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韜
摘 要: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大環境下,養高級實用人才,為社會輸送技能型、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鞏固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崗位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內容及其后期管理問題,以期為學校、為行業、為社會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實訓;建設;經貿類
1 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在結合教學管理及資源管理,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改造實踐教學,完善相應的平臺建設及應用軟件的基礎上,以深化教學改革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培養具有經營、管理、營銷、服務等第一線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經貿類人才。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大環境下,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能有效改革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背景、以現代企業經營為核心,繼而帶動其他相關專業的專業群體系,最終形成統一的平臺和統一的界面,實現統一運營,實現多專業、多方式的同時間實訓實習模式。其次,普通經貿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及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實訓模式或手段單一、仿真程度不高、相關領域及行業各崗位上下游之間的業務脫節、綜合性及設計性不高等不足,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充分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構建以形成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的實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綜合實訓的優勢,以實現現代服務業對培養人才的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適應性要求。再次,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將項目的目標定位于“為教學服務、為科研服務、為技能大賽服務、為社會服務”這四大功能,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實踐環節,以及在科研、技能大賽、服務社會項目中的重要作用,為學校、為行業、為社會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充分體現了高職以就業為指導和服務社會的宗旨。
2 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在工業化及信息化相互融合的大環境下,現代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正是高職院校為順應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的重要舉措,從而為現代服務業培養并輸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首先需要采購電腦、服務器、投影幕、投影機、交換機、打印機、傳真機、高配教師機、廣播軟件、白板、指紋打卡機、多媒體教師桌等大量硬件設備,以及教學軟件、物理教具、認證考試平臺系統、用友財務軟件等相關軟件,建設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實訓室多達六個,包括:企業經營推演中心、企業數字化管理中心、制造企業崗位綜合實戰中心、商貿企業崗位綜合實戰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創新實踐與管理研究中心。這些實訓室為同專業方向、不同學習層級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實驗實習場所。其次,以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為依托,構建涵蓋了多門專業知識的實習平臺,模擬商業社會環境,以及現代服務業及制造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學生在模擬的市場環境、商務環境、政務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及其多種社會組織中進行仿真經營和業務運作,從事不同崗位職業,并根據現實工作業務內容、管理流程、單據,結合教學設定的業務規則,將經營模擬與現實工作接軌,通過足夠的畢業前綜合實訓鍛煉,訓練學生理解并掌握企業的全面管理知識、訓練學生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畢業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職業素養。
3 加強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后期管理
經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在培養高級實用的經貿類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高職院校資金的不斷投入,這項系統復雜且極具科學性、綜合性工程的檔次及規模還將不斷得以擴大并提升,而加強貿類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后期管理則是充分發揮其實訓功能,提高其實訓效果,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為學校、為行業、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關鍵。首先,為解決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項目多、專業廣、系統復雜等帶來的管理難度問題,應擬定詳細的實訓室規章制度,并圍繞不同項目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并在跨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及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其次,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涉及的項目眾多,專業廣泛,開支較大,需要加強實訓經費的預算及管理,基于高職院校建設資金的有限性,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應不斷更新建設的觀念,尋求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施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與企業、行業共同探討共同建設,資源共享,實現雙贏互利,解決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的經費難題。再次,實訓師資數量不足、實訓師資素質不高、實訓師資結構失衡、師資隊伍不穩定等問題是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發展的瓶頸。因而需要加大宣傳及培訓,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提高師資隊伍的思想認識,確立實訓教學的核心地位,不斷優化師資隊伍,拓寬實訓師資隊伍的來源渠道,積極引進高層次技能人才,改變實訓師資的學緣構成,通過舉辦培訓班、座談會、專題活動等,有的放矢地加強對現有實訓教師的培養力度,進一步改善并優化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及素質結構,通過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對實訓教師進行量化考評,穩定骨干教師隊伍,提高實訓師資隊伍的整體效能。
[參考文獻]
[1]楊西京.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模式探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8.
[2]劉蘭君.論確立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中心地位[J].中國成人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