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離死別太平輪

2014-11-12 05:51:37劉蓮
傳奇故事(上旬) 2014年8期

劉蓮

60多年前,他搭乘海輪穿梭于上海、基隆兩地販運皮草等,借以維持生計。

那個夜晚,風還是那個風,浪還是那個浪,航線還是那條航線。唯一不同的,太平輪上格外擁擠,船艙里是人,走廊里是人,飯廳里是人,旮旮旯旯里塞滿了人——解放軍百萬雄師已經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正抓緊訓練,準備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江南地區風聲鶴唳,許多人拖家帶口、大包小卷地逃往上海,準備向臺灣轉移;或者是前往海島與親人團聚。太平輪船大,名字吉利,又是春節前的最后一班船,所以乘客格外多。

他記得很清楚,那天船艙內又悶又熱,他敞開棉襖,與幾個朋友圍著幾張報紙,席地而坐,喝酒聊天,突然一口口水從上層甲板吐到他臉上,他愣了一下,怒眼望去,只看見一個身穿白衣服的女子飄然而去。正值血氣方剛的他,又喝了一些白酒,火氣更大。來不及多想,他急忙撥開人群連沖帶撞,朝著上一層甲板跑去,想抓住那個女人好好教訓她……

讓他沒想到的是,剛剛沖上甲板,白衣女子沒抓到,突然此時遇到兩船劇烈相撞。他身在甲板,跳海及時,又年輕力壯,在冰海中終于掙扎逃生。這次海難只有37個僥幸者逃生。當時和他一起喝酒的朋友們,因困在船艙上不來,與其他1000多名乘客一塊,葬身大海。

葉倫明就是這個幸存者,后來在香港定居,靠縫紉手藝糊口。后來他愛上了長跑運動,幾十年來風雨無阻堅持訓練,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并榮獲老年組冠軍,被香港媒體稱為“長跑老超人”。

回首當年的大難不死,最令他感激的應該是那個神秘的白衣女子……

逃離上海

1949年1月27日,上海。黃浦江十六鋪碼頭人頭攢動,太平輪登船處,排隊上船的長龍歪歪斜斜,長達一百多米。有人著急上船,企圖插隊,被后面的人連罵帶搡推了出來,于是寒風中爆發了一陣爭吵謾罵;拉著黃包車的車夫心急火燎地按著小喇叭,催促著行人避讓,還往這里不停地送客。挑夫弓著腰喊著號子,順著運貨舷梯,吃力地將沉甸甸的大木箱抬上船。原定上午10點開船,因為需要上船的人多,待運的貨多,遲遲開不了。

這班船是春節前,上海開往基隆的最后一班客輪。中國人有春節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年的風俗。更為主要的是因為戰事。

1948年9月,遼沈戰役率先打響。10月9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經過激戰于15日攻克錦州,全殲守敵10萬余人。隨后,國民黨軍隊就像被推倒了首張的多米諾骨牌,軍無斗志,紛紛潰敗。11月2日,遼沈戰役宣告結束,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余人,取得勝利。國民黨遼寧省政府前主席徐箴率全家一路南逃。

接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相繼打響。經過三大戰役,在142天內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使國民黨的本錢基本喪失,國民黨敗局已定,被共產黨趕出大陸退踞臺灣只是個時間問題。

1月21日,蔣介石在內外交困下,不得不在南京宣布辭去國民黨總統職務。但是他并未順應歷史潮流,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辭職前一個禮拜,他就選派自己的親信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辭職后他不過是暫時讓李宗仁代理總統,在前臺露面,而他自己則抽出身來全身心謀劃遷往臺灣的各種問題。

伴隨著解放大軍南下的隆隆炮聲,國民黨官員、戰敗官兵及家屬如驚弓之鳥,從東北、華北、華東、中原等地不分白天黑夜,一股腦地涌進上海。大上海此時也顯得天小地窄,擁擠不堪。逃難的人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上海將被解放軍包圍的消息就傳開了。于是絕望之中,他們不得不卷起鋪蓋向臺灣逃跑。

從上海逃往臺灣,除了極少數達官顯貴可以乘坐飛機,絕大多數都是依靠輪船。面對著洪水般涌動的逃難潮,人多船少的矛盾空前尖銳。現造大船時間不允許。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票價,超載帶人。破財免災、花錢買命,這個道理誰不懂?于是客運公司的買賣好得一塌糊涂,新船舊船破船,紛紛開出了黃浦江碼頭……

