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10月19日,第六屆中國園林植物保護高端論壇在長沙開幕。農業部原副部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國作物協會副會長路明,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專家組組長楊曉鐸等出席論壇并致辭。
2009年以來,中國園林植物保護高端論壇先后在鄭州、青島、西安、承德、太原成功舉辦五屆,以主題報告、互動交流等方式成功解決行業生產問題200余個,近600余家園林單位受益。論壇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認可,已成為中國規模較大、覆蓋面較廣的園林植保行業盛會。
本次論壇以“加強行業標準建設,助推園林植保科學發展”為主題,園林植保行業資深專家開展了深度分析,各界參會人士積極互動交流,實現了一次“有高度、接地氣”的行業探討。
推動行業標準建設
廣州市園林科研所總工程師張喬松在論壇上指出,由于各地管理體制改革的五花八門,行業管理和行業規范處于松散和混亂的狀態,獨立的園林管理局已成了鳳毛麟角,直接導致了行業地位的實質下降。各地城市有效運作的園林科研院所屈指可數,行業的技術支撐岌岌可危。
高端論壇資深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蔣三登就當前國內園林綠化技術標準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回顧和剖析,并對標準滯后的若干問題予以多角度的闡述。
據蔣三登分析,園林綠化,一個被定性為“社會公益事業”,定位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行業。自身的標準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毫無例外地經歷了與園林綠化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從窄到廣,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地積極創建各級“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活動的開展,行業的標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不僅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牽頭,多地聯手打造的“國標”出臺,更有各地自行編制發布實施的“地標”、“行標”面世。據查詢,100%的一線城市,80%以上的二線城市,50%左右的三線城市都編制了數量不等、程度不一的且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地方園林綠化行業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長期以來各地“園林行業無標準”,“標準無園林行業”的“雙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園林行業長期“無標可循”的空白。
“但整體而言,我國的技術標準建設與我國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的步伐相比,仍明顯滯后;園林的標準建設與國內其它行業標準建設相比,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仍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園林養護管理與園林植保的專業標準建設在系統內與園林其它業態的標準建設相比,尤顯稀缺與乏力。”蔣三登說。
在他看來,關鍵不是行業中專業技術含量的差距,而是對技術標準建設理念認識的差距;不是行業中專業水平的差距,而是行業建設中對技術標準需求實用程度的差距。“園林各業態的標準建設正是園林行業踐行‘依法治國’”的契合點。”
他在高端論壇上提出,這個園林技術標準的主線是“便民”“利樹”。 標準建設真正的“瓶頸”或“短板”不在編制,也不在評審和發布,而在貫徹和實施。
解決技術難題
“在實踐中,很多問題都沒法解決,今年溫州發生了一次蟲災,當地人向我們求助,我們也一籌莫展,只好到處請教。”溫州科技大學的一位教師在參加論壇時表示。
在論壇上,很多生產實踐的一線焦點都得到了點對點、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中國園林植物保護高端論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趙美琦對園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案例進行了解析。
鄭州市坪安園林植保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偉興闡述了如何通過望聞問切讓移栽苗木快速度過緩苗期。
另外,大樹免修剪移植技術要點、園林常見弱寄生性病害的識別與防治、園林植物病害發生態勢及防治、草坪毀滅性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在園林防治中的研究與應用等話題都在論壇上進行了深入探討。
這次高端論壇解決了諸多行業內的技術難題,梳理探討了園林植保行業的發展對策,以期推動我國園林植保業的標準化建設。
創新獎公布
論壇由園林植保高端論壇專家委員會、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主辦,《園林與植保》雜志社承辦,并得到了長沙巿園林管理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后,在天津考察小微企業時強調:“未來屬于有創新精神、誠信理念的創業者。” 全國園林植物保護高端論壇專家委員會和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在全國開展了“園林與植保行業2014全國十大創新人物創新企業”的大型公益性評選活動,經過層層審核,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了富有創新精神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創新人物和創新企業”。
在高端論壇上進行了園林與植保行業2014全國十大創新人物、創新企業大型頒獎典禮,表彰在園林行業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和個人。鄭州萊恩坪安園林植保技術有限公司、山東省菏澤市瑞璞牡丹產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獲得“創新企業”稱號。山東省菏澤市瑞璞牡丹產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孝慶、河南惠之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楓等獲得“創新人物”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