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薛正蓮 楊超英 趙世光 錢森和
摘 要:根據生物技術專業特點,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為目標,適應社會需求,在加強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引進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文對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創新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并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生物技術 產學研合作教育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a)-0245-01
21世紀是生物技術時代,隨著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現代生物學取得了巨大進展。現代生物技術涉及的學科領域、研究對象和應用范圍都極為廣泛,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在我國,生物技術類專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實際需求與培養目標之間的脫節。不同學校之間如農業院校、師范院校、醫學院校和工科院校的生物技術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差異較大。生物技術本身發展較快,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特別是現代生物醫藥、食品和發酵等與生物技術相關的產業發展迅速,而培養目標相對滯后,這導致培養的生物技術類專業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建立新的模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校生物技術專業成立于2000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生物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深厚的生物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近年來,產學研在各省市蓬勃發展,產學研相結合創新培養模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3],但生物技術所占比例較低,這和21世紀是生物技術時代還不盡符合。我們在生物技術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中,以創新教育為主,不斷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從2009年開始,在近五年時間把產學研活動引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當中,開拓了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1 生物技術專業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模式的優點
1.1 理論和實踐結合更緊密
生物技術專業是理論和實踐都很強的專業,僅僅通過平時的實驗課程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學校生物技術專業都在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研究[4]。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把企業生產中遇到問題帶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以后,通過對問題的探索,把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問題探索的興趣,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產學研活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了學生擇業的自信心,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與蕪湖大浦國家農業科技園、安科生物工程公司、蕪湖綠葉制藥等企業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通過學生到基地進行生產和畢業論文等環節的實踐,可以使學生和生產單位更好地相互了解,提高了學生的擇業競爭能力。
1.3 產學研合作有利于企業科技進步和學校科研成果的轉化
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教師與企業可以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為企業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參與企業產品開發、技術改造、轉化相關成果以及與企業共同申報各類科研項目,促進企業的科技進步,同時也能帶動教師科研工作的展開,進一步提高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
2 生物技術專業產學研相結合進行生產和畢業論文的教學模式
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生產實習過程中,通過具體操作崗位的鍛煉,更好地了解相關生產環節,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在畢業論文實施過程中,論文選題結合企業的技改項目、企業的科研項目或者由教師、企業和學生共同商定有實際運用的課題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通過這些方式進行畢業論文的立項工作,與多家企業共同開展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工作期間,采用雙導師制,學生吃住在企業,由企業安排專人進行管理,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學生有問題隨時聯系校內指導教師,每周與校內指導教師交流溝通一次。每周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溝通一次,及時掌握學生學習表現和論文進展,并及時解決相關問題。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度實行中期匯報制度,同時要求企業對學生進行考勤和評價。五年的實踐表明,上述措施能夠較好地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3 生物技術專業產學研相結合培養效果分析
不少專業在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中取得了一定成績[5]。生物技術專業產學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藥、園林花卉、食用菌生產等企業,通過五年的運行,取得了較好效果。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通過產學研合作使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合理,使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2)加強了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2012年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在蕪湖大浦國家農業科技園建立了省級生物技術專業實習基地并獲得相關經費的支持,完善了實踐教學硬件設施。結合企業需求,和大浦農業科技園共同成立了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相關科研活動,聯合申報了國家省級等攻關項目10余項,獲得經費500多萬元,拓展了實踐教學平臺,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3)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五年來,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為企業解決了蝴蝶蘭的保鮮問題,病毒檢測和防治,獲得專利5項,發表論文10余篇,每年都有優秀學生留在企業工作,其中有5人自己創業成立園林花卉公司,從事園林植物花卉生產和銷售工作。
總之,產學研合作模式較好地彌補了高校在創新教育中實踐條件的缺陷,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建立的生物技術專業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培養模式培養出了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實用性人才,促進了科研創新,有利于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學和學科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本身教學和科研能力提高,對其他專業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也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道全.國外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經驗與啟發[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馮玫,許曉明.亞太國家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較與我國的模式選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9(6):99-103.
[3] 白玫,楊振峰,李瀟瀟.產學研結合是大學與企業實現共贏的有效途徑[J].集團經濟研究,2006(32):183.
[4] 李金龍,胡志明,高基民.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J].檢驗醫學教育,2010,17(1):15-17.
[5] 歐志敏,王鴻,楊根生.生物制藥專業產學研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8(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