李敖,當年是個 14歲少年。他后來回憶說,自己上船的那天晚上,全船上下“已近擠得頗有黃浦灘擠兌黃金的密度,我背著我的書終于擠上船。當晚就睡在甲板的行李上。第二天清早船開了,六叔趕來揮淚招手,就這樣船慢慢開出崇明島,遠處已經依稀有炮聲可聞。從上海到海上,我們逃難了。”

最后乘客

太平輪屬于客貨兩用,船上的客艙分為特等、二等、三等艙位,正常船票508元一張。而要平價買到一張船票很難。想搭末班船的人太多,從中午開始十六鋪碼頭就是一片黑壓壓的人潮。上海有錢人從市中心開車過來,皮箱裝滿銀元、身上綁滿金條,登船之后轎車就不要了,丟棄的汽車從碼頭一路排到市區,誰撿到歸誰。

那一年葉倫明28歲,祖籍福州,他生在日本熊本市,祖母是日本人。他長在上海,專做皮草生意。四年前他按照父親的意愿,回福州娶了一名同鄉女子,后來攜妻子遷居臺北,他自己則上海臺北來回做皮草生意,賺一些錢養家。在上海他與父親一起住在鴨綠江路。

1949年1月,為了趕回臺灣與妻子過團圓年,他提前十幾天就開始排隊訂票;開船前五天他終于買到了一張三等艙通鋪票。上船時他只身背著9公斤左右的羊毛,登上太平輪。

谷正綱曾擔任國民政府實業部常務次長。1935年,與哥哥谷正倫、弟弟谷正鼎一起,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被譽為“一門三中委”,十分風光。當年他正協助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上將防守上海。為了撤到臺灣,他提前購買4張1月27日的太平輪船票,準備讓家眷們先行一步。動身前夕,一個多年的老朋友登門求援,請他幫助購買5張。情誼難卻,他只好親自派人去找船長特批1張,連同為自家人預備的4張船票,一并交給友人。那位友人接過船票,激動得老淚縱橫,千恩萬謝。

太平輪隸屬于中聯公司,蔡天鐸是五大股東之一,臺灣著名電視主持人蔡康永就是他的兒子。在《我家的鐵達尼號》一文中,蔡康永寫道:“1949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的揭曉之年。那年除夕前,一群急著要離開上海的有錢人終于了解到狀況的緊迫,連過年都顧不得了,搶著要擠上早已客滿的太平輪。這些人有的用金條換艙位,硬是從原來的乘客手上把位子買過來;有的靠關系向爸爸或船公司其他合伙人要到最后幾個位子。理所當然,這群太平輪的‘最后一批乘客里面,有當時上海最有錢有勢的一些人,也有爸爸最要好的朋友。”

的確,登上這班太平輪渴望太平的乘客中,各界名流果真不少。

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

遼寧省政府前主席徐箴一家;

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山西省政府民政廳前廳長邱仰浚一家及其親信13人;

蔣經國留俄同窗好友俞季虞;

瓊崖守備司令部司令、曾在海南島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王毅中將;

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之子;

臺灣清真寺創辦者、永寶齋老板、翡翠巨子常子春的家人11口;

臺灣陸軍訓練部司令教官齊杰臣的家眷5口;

天津市長之子、《時與潮》總編輯鄧蓮溪;

臺灣樟腦產業第一人吳祿生;

袁世凱之孫、袁的七子袁克齊的獨生子袁家藝……

還有香港女首富龔如心之父、國際著名刑事鑒識專家的李昌鈺之父、臺灣女明星林月華之父、棒球名球評家張昭雄之父等等。

十年修得同船渡。

如此之多的達官顯貴相聚太平輪,讓太平輪“蓬蓽生輝”。然而登上太平輪以后,他們發現這“不是裝人的船”。船艙擠得“像豬舍一樣”,又黑又潮,又酸又臭。大家心知肚明,逃命要緊,遭這點小罪,算啥?

