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鴻濱
摘要 獨立學院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了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探索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的途徑。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大學生 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發展自己的社會性的過程?!贝髮W生社會化是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成為一名合格社會成員的關鍵一步。為了全面、客觀、深入地了解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的現狀,探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在校大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學生社會化的現狀,反映出的問題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肯定獨立學院大部分學生的社會化是適宜的、健康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部分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過度社會化和社會化不足兩個方面。(一)過度社會化大學生過度社會化是指社會化程度過高或速度過快,超過了大學生社會化標準的畸形社會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學習追求實用。在問卷調查中,在被問到“您上大學更想學到的是”這一問題時,有19.4%的學生選擇“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一技之長”,有34.6%的學生選擇“學習社會需求大、好就業的專業和知識”。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更重視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而社會需求大、好就業的專業和知識更是學生選擇的重要方面。2.生活消費入時超前。部分學生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非常入時,甚至是超前,追求穿名牌服裝,背高檔包,用名牌化妝品。在問卷調查中在被問到“您在購買商品時更注重以下哪些方面”,有14.3%的學生選擇“時尚”,有17.6%的學生選擇“品牌”,有16.7%的學生選擇“外觀”,有3%的學生選擇“稀奇有趣能張揚個性”。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品牌、時尚、外觀是學生選擇商品的重要因素。3.儀表行為過度前衛。大學生的儀表和行為是區別于社會人的重要方面,學生的裝扮、行為應與學校整體和諧。而校園中滿頭黃發、眼帶五彩、吊帶低胸、腳穿超高高跟鞋等打扮前衛的女學生越來越多;長留鬢角、單帶耳環、穿破洞牛仔褲等裝扮怪異的男學生也為數不少。而且男生抽煙的很多,在調查中對于“您所了解周圍的同學吸煙的情況”這一問題,有16.4%的學生選擇“男生有個別人吸煙”,有19.2%的學生選擇“男生有一半以上人吸煙”,有31.3%的學生選擇“男生幾乎都吸煙”,有24.8%的學生選擇“個別女生也吸煙”。由此可見,校園里吸煙的學生比例很高。4.過于看重社會關系。部分學生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學習上,而是對關系學情有獨鐘。調查中,“對于成功您更渴望怎樣實現”這一問題,有42.2%的學生選擇“既要自己努力,也要有機遇”,有27.8%的學生選擇“尋求貴人相助”,有3.8%的學生選擇“開動腦筋,尋找捷徑”??梢钥闯?,很多學生將“機遇”看得比較重要,將“貴人相助”、找關系視為自己成功的重要因素。(二)社會化不足大學生社會化不足是指大學生社會化程度過低或速度過慢,在人格塑造、角色培養、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大學生各種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治情感淡漠。調查中對于“您如果參加政治活動,您是怎么考慮的”這個問題,有41%的學生選擇“切實關系到自己的參與,其他的沒興趣”,有4.2%的學生選擇“隨大流,湊熱鬧”??梢钥闯?,現在部分學生對政治問題和政治活動冷淡,或者是認為對自己有利、有用的活動就參加,無利、無用的就不參加。2.奮斗精神削弱。部分學生奮斗精神日漸削弱,表現在缺乏持之以恒精神,學習動力不足等。在被問到“當您承擔的工作或任務遇到困難您會”這一問題的回答,有44.1%的學生選擇“盡量克服困難,實在不行也沒辦法”,有16%的學生選擇“找別人代勞”,有9.1%的學生選擇“干到哪兒算哪兒”。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面對困難時會堅持到底,而其他的會放棄或求助別人。對于“您認為自己現在的學習動力”這一問題,有20.2%選擇“學習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有12.9%選擇“迫于家長和學校的壓力不得不學”,有25.1%選擇“沒有學習動力,別人不催促不會主動學習”??梢钥闯觯某傻膶W生需要外界的督促、壓力、推動才能去學習,學習動力不足,主動性比較差。3.道德規范模糊。部分學生過分強調自我,無視社會公德,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無視他人需求、出口成“臟”、眾目睽睽之下“依偎而行,摟摟抱抱”等不道德行為隨處可見,嚴重影響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形象。校園打架斗毆頻繁發生,偷竊學校圖書館圖書,盜竊宿舍室友財物等違紀違法事件屢有發生。無心學習、考試違紀等現象,也是屢禁不止。4.職業準備不足。在調查中,對于“你了解自己適合往哪些職業方向去發展嗎”這一問題,有38.8%的學生選擇“不太了解”,有11.8%的學生選擇“不了解”,有3.4%的學生選擇“沒有考慮”。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不是很了解。當被問到“你有無對自己的職業進行過規劃”,有33.5%的學生選擇“有,只有一點,沒有很仔細考慮”,有6%的學生選擇“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看出,有三分之一多的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影響因素分析(一)社會環境因素1.教育與現實不一致。國家、學校對大學生所要求的道德行為和角色規范,與現實社會中實際存在的一些行為觀念相矛盾,給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帶來困惑。2.多元文化沖突激烈。大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成熟,缺乏判斷、分析能力,容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與我們的社會要求相背離。3.大眾傳媒影響廣泛。當代傳媒異彩紛呈,使得社會高度信息化,也使得很多青年學生喪失了選擇和判斷信息的能力,出現不知何去何從的困惑和盲目從眾的心理傾向。4.社會就業競爭加劇。很多大學生為了鍛煉自己,為就業做準備,一面考各種各樣的證書,一面利用業余時間做兼職,大大縮短了與社會的距離。但也會出現幾種角色協調不好的情況,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觀念、習慣帶進校園,影響了學校作為正規社會化場所職能的發揮。(二)學校教育因素1.思想政治教育嚴重缺失。中學片面追求分數,輕視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及時跟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執行效果不盡人意,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以第二課堂活動來體現,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指導。2.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做足學生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由于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心理素質各不相同,對教育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普遍性的教育不足以觸及其內心的變化,更不可能實現有效、到位的及時疏導。3.教育工作者角色扮演失調。老師、輔導員是獨立學院學生社會化進程中最主要的影響者,但是教師和輔導員素質和業務能力還需提升。部分教師倉促備課,倉促上講臺,給學生造成一種敷衍、過場的認識。輔導員的職業角色模糊,發展方向模糊,造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移位”“缺位”,縮小了對大學生的教育空間。4.