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梁普興,馮偉明,李湘妮,丁成章
(廣東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528145)
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陽臺為人們所私有,普通的陽臺觀賞植物已不能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加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部分人就越來越重視陽臺蔬菜。陽臺蔬菜這個新興的產業不僅給家庭帶來了便利,還大大減緩了城市的熱島效應[1~3]。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鮮質量或干質量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相關性,對于葉菜類而言主要是收獲地上部分,因此如何在收獲期降低陽臺葉菜根冠比,獲得較大的地上部分鮮質量是值得探索的。
本試驗以菜心、白菜、芥菜為供試材料,其中菜心選取碧綠、強盛、油綠3個品種;白菜選取夏陽、早熟白菜、上海青3個品種;芥菜選取客家甜芥、遲熟包心芥菜、水東芥菜3個品種。
本試驗中菜心、白菜和芥菜3種蔬菜的9個品種,均采用基質(容器為1 m×1 m的泡沫盒)栽培,在施肥處理上采用常規管理(撒施+澆水)與水肥一體化(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兩種模式,所用基質均為普通泥炭土,所用肥料N、P、K養分配比均為15∶15∶15(所用肥量相同,每1m260 g,分5次施完)。試驗地點均選在同一層陽臺,同期收獲并分別稱量植株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鮮質量,稱量時以株為單位,分別設5個重復。采用Excel 2003與DPS 7.05分析數據,對各葉菜的3個不同品種的2種模式分別進行多重比較,同一種葉菜的不同品種間未進行多重比較。
①菜心 從圖1可以看出,菜心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的地上部分鮮質量高于常規管理,其中,碧綠品種在兩種栽培模式下差異較小,強盛與油綠差異顯著(p<0.05),在兩種栽培模式下,地上部鮮質量差異分別達16.46 g/株與19.01 g/株,相對于常規管理而言,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強盛與油綠地上部分鮮質量增幅明顯,分別為51.60%與42.10%。
②白菜 從圖2可看出,白菜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地上部分鮮質量高于常規管理。與常規管理相比,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夏陽、早熟白菜、上海青3個品種地上部分鮮質量均顯著增加(p<0.05),分別相差17.82、19.11、15.51 g/株,增幅分別為34.43%、34.26%和35.24%。
③芥菜 由圖3可知,芥菜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地上部分鮮質量高于常規管理。客家甜芥、遲熟包心芥菜、水東芥菜3個品種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地上部分鮮質量分別比常規管理模式高 5.87、10.44、12.04 g/株。相對于常規管理而言,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客家甜芥地上部分鮮質量有所提高,增幅為16.36%,遲熟包心芥菜與水東芥菜增幅顯著(p<0.05),分別為25.66%和26.70%。

圖1 不同栽培模式下陽臺菜心地上部鮮質量比較

圖2 不同栽培模式下陽臺白菜地上部鮮質量比較

圖3 不同栽培模式下陽臺芥菜地上部鮮質量比較

圖5 不同栽培模式下白菜收獲期根冠比

圖6 不同栽培模式下芥菜收獲期根冠比
①菜心 由圖4可知,菜心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的根冠比低于常規管理,碧綠、強盛與油綠品種的根冠比在兩種栽培模式下差異均較小。相對于常規管理而言,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使得強盛與油綠地上部分鮮質量增幅明顯,間接說明養分極大地滿足了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長需要,故其根冠比較常規管理模式要低。
②白菜 由圖5可知,白菜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根冠比低于常規管理。相對于常規管理而言,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夏陽、早熟白菜、上海青地上部分鮮質量較大,因為收獲期地下部分鮮質量相差不大,故收獲期地上部分鮮質量越大,則其對應根冠比越小,間接說明陽臺白菜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養分分布更加符合陽臺蔬菜的需肥要求,養分利用率更高。
③芥菜 由圖6可知,芥菜的3個品種整體上表現為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根冠比低于常規管理。不同品種的芥菜與菜心、白菜一樣,均表現出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收獲期根冠比低于常規管理,且采取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可以獲得較大的地上部分鮮質量。
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模式下,不僅菜心、白菜與芥菜3種蔬菜之間的植株地上部分鮮質量存在差異,且3種蔬菜的不同品種之間的植株地上部分鮮質量也存在差異,但是3種蔬菜的9個品種均一致表現出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植株地上部分鮮質量高于常規管理模式,菜心、白菜與芥菜3種蔬菜在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地上部鮮質量增幅分別為13.83%~51.60%、34.26%~35.24%、16.36%~26.70%。
菜心、白菜與芥菜3種蔬菜的9個品種均一致表現為采取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下的植株根冠比低于常規管理模式,因為收獲期地下部分鮮質量相差不大,故收獲期地上部分鮮質量越大,則其對應根冠比越小,間接說明陽臺葉菜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的養分分布更加符合陽臺蔬菜的需肥要求,養分利用率更高。另外,也有人從調控根構型、開發水培模式等途徑探討養分利用情況[4~6],下一步應該將基質栽培與水培兩種模式進行比對分析。
家庭陽臺菜園作為都市農業的新興項目,亟待充分挖掘陽臺蔬菜的栽植意義,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廣大市民在收獲蔬菜的同時,把其作為一項上班族回歸自然、小朋友接觸自然、居家老人休閑養生的活動[7,8]。
[1]郭迪,王晨靜,陸國權.我國陽臺農業概況及發展前景[J].浙江農業科學,2013(3):239-241.
[2]宋文嬋,吳金鳳,李楠.濱城龍達集團的創新農業道路之現代陽臺農業[J].科學觀察,2011(5):117.
[3]王媚,黃韜,李光.淺談我國陽臺農業發展現狀及走向[J].上海蔬菜,2013(1):8-9.
[4]曹華,徐樹坡,李新旭,等.陽臺菜園無土栽培裝置及種植技術[J].中國蔬菜,2011(19):55-56.
[5]Zhang B G,Chen Q X,Luo S B,et al.Effects of NPK deficiencies on root architecture and growth of cucumb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2012,14(1):145.
[6]陳瓊賢,張白鴿,曹健,等.南方蔬菜水肥一體化高效生產技術[J].中國蔬菜,2011(17):51-54.
[7]郝天民,劉俊杰,李晶晶.陽臺韭菜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2(9):54-55.
[8]陳瓊賢,張白鴿,羅少波,等.廣東省設施蔬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蔬菜,2012(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