虛幻太平

1月5日,淞滬警備司令部曾發布水上宵禁令:每天18時至次日上午6時,為軍用船只運輸時段,其他船只一律不準出港。

因此,27日16時,太平輪才終于離開十六碼頭,向基隆港進發。

為了不被沿途設卡的軍警發現阻截,太平輪開足馬力加大航速,天黑以后也不開燈不鳴笛,左轉右拐,抄的是一條近道,希望把白天耽誤的時間補回來。

太平輪是由貨輪改裝的,服務設施本來就差,又加上乘客超載,船身經不起風浪,人們坐在船上如同乘坐過山車那樣,一刻不停地搖晃,像個醉漢。船出長江口,夜色更美妙。海上風平浪靜;空中星光閃爍;近處不見船影;遠方漁火點點。每個乘客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大難即將臨頭的時刻,能夠擠上這條“諾亞方舟”遠離戰火,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一種劫后余生的解脫之感彌漫開來。

船上雖然擁擠不堪,但乘客們無論窮富,都是有備而來。富人們在哪里都是花天酒地,在船上也不例外;窮一點的也是窮家富路,沒少帶東西。何況不少人是把全部家當變現以后,帶著真金白銀登船的。有的人嫌船上的臥具不潔,也不夠保暖,就換上了隨身攜帶的絲綿被、皮褥子;有的人打開中華老字號凱司令的奶油蛋糕和精致的西式小點心細細品味;更多的人則圍聚在一起,擺上燒雞、熏蹄、風鵝、咸水鴨等喝酒,大快朵頤。

開船之前,太平輪管事顧宗寶就已列出采買清單,一一落實到位:各種酒水食品……真是琳瑯滿目,令人胃口大開。忙碌了大半天,到了交班時間,饑腸轆轆的大副、二副丟開輪舵,徑自離崗宵夜。理應接班的三副并未到崗,船長也不知去向,駕駛艙內竟然無人值守。大副、二副回到自己的船艙,與同事們開懷暢飲,密閉的房間里煙霧彌漫,吆喝聲、猜拳聲與麻將聲此起彼伏,傳遍全船。有的船員喝多了,甚至跑到甲板嬉笑打鬧。

乘客的船艙里,也是喜氣洋洋。葉倫明回憶說,那晚船上的人像是在家里過年一樣熱鬧,在亂世中與親人團圓的渴望即將成真,所有的人都顯得異常亢奮。

太平輪上到處都是太平景象,滿船彌漫著虛幻的升平,卻沒有一個人知道,死神的嘴里叼著一根斷魂草,臉上露出怪異的微笑,正一步步地向太平輪逼近……

冰海求生

大約是夜里11時三刻,太平輪行駛到舟山群島白節山水道,幾個乘務員下到三等艙,正準備暫時鎖上鐵門,不讓乘客來回走動,以便于逐個驗票。

葉倫明與朋友們酒喝好了,他主動起身,手拿飯盒準備幫大家盛米飯,卻被白衣女子吐了一口……

“剛上甲板,就聽到一聲巨響,接著便是一陣劇烈的晃動,撞船了!”葉老回憶說。被撞的建元輪,是上海榮氏家族名下的貨船,裝了2700噸煤炭與木材,是從基隆開往上海的。太平輪似一把匕首,對準建元輪的腰部直接撞了過去,一聲巨響。緊接著就是一陣鐵鏈急放聲,太平輪臨時拋錨,船體因急剎車劇烈地顛簸起來,杯盤碗筷和行李架上的物件摔了滿地,有的客人從床上被掀到地上。各個角落發出各種腔調的慘叫……

建元輪噸位較小,又被攔腰一撞,很快沉沒,船上的70多人全部落水。太平輪急忙放出多件救生工具,救上來二三十個落水者。經此一撞,太平輪上的人酒醒了不少。船員們振作精神,開始各就各位繼續航行。一些旅客手撫胸脯,暗自慶幸;信教的人有的用手劃十字,有的念“阿彌陀佛”;年輕人把老人抱上臥鋪,查看傷情,母親摟住兒女,一邊哄著一邊替他們按摩。船上的廣播不停地安慰、規勸旅客回艙室睡覺……

大家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可是15分鐘后又傳出第二聲巨響,船體隨即傾斜,海水從破損的前艙洶涌而入,輪船快速下沉。乘客們個個面帶驚恐,在傾斜的甲板上慘叫呼喊,漫無目的地四處奔逃。身處底艙的人們情急之下,都想沖上甲板。可是艙門狹小,秩序失控,人們抱著孩子扛著包裹,互相拉扯,相互踩踏,亂作一團,誰也沒辦法脫身……駕駛人員已意識到大難臨頭,慌忙轉向,希望就近找個沙灘擱淺,但為時已晚。動力艙很快被海水淹沒,太平輪失去動力,好像一個巨大的鐵塊,不容商量地向海底沉了下去。大約是零時30分,也就是時間剛進入春節年三十的半個小時,太平輪就被海水吞沒了。海面上幾百人拼命掙扎,慘叫聲、救命聲、哭喊聲,交織一片。那些沒能爬出船艙的人則與太平輪一起葬身海底,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