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脫軌。相比發展迅速的社會,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顯得發展緩慢,逐漸與社會脫軌,使得原本對大學生有重要指導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越來越不能或不愿被大學生所接受。(二)家庭教育因素1.問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孩子在問題家庭環境中,往往容易受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對他們以后認識社會、融入社會都產生了很嚴重的不良影響。2.教育方式不當阻礙學生健康成長。一些家長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忽視孩子的個性;有的溺愛放任,對子女無原則地遷就;有的粗暴強制,常常打罵、體罰;有的對子女冷淡漠不關心;有的淡化了的理想教育而加重了世俗化教育。(三)學生自身因素1.自我認識不足,身心發展失衡。大學生生理上趨于成熟,心理上卻晚熟,身心發展不平衡。而且社會文化變遷加快,父輩的成長經驗很難移用于晚輩,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認識,過分自我感覺良好或者過于自卑,都會阻礙正常社會化進程。2.心理素質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部分大學生心理壓力大,焦慮感過強,心理承受能力低,狀態不穩定,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較弱。3.理想信念缺乏,判別能力欠缺。部分學生逐漸失去理想信念的強有力支撐,漸漸淡化了艱苦奮斗、誠實守信、集體主義等精神觀念。有些判斷和辨別能力欠缺,盲目模仿、接受社會的流行元素。endprint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化問題改進途徑(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當代大學生的成才方向和成才目標,激發精神和規范行為,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義。(二)優化社會環境,為大學生社會化創造條件1.優化社會輿論環境。在現有大眾傳媒中開設大學生專門欄目,發揮傳媒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在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善輿論環境與育人環境,推進大學生的社會化。2.優化社會網絡環境。互聯網可以使原來狹小的教育空間變成廣闊的教育空間,使過去有限性的教育資源變成了一種相對無限的教育資源。但是,網絡資源紛繁復雜,良莠不齊,需要社會、學校加強網絡監控,凈化網絡環境,為網絡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3.優化高校周邊環境。獨立學院大多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人員復雜,環境比較差,要靠政府依法加強對學校周邊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及時處理侵害學生合法權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響學校、社會穩定的事端,確保學生在一個安全穩定、融洽和諧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化。(三)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強化學校教化功能。以知識傳授為基點,強化學校的育人功能;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的個性化疏導;將制度完善與制度落實有機結合。2.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通過自我教育能有效克服各種社會化障礙,較好地完成社會化的任務。注重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在加強集體教育的同時,采取個別教育的方法,注意教育內容的差異性和針對性,教育方式的靈活性,以平等的態度,擺事實、講道理、指方向,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證大學生社會化的順利進展。3.形成校內教育合力。第一,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進行正確的、系統的理論灌輸,把握住學生社會化的方向。第二,健全高校咨詢服務體系。重點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和就業指導中心。深入開展日常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定期開展學生心理測試與調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系列講座,還可以定期舉行心理咨詢教師同輔導員、學生工作干部溝通交流會。高校就業指導咨詢服務體系應大力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技能,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化,同時定期開展人生定位教育、擇業觀教育。第三,加強社會實踐。在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范圍的同時,不斷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涵,進一步延伸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培養學生投身實踐、服務社會的思想觀念。第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校園這一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思想觀念、意識潛能、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間接實現對主流文化的認同。(四)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1.把握好愛的尺度。家長要做到滿足正當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2.營造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需要家庭成員互敬互愛,待人接物有章有法,良好的生活氛圍必然會滲透到孩子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3.采用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平等地對待孩子,用民主、討論和說服等疏導的辦法解決孩子的思想、心理問題;多和他們溝通,用科學的辦法幫助他們解開疑問,使他們心服口服自覺調整行為,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五)發揮大學生個人主觀能動性獨立學院大學生要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進步結合起來,將艱苦奮斗的精神與實現崇高的理想結合起來,既注重學習,注重實踐,又注重自身素質的完善和提高,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掘自身潛能,在社會、學校、家庭各個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下,推動社會化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費孝通.社會學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54.
[2]陳文昆.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社會科學論壇,2010.176-179.
[3]鐘玲會.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社會化中的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26.
[4]李期,寇延.走近“邊緣人”——當代中國大學生過度社會化現象分析[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4):22-24.
[5]胡平.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西南交通大學,2010.39.
[6]王繼偉.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28(3):127-129.
[7]任艷桃,王濤.淺析當代青年社會化過程中的隱憂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5):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