理行業職業標準,包括產業技術服務標準,產業作業的規范以及業務管理流程等等,都可以作為調整或更新專業教學方案的參考項,以通過更快地獲取自強與優質資源提升專業教學水平。
2.3 建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根據實踐教學內容,可以將網絡技術專業劃分為三類實踐教學形式,即實驗課、實訓課和實踐活動課。實驗課所涉及的是驗證性試驗,通過開展試驗活動,如網絡配線和短線、聯通測試等等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專業應用技能。諸如網站建設或者服務器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實踐活動課更為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讓學生接觸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創業。通過展開各種職業技能活動,鼓勵學生探索專業新領域,并積極參與技術創新活動。
3 結論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更為傾向于職業化和社會化,對于學生的教育目標定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社會上具有非常廣泛的就業面,幾乎各行各業都要涉及到計算機網絡技術。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離校后,就要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上,要從社會工作崗位的角度對于學生進行定向培養。
參考文獻
[1] 閻宏艷.高職院校網絡技術專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0(9):129-130.
[2] 別文群.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與電信,2013(10):30-32,37.
[3] 唐子蛟.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術探討,2011(5):3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