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捷等
摘 要:當今社會車行滿城,人流擁擠,而交通監管制度也在日益完善,但即便在幾近完善的交通監管制度下,仍然存在著僥幸者的心態。酒后駕車,無證駕駛,各種不負責任的駕駛者們,不但視自己的生命于不顧,且對他人對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本文主要通過一個具體案例來分析一下法律中的刑法范疇。
關鍵詞:醉酒駕駛;無證駕駛;危險犯;公共安全罪
當前,無證駕駛、醉酒駕駛、嚴重超速已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威脅著眾多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引起群眾的公憤,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著執法的嚴格及社會各界監督的完善,這種無視他人生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
2009年7月23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孫偉銘因無駕駛證、醉酒駕車造成4人死亡、1人重傷的重大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孫偉銘的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且情節特別惡劣、后果特別嚴重,依法判處死刑,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該案宣判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1 案情介紹
2008年12月14日中午,成都某技術公司員工孫偉銘無證駕駛自己的別克轎車前往一酒樓為其親戚祝壽,席間大量飲酒。下午17時左右,孫偉銘從后面撞上了正常行駛的一輛“比亞迪”轎車尾部。事故發生后,孫偉銘高速駕車往龍泉驛區方向逃逸,在駕車逃逸至成龍路卓錦城路段時,越過中心雙實線,與相對正常行駛的一輛“奔奔”轎車猛烈相撞,造成該車5名駕乘人員中4人死亡、1人重傷;隨后,孫偉銘駕車又與另外3輛轎車相撞,直至自己的別克轎車不能動彈為止。公安人員接到群眾報案后趕至現場抓獲了孫偉銘。經鑒定,事發時孫偉銘血液中的乙醇濃度為每百毫升135.8毫克,碰撞事故發生時別克轎車的時速為134至138公里。按照國家規定的醉酒標準是每百毫升八十毫克,孫偉銘已超標69.75%;事發路段限速為每小時六十公里,孫偉銘超速120%以上。后公安機關又查明孫偉銘根本沒有取得駕照,他自2008年5月購車后一直長期無證駕駛車輛,還存在10次交通違法記錄。檢察機關以孫偉銘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將其公訴至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2 案情處理
7月23日,法官依法對孫偉銘做出死刑判決的話音剛落,安靜的法庭不安靜了,死難者親屬低聲歡呼,孫偉銘親屬則掩面而泣,直說“不公平!”孫偉銘當庭提出“不服判決,要上訴”。他說:“除了犯下這次嚴重的錯誤外,我自認還是一個遵紀守法的良民。我希望法院能給我一個求生的機會。我希望用余生對死者的家屬進行補償,我還年輕,才30歲。”
對這一判決結果,主審法官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同屬于刑罰分則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疇,但在主觀上前者為故意犯罪,后者為過失犯罪。孫偉銘明知必須經過相關培訓并通過考試取得駕駛證后才能駕駛機動車輛,卻長期無證駕車并多次違反交通法規;醉酒后,孫仍駕車行駛于車輛人群密集之處,發生追尾事故后高速逃逸,并且嚴重違規越過道路中心的黃色雙實線以致與對面車輛相撞并造成車毀人亡的后果,說明孫偉銘無視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其主觀故意非常明顯。依照我國刑法規定,只要實施該行為即構成犯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最高可判處死刑。綜合考慮孫偉銘所犯罪行極大的社會危害性、對被害人及其家屬所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失等因素,因此依法判處孫偉銘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3 法理解析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決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與之相當的危險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從構成要件上看,本罪侵害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各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并已經造成了實際損害后果,或者雖未造成實際損害后果,但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主體多數是一般主體,少數應由特殊主體構成;主觀方面既有故意又有過失。我國《刑法》第115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边@是孫偉銘案的法律依據。
在本案中,從犯罪構成要件來看,該案完全符合刑法中“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這一罪名。根據法院查明的事實:孫偉銘在沖撞同向行駛的第一輛轎車尾部時,在主觀上是過失,這時屬交通肇事,如果在這時孫已造成了多人死亡,對孫的這一侵害行為也只能按照交通肇事罪予以定罪。因為孫在主觀上為過失,只符合交通肇事罪的主觀要件。但是在本案中,孫偉銘在沖撞第一輛轎車尾部后,孫的主觀犯意發生了變化,由過失轉為了“放任”,能證明孫在主觀上存在“放任”的證據有:逃逸,高速,越過道路中心黃色雙實線,這三個情節對孫來說都是明知故犯。由此表明,孫偉銘在逃逸過程中無視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其主觀放任故意非常明顯,客觀上又造成了嚴重后果。所以,法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孫定罪是準確的。
在對孫的量刑事方面,此罪屬于危險犯,根據刑法規定,只要實施該行為即構成犯罪,量刑起點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對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死刑。法院綜合評定了孫在整個案件中的犯罪情節:長期無證7個月駕車,醉酒駕車,逃逸,社會危害后果極為嚴重,再加之未對受害者予以賠償,因此頂格適用死刑,是有法可依的。
4 案后啟示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汽車時代,大量的汽車使得正常行人或是駕駛者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如何管理好那些汽車駕駛者,使其遵章守法的駕駛車輛,從而最大可能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就顯得尤為必要。嚴懲醉酒駕車、瘋狂飆車,也體現了以人為本和執政為民的指導思想。道理很簡單,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命為本,執政為民首先要保護好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如果放縱一個又一個的“馬路殺手”上路行兇,那么,誰來保護我們的父老兄弟?
醉酒駕車等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已引起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隨著執法的嚴格、駕駛人員守法意識的增強及社會各界對此的關注監督,這種無視他人生命的行為必將依法得到有效打擊和控制。為了使更多的生命和幸福的家庭免受其侵害,相信通過廣大市民良好的自覺性和警惕性能夠還社會一個和諧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