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明+牛松青+王偉+韓鋒+陳杰+陳禹
摘要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屬于生物科學中的形態學范疇,是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的重要基礎課,傳統的解剖學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能夠運用到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的不足,與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和積極性。
關鍵詞 人體解剖學 微課 應用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各個器官位置、形態、結構、毗鄰關系、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屬于生物科學中的形態學范疇,是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的重要基礎課,也是醫學各學科的先修課。解剖學課程內容龐雜,理論描述抽象難懂,學科中的醫學名詞繁多,多數情況下需要死記硬背,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的應用與普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逐漸進入了一個網絡信息化技術的全新時代,“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正逐漸的深入到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教學中,它也將日益成為我們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傳統解剖學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理論課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通過板書和講解來傳遞知識,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學過程單調,內容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在解剖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運用電腦軟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了編輯,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了知識信息,使枯燥乏味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是多媒體教學方法也有它的缺點,例如: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能夠看清楚屏幕上的內容就需要拉上窗簾,這樣就會使教室的光線變得昏暗,從而就會使學生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影響聽課效果。解剖學實驗課的教學一般都是由教師利用掛圖、標本、模型等進行講解,然后由學生自己進行識別、觀察和記憶。由于對解剖標本有恐懼、怕臟的心理以及福爾馬林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使得學生不愿意靠近、接觸人體標本,教師示教時,有的學生捂著鼻子離得很遠,教師示教完后學生不敢親自觸摸觀察,影響了實驗效果。并且近些年,隨著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使得尸體標本日益短缺,已經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很多尸體標本都是反復使用,一些結構也已經破壞,這也會影響學生對一些解剖結構的掌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不斷的尋找新方法、新手段來提高解剖學的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
二、微課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1.微課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微課”全稱是“微型視頻課程”,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它能夠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應用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這可以減少學生因長時間觀看解剖視頻而產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教學內容較少。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的某個重點、難點、疑點內容,主題突出,更加精簡。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展現每一器官或者結構的位置、形態、毗鄰關系等,甚至可以放大“解剖”過程,從而使學生對解剖形態有一個形象化的認識。(3)資源容量較小。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微課可以營造出相對靈活的個性化學習空間,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特點和學習進度自行決定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并且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需要的解剖學視頻資料。2.微課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對微課這些特征的認識,我們感到微課是能夠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到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在制作微課時應當:(1)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圍繞某一重點、難點、疑點進行講解。例如,在講解某一器官時,要用最短的時間將該器官的形態、結構、功能和毗鄰關系等講清楚、講透徹;講解某一部位的解剖操作時,要錄制該部位操作時的具體過程,要一邊操作一遍講解,并要強調在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2)由于微課要求教師要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將重點、難點、疑點講透徹,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錄制微課之前做好教學設計,其中包括如何運用簡明、扼要、生動的語言來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并且記憶深刻;如何進行操作可以使學生看的清楚;如何使用標本、模型能夠將知識點講透徹等。(3)要充分運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輔助方法。如三維圖像、動畫、視頻等,將抽象難理解的知識點更加直觀、清楚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對抽象的內容有一個形象的認識。例如,在講解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時,由于神經系統的傳導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只是用文字進行描述,學生就只能是越聽越糊涂,也會產生懼怕、厭煩的心理。此時,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三維圖像、動畫等方法來演示神經傳導的動態過程,使抽象的傳導過程形象化、立體化,使學生易于理解、記憶深刻。(4)微課的內容要不斷的進行更新。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術在不斷更新和進步,教師也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錄制一些新的與解剖學相關的醫學前沿知識的微課視頻,上傳到校園網上的解剖微課視頻資料庫中,不斷地豐富微課視頻的內容,供學生進行學習使用!綜上所述,傳統的解剖學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可以運用到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它能夠使抽象難理解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在課下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的內容,重點掌握課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微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的不足,與傳統解剖學教學方法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微課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解剖學知識,為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柯荔寧,張海,黃文華.基于網絡資源的現代解剖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2):136-138.
[2]王登科,戴新文,朱繼紅,等.《人體解剖學》教學現狀及教學模式改進與實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3,34(6):100-102.
[3]郭海旺.解剖教學中的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7):120-121.
[4]張俊飛.“微課”一種新的教學形態[J].福建電腦,2014,(1):204-205.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