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什么是“全媒體”?
長期以來媒體主要分成四大類: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這四大媒體稱之為傳統媒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傳媒界近年來興起了一個熱詞,那就是新媒體。一般認為“新媒體”就是指繼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之后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互聯網、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報紙、手機短信、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
所謂“全媒體”,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不再是單落點、單形態、單平臺的,而是在多平臺上進行多落點、多形態的傳播。“全媒體”給新聞傳播帶來的變化是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及傳播的多渠道化、個性化。
“全媒體”傳播的新特點
1.全方位的傳播渠道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給新聞傳播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傳播渠道得到了海量拓寬。在全方位的傳播渠道方面,新聞傳播不再只是平面、廣播、電視這樣的三維空間傳播,有了互聯網“萬維”的空間載體,新聞傳播的渠道更寬,效果也更好。
2.全流程網絡化生產
網絡化制作、網絡化存儲、網絡化播出也是新聞傳播“全媒體”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數字化的網絡平臺中,一條新聞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發布出去,即可以提高效率,也有利于節省制作成本。
3.全時空多維互動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突破了傳統媒體只能單向傳播的方式,傳播者與受眾之間不再只是“說”和“聽”的關系。一條新聞線索可能只是普通用戶終端的一個點發出,經過新聞單位發散之后得到大眾傳播。但在傳播的同時,普通的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媒體之間還會形成交叉式的多維互動。通過互動,傳播的信息更加豐富,傳播的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
“全媒體”傳播對從業者的新要求
首先,完成戰略觀念轉型,適應全新傳播生態環境的挑戰
新聞從業人員要深刻認識這種發展趨勢,有效構建用于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編碼方式、解釋框架以及傳播模式,在全新的傳播環境下,強化引導力。在此過程中,新聞從業人員不僅需要澎湃如昨的熱血,還需要勇于創新的意志,熱情擁抱全媒體時代的到來。
其次,學習互聯網環境下生存模式的挑戰
在新聞傳播的全媒體時代,新聞從業人員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新聞業務素養,還要積極補充最新的互聯網技術知識。傳統的新聞規律、新聞實踐和新聞經驗一旦跟因特網有機融合,傳統媒體的采編經驗、采編方法、采編手段等,再結合網絡的特性,創造性地運用到網絡上,必然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一個嶄新的 “全媒體”時代,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在這片未知的領域,還有太多的新特點、新要求等著我們去發掘。只有不斷地創新、突破,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新聞傳播的新挑戰。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