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江,鄭元紅,孫川川
(1.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果蔬站,551700;2.貴州畢節市農業產業辦)
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陜西南部、四川北部、湖北、湖南、廣西和甘肅等地。魔芋是自然界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經濟作物,花魔芋葡甘聚糖含量高達60%。魔芋為我國20世紀的新興產業和21世紀的朝陽產業。貴州高原是魔芋規?;a的適宜區,貴州省畢節市魔芋是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年)》的10類特色農產品之一,七星關區、大方、赫章、威寧、納雍縣是進入規劃的云貴川區特色蔬菜優勢生產縣區,魔芋是畢節市在全國都具有發展優勢的特色蔬菜品種。種芋不足是我市魔芋生產發展和產業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為加快魔芋種芋繁殖速度,提高經濟效益,滿足生產需要,特開展魔芋種芋不同種植模式試驗。
按當地種植習慣,設置魔芋—玉米套作稀植、魔芋—玉米套作密植、林下中等密度間作3個處理,小區面積15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
①稀植,魔芋—玉米套作 3 m開廂,魔芋廂面寬2.4 m,中間預留50 cm操作溝,播種魔芋6行,窩行距為45 cm×47.5 cm,667m2栽3000株,兩邊種2行玉米,玉米行距30 cm。
②密植,魔芋—玉米套作 3 m開廂,魔芋廂面寬2.4 m,中間預留50 cm操作溝,播種魔芋6行,窩行距30 cm×47.5 cm,667m2栽 4500株,兩邊種2行玉米,玉米行距30 cm。
③林下間作 2.4 m開廂,中間預留50 cm操作溝,播種魔芋6行,窩行距為38 cm×47.5 cm,每667m2栽3500株。

表1 不同種植模式鮮芋產量
貴州神農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繁的地方花魔芋種芋,種芋規格100 g。
試驗設在貴州神農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魔芋繁殖基地,位于畢節市七星關區撒拉溪鎮沙壩村,基地面積20.67m2,海拔1780 m,緩坡地,肥力中等。2013年4月10日播種,每小區施用農家肥70 kg、普鈣1.1 kg、復合肥1.1 kg。在出苗期和散盤后使用農用鏈霉素和75%百菌清防治軟腐病。霜降前魔芋植株倒伏,10月24日收獲。
①不同種植模式鮮芋產量 露地模式隨著密度增大,鮮芋產量隨之提高,密植較稀植增產37.2%,林下間作中等密度產量最高,較其他2處理分別高出63.5%和19.2%(表1)。
②不同種植模式鮮芋種芋產量 隨著鮮芋產量增加,種芋產量隨之增加,但種芋比例隨之降低,稀植種芋率為34.8%,密植為30.8%,林下為26.2%(表1)。
③膨大系數 露地模式隨著密度增大,膨大系數降低,林下中等密度膨大系數最高,較其他2個處理分別增加80.9%和37.6%(表1)。
從667m2種芋投入和產值看,林下模式投入居中,產值最高;密植投入最高,產值居中;稀植投入和產值最低。從投產比看,林下模式最高達1∶4;露地模式稀植為最低,但不同密度間差異不大(表2)。

表2 不同種植模式魔芋投入產出比較
林下中等密度間作模式,樹木遮蔭較多,基地海拔較高,溫度低,形成的小氣候條件適宜魔芋生長,植株長勢健壯,發病率較低,單產最高。
露地模式隨著密度增加,鮮芋產量增加,種芋產量提高,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種芋比例下降。
隨著密度增加,單芋質量和膨大系數呈下降的趨勢,但相近密度的林下模式單芋質量和膨大系數相對較大。
露地模式隨著種植密度增加,單位投入增大,單產增加,投入產出比差異縮小。
3種種植模式以露地稀植投產比為最低;密植的投入最高,產值居中;林下中等密度的投入居中,產值最高,投產比最高,經濟效益顯著。
[1]劉佩瑛.魔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崔鳴,趙興喜,劉列平,等.不同規格魔芋種芋種植密度試驗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3):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