落入大海里的人,身上綁著金條銀元的,率先被剝奪了逃生機會。原本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黃金、白銀,還有佛像、珠寶、古玩,無論多么珍貴甚至價值連城,此時都成了索命鬼。還在水面掙扎的人們,卻無法抵御徹骨的寒冷,“衣褲全部濕透,身如貼冰,渾身發抖,牙齒互撞不已”。許多游泳高手,因為手腳凍僵,溺水身亡。

寒流中,有四個孩子緊緊抱著母親,浪頭打過來,他們全部不見蹤影;等浪頭過去,他們才掙扎著露出腦袋大口地呼氣,大聲地呼救……母親成了四個孩子唯一的保護者,但她卻無能為力,只能拼盡全身力氣緊緊挽著她的兒女,兒女更是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最后無一人生還。

當年王兆蘭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她回憶說:“我落水時還牽著我小妹,一下去我小妹就沒了。我就抓著一個人的腿,我也不知道是誰,那個人就抖啊抖啊,他一把將我拉到一個木頭箱子上坐著。箱子周圍人太多,還沒過一會兒那箱子就翻了,我就又沉下去了。一個浪打來,我又抓到一塊很大很長的木板,上面躺了三個人,我躺在中間,我們三個人沒死。海里面的聲音沒辦法形容,兩三個小時以后就沒有聲音了。”

葉倫明僥幸離開底艙,贏得了一線生機。

但是黑夜茫茫,海水冰冷,能否活命,他毫無把握。他想到:不能死呀,新婚的妻子還在臺灣等自己回去團聚呢!他從小就愛運動,身體素質比較好,當時又年輕。他使勁劃水,沖出沉船制造的巨大漩渦,并摸黑捉住了一個木桶。他依稀記得,這樣的木桶有大、中、小三個。也有難友看見了木桶,趕緊游過來,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是水中木桶又光滑,又在波濤里亂漂,人凍僵了手足也不太聽使喚。有的人運氣好抱住一只,有的體力不支失手沒抱住,就不見了人影。

國防部參謀葛克少校是僥幸生還的太平輪罹難者之一,時年34歲,但其妻子和3個孩子全部遇難。最令葛克深惡痛絕的,就是太平輪的延時和超載,如果這兩條違規行為有一條得到遏制,太平輪準點起航或體量正常,它就不會和建元輪相撞,即使撞上了也不至于下沉得如此之快。作為太平輪善后委員會的成員,他在1949年2月22日提交了證詞:

卅八年元月奉命調赴臺灣警備司令部供職,乃于元月廿四日,攜眷由京來滬(計同人十三人,連眷屬等共廿五人)。

……建元被撞后立即下沉,太平輪尚以為本身無恙,而船員及茶役等亦請旅客安心,繼續行駛,經發現下艙已有浸水進入,余乃接內子及三小兒隨眾客擠登甲板,本欲攀登救生艇。奈人已擠滿,無法插入。是時,余抱長男及次女,余妻抱幼子于懷中,并挽余之右臂,立于煙筒左側,緊緊擁抱,精神早已慌張失措,一切只有付諸天命。

船首右部已漸下沉,轉瞬間砰然一聲,忽感一身冷氣,知已隨旋浪墜下海中,妻、兒業已失散,余連喝水數口,乃努力向上掙扎,得漂浮水面,獲一木箱,乃推向燈塔方向劃行,奈適退潮之際,不能隨心所欲,反越漂越遠,而木箱亦因離身不遠,遂乃棄箱就板;后又續上二人,三人端坐板上,下半身浸于海中,乃開始漂流茫茫大海上,作生死之掙扎。落水時之恐怖,已使精神受極大打擊,而天氣寒冷,全身又濕透……

東方漸白,遙見一巨輪向我方駛來,乃勉力嘶喊呼救……

后來得知,那艘外輪是澳大利亞軍艦華爾蒙哥號。

由于登記混亂,只有508個定額的太平輪嚴重超載,上了1000多名乘客,具體數字誰也說不清楚。最后僅有37人遇救生還。這一海難被人們稱作中國的泰坦尼克號悲劇。

海難之后

李浩民是李昌鈺的父親。

李浩民是個大商人,據說在老家江蘇如皋,一半的田產都是他的;而且他還做石油等生意,腰纏萬貫。在自傳中李昌鈺描述說,家中常有食客上百人進進出出。太平輪失事后母親李王岸佛曾專門雇了一架飛機,前往出事水域上空反復搜尋,但“僅見黑色燃油漂浮水面,其他毫無漂流物或遇難乘客蹤跡可尋”。

