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丹,潘美紅,楊和川,寧宇,陳振泰,薛萍,楊海峰
(江蘇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222000)
黃淮地區形成了以連云港、徐州為中心的洋蔥選育、生產基地,年種植面積13333 hm2以上,產品80%外銷到日本、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1]。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連云港市農科院開展了洋蔥新品種選育工作,不斷推出更新品種滿足市場需求,現已選育出商品性好、豐產、耐貯、大直徑的加工型黃皮洋蔥新品種連蔥9號[2]。
連蔥9號洋蔥是以9701不育株為母本、韓國高球形洋蔥9953為父本,從其雜交后代的優良株系中經過多代系統選育而成。1997年春季進行人工雜交,經1997-1998年試種,1998年6月從其雜交后代中選擇球形好(球形指數>0.85)、單球質量超過300 g、假莖較細、倒伏較早的鱗莖,經過夏季貯藏后,淘汰發芽早、腐爛的鱗莖,于當年10月定植到隔離網室內自交繁種。經過多代系統選育,于2008年性狀表現穩定、一致[3,4]。
通過2008-2009年品種比較試驗、2009-2010年多點示范和區試的進一步觀察比較,于2010-2011年參加了江蘇省洋蔥區域試驗,2011-2012年參加江蘇省洋蔥生產試驗。2013年4月10日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
據連云港市農科院試驗地基地、淮安市農科院試驗地基地、江蘇東海桃林鎮園藝場、蘇州市農科院試驗地基地4個點數據顯示,在2 a試驗中,產量都較對照連引洋蔥一號高。2010-2011年區試中,平均667m2產量6140 kg,比對照連引洋蔥一號增加33.8%。在2011-2012年生產試驗中667m2產量6355 kg,比對照連引洋蔥一號增加38.0%(表1)。
單球質量300 g以上,球形指數0.85以上,蔥頭近圓球形、黃色,分球率低,耐抽薹。高抗霜霉病,抗紫斑病(表1)。
中熟,生長勢強,葉色深綠,株型直立,產量高,球形大而整齊,商品性好,適合江蘇省及生態條件相似地區種植。熟性比對照連引洋蔥一號早6~7d(表2),產量及品質優于對照,基本達到選育目標。
中熟品種,生長勢旺,植株直立,6~8片管狀葉,株高60~70 cm。生育期為245 d左右,比對照連引洋蔥一號早7d左右。鱗莖圓球形,假莖較細,球形指數0.85以上,平均單球質量300 g,球形整齊,球莖大。平均每667m2產量為6000 kg。商品性好,外皮金黃色,有光澤,內部鱗片白色,辛辣味淡,有甜味。抗紫班病,高抗霜霉病。

表1 連蔥9號綜合性狀

表2 連蔥9號田間生長情況
蘇北地區9月10~15日、蘇南地區9月18~25日播種育苗,667m2大田需種子150~200 g。出苗前覆蓋遮蔭,出苗后加強秧苗管理,防旱、防澇、防草害。苗齡 50~55 d、3葉 1心至 4葉、株高 15~20 cm、假莖粗0.5~0.6 cm時即可采用地膜覆蓋定植。選用健壯、無病幼苗,按大、中、小苗分級分畦單株定植,每667m2栽 22000株[5,6]。
秧苗黃瘦時結合灌水,每667m2施尿素5 kg。定植前結合整地每667m2撒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 kg、尿素10 kg、復合肥50 kg。2月底3月初,蔥苗返青時,結合澆水每667m2穴施尿素20 kg。3月底4月初,每667m2穴施尿素20 kg和磷鉀復合肥20 kg,以滿足洋蔥旺盛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4月下旬,每667m2穴施磷鉀復合肥或磷酸二銨30 kg,保證鱗莖正常膨大。
12月中旬灌封凍水。開春蔥苗返青時,結合施肥澆水。在鱗莖膨大期不能缺水,根據墑情10~15 d灌1次水。采收前7~10 d不再澆水。
苗期病害,在齊苗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噴霧,連續防治2~3次,間隔7d左右。定植鋪膜前每667m2噴施氟樂靈150 mL防草害。紫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防治。
[1]潘天春.洋蔥育種的探索與實踐 [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5):119-121.
[2]楊海峰,繆美華,陳振泰,等.黃皮洋蔥新品種‘連蔥9號’[J].園藝學報,2013,40(12):2539-2540.
[3]陳振泰,繆美華,薛萍,等.大直徑黃皮洋蔥新品種連蔥096 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1(9):50-51.
[4]梁毅,吳雄,馬有會,等.中日照黃皮洋蔥新品種泉黃大玉蔥的選育[J].種子,2011(12):101-102.
[5]陳振泰,繆美華,薛萍,等.連蔥8號洋蔥的選育及無公害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3):121-122.
[6]黨永花.不同育苗基質及播種時間對洋蔥出苗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460-4461,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