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琢
[摘 要]在博物館的種類藏品中,書畫類文物是最為嬌嫩的,因為他們大多是紙制品或纖維制品,他的質地不像瓷品、玉器的質地那樣堅固,因此,書畫類文物對其所處的環境也要求甚高。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一文中提出:“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近火炷不可觀書畫。向風日,正餐飲、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觀書畫。”可見,古人對書畫文物的重視,同時,對書畫持有的要求也相當嚴格的。
[關鍵詞]書畫類;保存;保養
對于書畫類文物的保護與保養,先人們留下了很豐富的傳統經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有些傳統經驗和做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把傳統經驗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結合起來,使之運用于文物保存環境的研究當中。
一、溫度與濕度對書畫類文物的影響
眾所周知,各類文物的保存都需要適宜的溫濕度,尤其是書畫類文物。因為紙張易吸收水分,過量的水分會使紙張的性能變壞:反之,書畫的干裂、收縮、起皺、變形、變色是由于相對濕度太低所致,所以說,室內溫濕度的劇烈變化時書畫損壞的主要原因。由于書畫、裱件都是卷在軸上存放的,常年卷放在文物庫房內,就會產生一種沿軸的卷曲力,如果庫房氣候干燥,待書畫裱件打開時,書畫就會從軸桿上脫落下來,造成書畫、畫面的損壞,絹質地的書畫這類現象更為明顯。室內的濕度大,紙盒纖維吸潮能力強,易受潮,書畫的發霉現象就會出現,造成畫面污染,溫度過高會使書畫中的水分蒸發,而導致書畫干裂、發脆、變色。溫度忽高忽低,也會引起纖維的熱脹冷縮,在熱脹冷縮過程中,纖維會因互相摩擦而降低強度。因此,文物庫房和展廳的氣候條件應當穩定。為了保持室內的溫濕度,應在室內配置溫濕度計,以便隨時監測室內溫濕度的情況,冬季溫度要控制在12~25℃,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每天溫度變化(即白天和夜間的溫差變化)不應超過5℃,而濕度每天的變化不要超過5%。有條件的博物館最好在文物庫房和展廳內安裝恒溫設備。由于我們北方地區氣候干燥,最好能夠在文物庫房和展廳內配置空氣加濕器,若達不到這種條件,那么只好由工作人員每天用濕拖布對文物庫房和展廳進行打掃,或在室內放置浸水的鋸末和紙張,以盡量保持室內相對濕度穩定。
二、防止光線對書畫類文物的損害
我們國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制定的《博物館照明設計標準》中,對各類展品的照度標準,按藏品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分為三類:對光線不敏感的展品,對光線敏感的展品和對光線特別敏感的展品;其中,將書畫類文物劃為對光線特別敏感的藏品類,以此說明光線對書畫類文物的危害相當嚴重。光分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兩種,自然光是指日光,日光中有各種射線,其中有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兩種,紫外線是肉眼看不見的,特別是X光射線對書畫藏品的破壞性更大。因此,一定要防止紫外線直接照射書畫藏品。光線過強,會導致纖維內分子結構斷裂,機械性能降低,甚至出現脆裂、粉化、顏色發黃等現象,這就需要在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窗戶安裝百葉窗和窗簾,文物庫房內的書畫要裝入與之相配套的畫套、畫盒內,畫套需采用有機質地的布料制作,畫盒的制作也要精細,盒內裝囊;書畫展廳內展柜的玻璃上需噴涂紫外線吸收劑,以防止紫外線對書畫的危害。另外,對于珍貴的書畫應盡量縮短展出時間,以減小光線對其的危害。
三、古書畫類文物要做到防霉、防蛀
霉菌和蟲害對文物的危害極大,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難題。要預防霉菌和蟲害的發生,就要使文物庫房和展廳保持自然通風,空氣新鮮,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書畫在裝裱時,所用的漿糊為蟲害的生長提供了成長資源。蟲害是書畫的大敵,特別是蠹魚對書畫的危害極大,因此,書畫在入庫、入柜之前要先進行消毒處理,書畫柜也要消毒,還要在箱、柜中定期投放殺菌、殺蟲劑。傳統的殺蟲消毒辦法是蕓香避蠹,但此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館采用的殺蟲劑是“精致樟腦片”,“精致樟腦片”是防治蠹魚和其它蟲害教委理想的藥物。它主要以氣味殺蟲,對書畫無損害,藥片具有揮發性,隨著藥味散發而自然消失,不影響書畫表面的清潔。投放藥品時,一定要選擇最佳時期,蟲害在冬季處于冬眠狀態,此時投藥起不到殺蟲作用,一般五月至七月投藥較為理想,這是蟲卵都將變為幼蟲,它能使蟲害消滅在萌芽之中。如果書畫由于保管不當,受到霉菌、害蟲的侵害程度較甚,那么就需要專業人員采用科學技術手段,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整復原,使藏品質變現象得到控制,使之能夠長期保存下去。
四、防止灰塵和有害氣體對書畫的侵害
根據我國的國情,各地方中小型博物館資金緊張,不能完全配置與文物保護相關的設備,一般情況下,博物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相通,文物庫房和展廳基本是開放式的,與外界的大氣環境處在同一水平上,也就是說,文物庫房和展廳周圍的大氣環境優劣,基本上代表或衡量著室內環境的好壞。室內環境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就直接影響著文物庫房和展廳內文物的保存。以吉林市博物館為例:吉林市博物館位于吉林市最大的廣場—世紀廣場的西南角,西側有一個大型公園,公園內樹木參天,環境優雅,應該說外部環境相對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館址南側有一個小型鍋爐房,到了冬季采暖期,從煙囪里冒出的黑煙和灰塵,夾帶著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氫、氯氣等有害氣體,嚴重危害著我館的文物。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我們采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首先要保持文物庫房內的衛生,在冬季采暖期,用膠帶將窗戶密封,防止從煙囪里冒出的黑灰從窗戶的縫隙滲入室內,文物庫房和展廳的門口還放置了腳墊,盡量減少人們帶入灰塵,展廳內的展柜密封要嚴,還要定期打開展柜,對展出的書畫進行除塵處理,除塵時不能用濕毛巾直接去擦,那樣不僅會有損書畫表面,而且會使書畫受潮。要除掉灰塵,應用干凈的白毛巾在書畫畫面上朝一個方向擦,反復幾次,然后用新的軟毛刷反復刷,直到徹底除塵,將處理干凈的書畫放入書畫柜內,書畫柜內同時也要打掃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