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華

摘 要:我國是一個航運大國,隨著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持續高速發展,航運業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我國航運業也在國際航運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如何從航運大國邁向航運強國,是我國航運業面臨的一大課題。在航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自然條件和環境因素等的限制,缺少有效的航運物流信息采集和流通途徑,航運業務運輸效率普遍較為低下,同時運輸安全方面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隱患。
關鍵詞:船聯網;信息技術
1 船聯網
船聯網將物聯網概念與技術引入航運領域,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探索性。在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基于航運信息服務領域的現狀與不足,結合政府、行業和公眾的各層次需求,確定船聯網的定位,并對需求的優先級有所排序。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發展現狀
航運信息化建設一直都備受關注。以歐洲為例,重要航運網絡近一萬多公里,涵蓋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運輸體系中有著很高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運力緊張及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保障跨區域及跨國航運的經濟、高效、環保與安全,提出了構建統一的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簡稱 RIS )。RIS有著標準和規范,保障航運交通管理和運輸管理整個過程信息交換的有序、暢通及高效,是一種信息服務系統與資源整合的概念體系。在一定程度上,RIS系統代表了當今世界航運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
2.2 國內研究發展現狀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交通運輸部就開始醞釀推進航運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航運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交通運輸部已經就航運要素感知、信息傳輸、數據處理和行業應用等方面開發了很有成就的系統,為船聯網的發展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我國己建立了航運相關的信息釆集傳輸網絡:船舶IC卡傳感網、AIS數據傳輸網、航標遙測遙控專網等,為航運信息提供了傳輸環境。此外,依托通訊網絡,無線通信網絡基本覆蓋了大部分重要水域。傳輸網絡為感知的航運要素信息能夠可靠、高效、安全地傳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我國雖然在船聯網技術發展迅猛,但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這些仍然制約著我國航運業發展。⑴標準規范不統一。航運的流動性很大,途徑流域地有著不同的標準規范,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規范;航運業同時歸屬很多不同的部門管轄,這就造成了標準規范不一致。⑵信息不能有效共享。每個地域和部門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在信息溝通方面存在不流暢,這有著技術原因,也有著認為因素。⑶沒有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一是缺少信息發布渠道,信息發布不及時,信息不對稱,信息來源可靠性、權威性不足;二是管理部門為行業提供的信息服務較少。
3 “船聯網”建設框架
3.1 船聯網的總體架構
船聯網的實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物聯網相關技術,實現船與船、船與貨、船與港口、船與各主管部門等之間的互相通信以及信息交互,從而使航運相關方面能夠及時獲取貨物、航行環境、助航物與礙航物等等航運要素的信息。能夠有效的統一調度并保證船舶航行安全和航運效率,也能夠對各元素實施有效監管?;谖锫摼W的核心、基本特征及船聯網的本質,我們提出船聯網的三層體系架構(如圖1)。
3.2 智能感知平臺建設
感知層就是信息采集的。取得信息是船聯網的基礎,高效利用感知技術獲取航運信息是感知層的重點。在感知層,應該廣泛的利用現有的航運基礎設施,比如:利用AIS系統、GPS系統、IC系統以及RFID技術可有效獲取通航環境、在航船舶及貨物的靜態與動態信息,同時也可以與VTS系統等進行補充。
(1)通航環境信息。重要港口通航水域的水文氣象,實時對潮汐、潮流、風向、風速、溫度及濕度等環境數據采集,建立有效的信息處理和發布系統,為船舶和參與各方提供處理意見。
(2)助航設施信息。助航物如航標,航標上安裝有數據采集系統:GPS定位、電源控制器、燈運行控制器、傾斜監測、碰撞監測等傳感設備。并根據各自特點,綜合運用VHF無線局域網、北斗衛星通訊網、GSM/GPRS通訊網等數據I輸技術,實時獲取航標的位置、工作狀態、電源系統等各部分數據,可以實現對航標的遠程感知和處理。
(3)船舶及貨物信息。通過智能感知器對船舶所在位置、船舶適航情況等進行遠程實時跟蹤,實現對船舶適航及安全的全面監控。可以實現船舶監控自動化和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船舶監控的力度,實時掌握船舶航行信息。
3.3 網絡服務平臺建設
網絡服務平臺的航運信息通信基礎網絡是以互聯網、無線網絡和專用通信網絡為基礎,利用系統中間件保證整個網絡層數據鏈路的安全和通暢。
[參考文獻]
[1]柏堃.船聯網RFID數據處理研究.大連海事大學.2013.
[2]于俊逸.基于船聯網的VTS與AIS信息融合關鍵技術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13.
[3]劉周龍.基于船聯網的QoS保障技術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13.
[4]張基溫.信息系統開發案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文豪.船聯網智能信息終端的研制.集美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