李浩民遇難,猶如大廈斷了頂梁柱,聲名顯赫的如皋李氏隨即坍塌,食客們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李王岸佛身旁僅留下了12個孩子,4個剛成年,8個還未成年,李昌鈺最小。為了張羅兒女的學費生活費,年過半百的李王氏被迫放下身段,脫掉綾羅綢緞,換上粗布衣服到處奔波,從太陽露頭到星星滿天,獨自撫養兒女。在李昌鈺的記憶中,為了省錢全家兄弟姐妹都是在一張圓桌子上做功課,時間一到一起關燈,絕不浪費一度電。從記事起李昌鈺都沒有穿過新鞋子,后來母親省吃儉用,給他買了一雙新鞋,小昌鈺珍惜得不得了。為了保護它,上學時他幾乎是一路提著鞋子走路;到了校門口才把鞋子穿在腳上走進教室。高考時他的成績好,本來考上了海洋大學,意外發現中央警官學校也在招生,學費全免,每個月還發津貼,畢業后工作有保障。為了減輕母親的辛勞,他臨時改變主意又報考中央警官學校,成為該校第一批對外招生的24名學員之一。回首往事,李昌鈺的內心依然充滿遺憾:“如果不是太平輪事件中父親過世,我就不會去念警校,也不會走上刑事鑒識這條路,也許就與父親一樣,選擇當一名商人吧。”否則他極有可能根據愛好,成為一名銀行家或經濟學者。

比李昌鈺的命運還要悲慘的還有黃似蘭。現在已是古稀之年, 1947年底母親陸淑影送她到了臺灣,臨別時母親對她說的最后一句話她還記得真真切切:“囡囡,冷噢!絨線褲子弗好脫!”那一年她才7歲。

剛到臺灣,黃似蘭與阿姨、姨父住在臺北信義路,念東門國小。她一直開心地等著母親陸淑影從上海來團聚;她記憶中的母親年輕漂亮,精明能干,是東南貿易公司負責人。即使很忙,女兒睡覺前,她一定會彈著鋼琴陪伴她入眠。黃似蘭記得,身上的毛衣都是母親親手織的。她美麗的蓬蓬裙、卷卷的長發、甜美的笑容里,都是母親的愛心。太平輪出事的那天,姨父到基隆港口等船;下午回來后期待中的母親并沒有出現,姨父只說:“你媽媽的船,被風浪漂到菲律賓了。”她沒說話,空氣似乎結了冰霜。不久她被帶到一間廟里,去尋找母親與繼父的牌位。“好多層牌位,我們一層一層地找。”

沒娘的孩子像根草。失去母親的庇護,似乎一夜之間黃似蘭就由小公主變成了臺北灰姑娘:洗尿片、做家事、睡走廊、挨打、罰跪……“我父母留在上海的遺產只有我才有繼承權,親戚們哄著騙著把我從臺北弄回了大陸。我回去遺產沒拿到,人又出不來……我被人歧視輕薄。”后來她舅舅在廣東的一個山區火車站,找到一個站務員工作。舅舅在火車站賣票、看鐵路信號燈,她則負責到江邊挑水煮飯,到小山崗撿拾柴火……

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因為她有海外關系,可以申請離開大陸。經過一番奮斗,她事業有成,發起成立了澳門文化藝術協會,出任會長。晚年,她才有閑暇寫自傳。可是每每提筆就淚水漣漣。兒子多次勸她不要再寫了:“再寫下去,你會把眼睛哭瞎!”

