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詠



小城很美!這是初來樂亭者的贊嘆。
樂亭越來越美!這是故地重游者的感慨。
從灤河沿岸到東南沿海,進繁華縣城入村村落落。初秋時節,穿行樂亭城鄉,猶如在精雕“工筆”與揮灑“潑墨”的畫卷之間轉換。
碧水繞城,綠樹環村,城鄉宜居……昔日偏居一隅的小城,猶如一只破繭之蝶正翩躚起舞,讓城鄉百姓在美景中共享繁華與寧靜,體味和諧宜居的幸福滋味。
規劃改善人居環境
每天早晨,家住樂亭縣城茂源小區的退休教師何玉書總習慣站在陽臺上推窗遠眺。入住新居以來,老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生活的地方每天都在裂變生長——城更大了,路更闊了,樓更高了,景更美了,夜更亮了……何玉書說:“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很幸福!”
何玉書的感受印證了樂亭決策者們的初衷。近年來,樂亭緊緊圍繞民生理念,以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繼獲得國家衛生縣城 、國家園林縣城、省生態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后,去年又獲得“河北省人居環境獎”。
“一座有魅力、有特色的城市,是通過科學規劃創造出來的。”樂亭縣委書記王東群認為,“工作生活、教育醫療、交通出行方便與否,是宜居城市的構成要素,也是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
按照這樣的觀點,樂亭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由“規劃”破題。樂亭城區綜合改造前,以貫穿縣城南北的長河為界,縣城被分為涇渭分明的新舊兩個城區。而作為城市主干道的金融大街,則在新舊城區交界處戛然而止,成為“斷頭路”。縣醫院就坐落于“斷頭路”附近,舊城區居民遇病就醫,雖然距離只有幾百米,卻需繞城半周,很不方便。
為解決這一問題,樂亭縣決定延伸金融大街,方便居民出行。隨著金融大街東延西拓工程的竣工,長達4548米的金融大街,成為貫穿縣城的“十里長街”,結束了樂亭縣城“東西不通繞行全城”的歷史。據了解,近年來樂亭全力打通“斷頭路”、拓寬“雞腸路”、翻修“顛簸路”、改造“泥濘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0多公里。
樂亭鎮范莊村農民宅基地集約開發,被視為全縣城鄉一體化的破冰探路之舉,形成了體制、政策上的改革和創新。位于縣城繁華地段的范莊村,共有居民178戶472人,村民主要從事個體工商業。過去該村宅基地布局混亂,基礎設施不完善。對比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村民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日益迫切。
2007年,樂亭以“政府搭臺、企業經營”的農民宅基地集約開發形式,對范莊村實施“平改樓”,借鑒社區建設管理經驗,集中規劃建設高層、多層、二層高標準住宅和沿街商業設施12.5萬平方米,使村里多年未批宅基地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而改造節約出的70畝土地則以出讓形式實施規模開發,培育發展房地產及商貿服務產業。
破冰之舉探出發展新路。樂亭堅持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按照“縣城—中心鎮—一般建制鎮—基本村”層次,將規劃發展3個中心鎮、2個一般鎮,行政村總數逐年縮減。而以縣城擴容型、產業依托型、多村聯建型、中心鎮擴容型等4種類型為試點的新民居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打造生態宜居家園
幸福很難量化,但舒適的居住感受無疑是重要的評判標準;感受因人而異,但宜居的生活環境是首要的衡量尺度。樂亭縣縣長董立群曾說:“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既是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是改善百姓居住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需要。”
遵循這樣的理念,樂亭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把綠化生態融入到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在廣泛征集和吸收全國各地園林綠化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力求在綠化建設中突出地域特色,改變“千城一面”的狀況。
“一路一景一特色”。按照這樣的標準,樂亭建成多條以國槐、法桐、銀杏等為主樹種的特色景觀街道,而遍布城區的11座大中小型公園、游園,19處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綠地率達到38.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實現了“城在綠中”的目標。自今年起,唐山市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排名,樂亭空氣質量連續9個月位居全市前列。
水是城市之魂。灤河故道由縣城東北蜿蜒而過,樂亭用碧水喚醒文化記憶,實施了古灤河生態水系復建工程,對沿河兩岸進行了綜合治理改造,再現灤水風情。2011年6月10日,古灤河生態水系正式通水通航。在此基礎上,水系兩岸相繼開發多處居民小區,讓百姓實現了臨水而居、枕水而眠的生活夢想。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 前些年,這句順口溜同樣適用樂亭農村環境。表面看似調侃,卻道出了村民們的無奈。如今,這種尷尬局面隨著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的實施徹底改觀。
走進趙蔡莊村,但見水泥道路平坦整潔,農家小院干凈靚麗。村民李湘云從大棚里忙完活計,洗了把手便準備午餐。隨著清脆的脈沖打火聲,淡藍色的火焰升騰而起,廚房里很快便飄起飯菜的香味。“以前燒柴做飯很不衛生。用上沼氣后不僅衛生好了,就連廁所和豬圈里的糞便也能直接用水沖進沼氣池發醇。”李湘云說:“小沼氣讓老百姓過上了‘綠’生活!”
