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 從2013到2014,兩次中央全會通過的兩個重大決定,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習近平總書記以“姊妹篇”深刻概括。
全面深化改革與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兩大時代命題,是托舉中國夢的兩翼。法治引領改革,改革助推法治。決定中國未來的“姊妹篇”,協同共進,將深刻改變中國。
凡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才能涉險灘、啃硬骨頭。體制機制的改革,本質上是法律的改革,改革的過程就是治理現代化的過程,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重大改革立法先行,以法律程序規范改革的實施,以法律手段調整利益關系,以法律制度鞏固改革成果,才能凝聚共識,形成合力,讓改革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
成功的改革與健全的法治,必如姊妹般攜手并進。
法治引領改革。法治是嚴肅的,將防止改革出現“拍腦袋”決策;法治是公平的,保證了改革過程也是公眾參與過程,有助于求得最大公約數;法治是可預期的,能避免改革措施的朝令夕改,增強公眾對未來的信心。
改革助推法治。成熟的改革經驗經由法律程序上升為法律法規的過程,也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過程。改革成果進行固化的過程,也是法治不斷完善的過程。
改革,也是改變國家治理方式的手段。因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得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意味著法治的品質因改革而提升,法治的環境因改革而優化,法治的基礎因改革而夯實。
全面深化改革與依法治國的“姊妹篇”,將深刻、長遠地改變中國,給中國人帶來美好的憧憬。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中國,燦爛前景吸引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之努力。
帶領民眾圓這個美麗的夢想,各級官員具備法治思維想問題、善用法治方式作決策,至關重要。為此,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強調:黨員干部“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級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由此可見,深化改革、推進法治,需要民眾信法、守法,更需要官員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特權思想、漠視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之敵,也是依法治國之敵。
值得期待的是,四中全會決定對為官從政畫出的一道道底線紅線,給權力編織了法治之籠,使之不敢也不能恣意妄為;四中全會決定關于司法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將更有力地保護公民權利,守護公平公正。
規制權力、彰顯權利,改革與法治協同共進,決定中國未來的“姊妹篇”,將給國家帶來文明和榮耀,給國人帶來幸福安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