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鄭智維

“中醫脈診妊娠與否,隨即盲法測試,準確率超過80%為勝。挑戰者若勝利,阿寶將提供獎金5萬元并終身不稱中醫為偽科學,歡迎愛好科學的土豪增加獎金,歡迎有興趣的媒體和我聯系。”
9月13日,微博名為“燒傷超人阿寶”的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醫生寧方剛在其微博上發表了《寧方剛挑戰中醫脈診大師公告》。隨后,該事件在網絡引起圍觀,約戰獎金由最初的5萬元炒至20萬元。
同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師楊楨發布微博接受挑戰。經過多日輿論發酵,這場原本只是“用現代醫學方法檢驗中醫治療和診斷技術的科學問題”,迅速轉變成整個醫療行業的一個對抗,甚至被娛樂化。
近日,《民生周刊》記者對話了約戰雙方當事人,講述此次中西醫約戰背后的故事。
從質疑到“約戰”
“如果對一些影響患者健康的現象視而不見,我就不是好醫生。” 談及約戰初衷,寧方剛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很多各個專業從事一線工作的醫生,經常會遇到一些中醫尤其是民間大夫的干擾和誤導,導致患者不能及時就醫。
翻看他的博客,內容多為醫學科普,亦不乏有質疑中醫夸大療效的內容。其中一條微博顯示,某年輕公務員不慎燒傷面頸及雙手,根據傷情判斷會有不太嚴重瘢痕。經醫治,數天后出院。又數天,高燒41度返院,傷處厚厚一層中藥藥痂,痂下膿液橫流,創面全部感染轉成三度,后期嚴重瘢痕痙縮畸形。女友分手,仕途盡毀。
在微博中,寧方剛嚴正質疑了“拍著胸脯”說“保證不留疤痕”的中醫治療行為。
直至9月11日,他通過一條微博,將以往的質疑升級為約戰。
寧方剛在微博中寫道:中醫不是號稱能號脈號出懷孕甚至男女嗎?可以選3組人,每組10名。一組是懷孕婦女,一組是未孕婦女,還有一組是手臂白皙無明顯男性特征的帥哥。受試者躲在屏風后面,只露出手腕。不知道有沒有人敢應戰?
該條微博發布數小時之內,被轉發5091次,引來諸多網友圍觀評論,收獲評論2412條,而同一天寧方剛的其他微博最大轉發量僅281次,
在諸多圍觀者中,楊楨第一個站出來,公開應戰。
“我收到多個學生轉發而來的微博,學生們提出了很多疑問,問我戰還是不戰?”楊楨向記者回憶當時的情形。
“戰,當然參戰。”他說。此舉是為了給學生們加油、打氣,也為了給學中醫的學生們以激勵。
“機會變成坑”
談及因何采取“約戰”的形式,寧方剛說是受一場“蟹戰對賭”的啟發。
此前,微博名為“五岳散人”與“Paul鄭褚”的兩網友進行了一場“蟹戰對賭”。五岳散人需要從10組不同螃蟹中,正確辨別出7組以上陽澄湖大閘蟹,才能證明“大閘蟹是陽澄湖的好”這種說法。而對賭者Paul鄭褚則冒著“吃掉一臺電腦”的賭約參賭。
“看到‘蟹戰對賭’,我才想到用這種隨機、盲法驗證一下中醫診脈,于是發了那條微博。”寧方剛告訴記者。
直到10月19日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之時,對戰雙方彼此仍未見過面,約戰都是在網上進行。
9月13日,楊楨的微博顯示:“接受挑戰,進入下一步程序設計。我不提任何程序要求,程序設計完全可以體現寧方剛的意志。我提議:設計程序者應該是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
9月14日,寧方剛微博公告顯示:“關于中醫診脈妊娠一事,已有合格挑戰者出面。本人所做承諾保證有效,但因本人是一名小醫生,精力與能力有限,特請王志安全權辦理此事,尋找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制定合理方案,給大家一個滿意交代。”
9月25日,診脈驗孕的實驗方案,經設計者數易其稿,初稿方案即“王志安1.0版”公布。公告一出,部分網友認為,委托第三方處理此事本身就是“退出的表現”,寧方剛因此得名“中醫黑”。
面對這樣的稱號,寧方剛表示不能理解。“雖然是挑戰賽,但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臨床研究。此外,診脈驗孕也是整個醫療體系里面很微不足道的一個部分,如果診脈驗孕不靠譜,并不證明中醫其他內容不靠譜。行就是機會,不行,就是一個坑。”他說。
約戰的意義何在?“我找王志安出面全權負責此事時,跟他說了兩句話:方法比內容重要,思路比結果重要。我們只是向人們傳達一種驗證中醫的方法和思路。”寧方剛說。
然而,部分網友似乎沒有領會到寧方剛的此番用意。“診脈驗孕,你支持哪一方?”據了解,新浪網調查顯示,73%的網友選擇支持楊楨,19%支持“燒傷超人阿寶”。
中西醫的邊界
隨著事件在網絡上的持續發酵,這場以現代醫學檢測方法驗證“喜脈”的約戰,甚至轉變成了非中醫即西醫的“生死”抉擇。
寧方剛主張用現代醫學方法規范中醫行為。“中醫必須從云端下來,清楚地告訴患者中醫能做到或做不到的,而不能靠著流傳的神話、謊言、傳說,要給患者以科學的保證。”他說。
“我雖然質疑中醫,但并不自大到通過這么一個驗證去動搖整個中醫的地步。”他說,美國并不完全禁止中醫,但分為主流醫學和替代醫學,中醫等可以歸到替代醫學。比如癌癥晚期患者,主流醫學解決不了,可以選擇替代醫學讓患者尋求心理安慰,但替代醫學絕不可以宣傳虛假療效。
此次“西醫約戰中醫驗孕”之所以能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楊楨認為,其根本是世界觀的爭論,爭論者是用全面、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問題,還是用片面、局限的觀點看待問題,這會形成不同的觀點。
若要破除中西醫的“水火之勢”,或許應該從體制上找答案。“如果體制內外有資質的醫生均享有為患者提供自由就醫、刷醫保卡的機會,體制外的醫師有市場,收入有保證,又怎會鋌而走險,蒙騙患者?”楊楨說。
“科學的歸科學,醫學的歸醫學,娛樂的歸娛樂。了解對方、尊重他人、尊重病人,以病人的福祉為最高目標,取長補短,服務病人。”回顧整個事件,楊楨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