“戶戶建起了沼氣池,全村每年由沼氣代替液化氣的費用就節省了30萬元左右。”村支部書記趙洪剛說,沼氣的使用,改變了村民隨意堆放垃圾和柴草的習慣,村里整體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蔡莊村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級生態村、省4A級景區、市十大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據了解,樂亭在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中將清潔能源巧妙利用。目前,適宜建池普及率達到60%以上,并配套進行了“改廚、改圈、改廁”。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大中型聯戶沼氣工程。全縣沼氣生產總池容已達到34萬立方米、年產沼氣1500萬立方米。此外,作為沼氣池建設的有力補充,年生產能力達到7萬噸的35處秸稈壓塊站點分布全縣14個鄉鎮,使秸稈進沼氣池不進村莊成為現實。
精細化管理貫穿城鄉
在一些人眼中,現代化的城市就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但樂亭決策者深知,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設的“孿生兄弟”,城市管理不僅關乎城市形象,也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宜居程度。
靠右行駛是每個人都熟知的交通常識。而樂亭居民還熟悉并遵守著另一條交通規則——靠右側順向停車,這也成為樂亭街頭一道別致的風景。遠遠望去,首尾相連的車輛在矩形白線格子里排成了筆直的線。
這是交管部門為解決停車難而采取的便民措施。在交通整治方面,樂亭堅持疏堵并重,著力強調和諧管理的氛圍。對違反規定隨意停車的人員,實行“告知、勸說、警告、處罰”的梯次執法程序,取代單純的以罰代管管理方式。據了解,目前縣城內能停車的地方基本上都畫了停車位,施劃車位近8000個,有效減少了堵車現象的發生。
樂亭注重對城市管理細節的把握,在出臺《樂亭城市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30余個分項規章制度,體現在交通秩序、衛生保潔、綠化美化等方方面面。同時,人性化管理也讓城市更具人情味和凝聚力:設置溫馨停車提示牌,車主不再亂停亂放;通過談心勸解門店外溢,店主欣然接受;主要道路無架空管線設施,方便市民出行……
城市管理的模式也逐步向農村延伸。每天清晨,趙蔡莊村的保潔員王志紅都會把自己管轄的街道認真清掃一遍,然后把村民們放在家門口垃圾桶里的垃圾收集到村里的垃圾中轉站。下午,鎮里的垃圾清運車就將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場。王志紅說:“以前生活垃圾隨處倒,現在垃圾日產日清,村里環境不比城里差!”
目前,“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清運處理模式已經在樂亭農村推廣。縣財政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縣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按衛生評比級別對村莊進行獎勵,使農村環境煥然一新。
而龐各莊鄉探索的保潔市場化更是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復制。據了解,自去年5月,龐各莊鄉在杜一村、馬王莊村等6個村率先試點農村保潔市場化運作。有合作意向的村與保潔公司簽訂合同,保潔公司全權負責村莊環境衛生保潔,鄉政府負責監督考評。
平時衛生不注意,上級檢查搞突擊——這種狀況曾讓杜一村在市里暗訪中被列為環境最差村莊。據了解,杜一村共有151戶村民,從事廢品收購的占總戶數的15%,以前村民收回來的廢品就堆積在院內或者院外,不僅影響了村莊環境,而且由此引發了許多鄰里糾紛。雖然鄉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督導檢查,但往往是檢查時好一陣,檢查后又回彈。自實行衛生保潔市場化后,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日前,筆者在在杜一村采訪時看到,寬敞的街道除了偶爾落下的樹葉見不到一絲雜物。
鄉環衛辦主任楊會斌說:“保潔公司接手村里的衛生后,不存在鄉親之間的情面約束,保潔效果更好了!”據了解,目前全鄉22個行政村中已有19個同保潔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村莊環境在整體上有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