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都
摘 要: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社會生活越來越與網絡緊密地結合。同時,網絡犯罪也隨之日益頻繁,傳統犯罪在網絡上出現了新的犯罪形式,并且形式在不斷升級。加強對網絡犯罪的研究,不斷強化防范意識,完善各種預防手法,同時對網絡犯罪進行嚴厲打擊,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犯罪;防范
目前,人類在享受著網絡帶來的信息共享、交流便捷的同時,也面臨著網絡犯罪帶來的困擾。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極大推動了互聯網的普及,為人類營造了一個“無國界”的虛擬空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而網絡犯罪正是利用這個虛擬空間,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犯罪類型。所謂計算機網絡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利用計算機或網絡技術、管理的安全漏洞,并通過計算機或網絡對受害者的計算機或網絡系統進行非授權的操作,從而造成受害者在經濟、名譽以及心理等方面損失的犯罪行為。
與傳統犯罪相比,網絡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獨有特點:
⑴犯罪主體多樣化,年輕化。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普及,各種年齡、身份、職業的人都有可能實施網絡犯罪,成為網絡犯罪的主體。然而在網絡犯罪中,特別是黑客,青少年所占比例又很大,這與使用計算機者特別是上網者年輕人占很大比例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據國內外已發現的網絡犯罪數據統計,當今80%的網絡犯罪者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平均年齡只有23歲。
⑵犯罪對象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的網絡化,網絡犯罪的對象已經由個人隱私上升到國家安全,比如從個人銀行卡密碼到國家軍事機密,從個人數據外傳到國家情報泄漏,無所不包。
⑶犯罪方式專業化、智能化。網絡犯罪往往是一種高技術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對計算機有特殊興趣并掌握了網絡技術的人員,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計算機與網絡的功能與特性,又知曉計算機及網絡的缺陷與漏洞。只有他們能夠借助本身技術手段對計算機發起攻擊,對網絡信息進行侵犯,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⑷犯罪形式多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為各種網絡犯罪分子提供了高技術作案手段的多樣化,譬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制造病毒、剽竊軟件、偷漏稅款、散播謠言、發布虛假信息等網絡犯罪活動屢見不鮮,花樣繁多。
⑸犯罪成本低,作案工具簡單。相比傳統犯罪,網絡犯罪所冒的風險小而獲益大,其作案工具簡單,通常只需一部終端機、上網卡和一部電話就可進行。
⑹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網絡發展形成了一個“無國界”的虛擬空間,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虛擬性、超越時空性等特點,使得網絡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因此也增加了案件的偵破難度。
⑺巨大的社會危害性。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程度越高,網絡犯罪機率就越大,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網絡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傳統犯罪所能比擬,不僅會造成財產、名譽損失,還可能損害公共安全和國家利益。
面對日趨多樣的網絡犯罪,我們必須要打擊和防范,采取“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的方針,從管理、法制教育、技術、打擊懲處等4個方面入手:
⑴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通過宣傳和普及法律法規,增強廣大網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自覺守法,從而清潔網上環境,規范網上行為。同時要提高防范能力,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輕信虛假信息,不要隨意瀏覽、查看、下載有害信息,不隨意泄密,不輕易上傳。有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網提拱的技術和條件,在網上建立網站,對某些人員及機構提供法制教育咨詢服務。加強對青少年倫理道德教育,人格養成教育,使之自覺遵守網絡時代的道德準則。
⑵加強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據美國FBI統計,在美國發生的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中,70%是內部人員作案,而大部分案件是由于疏于管理造成的。管理是防控網絡犯罪的經常性手段,政府應加大對網絡的管理力度。根據現狀,網絡管理的重點對象應是:網絡服務供應商(包括接入服務、信息服務、應用服務)、涉足網絡的機構、網吧及普通網民。采取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相結合,一是信息系統建立者要采取措施主動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約束;二是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和應用單位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加強對本系統的安全管理。
⑶加快發展網絡安全技術,不斷提高防范措施。計算機系統越安全可靠,網絡犯罪的發案率就越低。只有提高安全技術防范措施,才可以增強網絡使用單位和個人防范病毒侵襲、黑客攻擊、自然災害的能力。對網絡安全技術研究的資金投資加大力度,確立專門的機構對網絡安全進行負責,研究開發網絡證據搜集技術,千方百計逐步掌握網絡核心技術。
⑷加強網絡警察隊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提升打擊犯罪的能力。我認為組建起來的網絡警察隊伍應該要做到六點:一是建立與完善公安系統的科技網絡,建立反網絡入侵的“網絡偵探”;二是要開發、配備高科技裝備,如網絡安全預警、病毒控制、電子數據取證和鑒定等設備;三是設立信息網絡舉報中心,負責對相關網站進行監測,鼓勵上網者舉報“有害信息”和網上違法犯罪行為;四是大力培養反計算機犯罪人才,將這些人才充實到網絡警察隊伍中;五是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司法合作,建立全球“法網”以對付網絡犯罪;六是爭取全社會的通力合作,特別是電信部門與警方的積極配合。信息產業界的支持,對于警方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尤為重要,可為警方提供和改善偵查手段和偵查技術,提高警方的安全技術防范措施。
計算機及其網絡的迅速發展,在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的諸多棘手的問題。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犯罪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及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目的是為了在減少、避免網絡犯罪的發生,維護我國互聯網的安全,從而促進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娟.淺析網絡犯罪的特征及防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8):108.
[2]楊仕梅.網絡犯罪的防范策略[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1):93-94.
[3]李遵新.淺談網絡犯罪的特征[J].新校園:上旬刊.2014(02)):45.
[4]楊立姣.再議網絡犯罪的定義[J].網友世界.2014(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