怒砸周公館

1月30日,《臺灣新生報》率先發布了太平輪失事的消息。

2月2日,《大公報》刊登了詳細報道,公布了遇難者名單,并在社評《海上又出慘劇》中就事故原因提出三點推斷:“1.駕駛人能力;2.太平輪逾齡、救生設備不全;3.輪船超重。”

2月12日,《中華日報》報道,太平輪遇難家屬善后會提出了6條要求,中聯公司答復3條:登報道歉;每位家屬賠償1000萬元金元券,以利工作;交出賬簿。

針對社會上的各種議論和質疑,國民政府也不能無動于衷,交通部責成上海市航政局派出專家進行事故調查,得出三條結論:一、失事原因為碰撞所致;二、雙方駕駛員均死于海難,一時無法就技術上進行查究;三、善后事宜由太平輪船東——中聯公司統一辦理。

中聯公司是由周曹裔、龔圣治、蔡天鐸等5位寧波籍股東合資組建的。沉沒之前,太平輪已開行34個班次。太平輪曾在華泰、鴻福保險公司投保。沉船后,這兩家保險公司負責人自感賠付不起,一逃了之;中聯公司的其他股東見勢不妙,也逃之夭夭。公司旗下的華聯輪和安聯輪,已被政府扣押在高雄港,無法出售變現,中聯公司被迫倒閉。這一下可苦了大股東、總經理周曹裔。一天晚上,300多支火把包圍周公館,憤怒的遺屬沖進樓去,將屋子內的所有家具統統砸碎,還搗毀了公司大門、辦公設備、玻璃窗,以解心中不平之氣。好在周家的人提前聽到風聲躲了出去,否則人財兩空,后果不堪設想。

公司員工也是火上澆油。員工代表周淑孝、楊元臣等聯名向上海市參議會吁請:“難屬百端需索,公司當局委曲求全,有求必應,致將員工薪津一再欠發……如此,公司業務停頓,收入既無,則員工眷口近萬之生計將何以維持……”可是,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上海官員都在考慮著自己的退路,誰還有心思去管什么太平輪之事?市參議會對于民怨充耳不聞,久拖不決……

此后,太平輪慘案審理的證詞、文件,一大多半保存在上海檔案館,成為塵封的經年往事,漸漸被世人遺忘。

劫后余生,葉倫明回到了上海鴨綠江路老家,與老父親相依為命。他對乘船遠行產生了恐懼,寫信到臺北向妻子傾訴思念之情,可是所有信件都被原封退回,他與妻子徹底失去聯系。他不知道妻子的生死,再也未娶,希望有朝一日再相會。他的皮毛生意做不成了,好在他手巧又肯吃苦,就靠縫被單、蚊帳、衣服等小買賣,勉強糊口。雖然生活很清貧,但因為身處社會最底層,政治運動也沒有觸及到他,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改革開放后,經過親友幫忙他移居香港,并恢復了與臺灣兄弟的通信,這才知道妻子早在太平輪事件的第二年,就改嫁了。

深情呼喚

白節山燈塔位于舟山市嵊泗縣境內的白節山上,始建于1883年,1946年重建。該燈塔高14.3米,燈高75米,塔內有鋼板旋梯,鋼質燈籠直徑達2.7米,燈器射程達22海里。白節峽水道水深流急,水道里各個時代的沉船比較多。1951年,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在基隆港東16碼頭落成,碑文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每年的1月27日,都有幸存者和罹難者遺屬等來到紀念碑下憑吊,抒發內心揮之不去的哀思。人們很希望到舟山群島、白節山海域組織海祭活動。但在兩岸隔絕的情況下,這一愿望無法得到滿足。

2009年10月,臺灣作家張典婉創作、出版了紀實文學作品《太平輪一九四九》。2010年5月25日,經過張典婉與太平輪紀念協會同仁們的呼吁奔走,以“離散的記憶,團圓的拼圖”為主旨的太平輪海祭活動終于成行。當天,天藍海碧,水波不興,嵊運1318號漁船載著兩岸三地30多名幸存者和罹難者遺屬,停泊在太平輪沉沒海域。

幸存者代表葉倫明、王兆蘭等老人舊地重游。

王兆蘭跪向滄海,大聲哭喊道:“媽媽,我沒有保護好弟弟和妹妹,我沒有拉住他們的手,媽媽啊,你原諒我吧!”

黃似蘭、張昭雄、李夢華、吳瑞櫻等罹難者家屬依次宣讀祭文,然后將隨身帶來的白菊花、馬蹄蓮和千紙鶴撒進大海寄托哀思。

葉倫明年屆90,須發皆白。面對大海他喃喃自語:“我當時要乘太平輪,太平輪,結果呢?太平,我們都叫它太平,結果是這樣的不太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理论片| 91毛片网|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v|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成人综合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2019国产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色图第一页| 五月婷婷丁香色|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欧美第九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一级片一区|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在线| 九九九国产| 先锋资源久久|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熟妇无码人妻| 综合亚洲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日韩美一区二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99久久性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