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鐵 朱世林

繼今年7月被廣東省高級法院授予全省優秀法院稱號后,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近期又被推薦至最高法院,參與報評“全國優秀法院”。諸多殊榮對于東莞三院來說已經不陌生,這一切還要從2009年東莞市基層法院“一分為三”說起。
2009年新年剛過,東莞市基層法院一分為三,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就此成立。院長羅衛念回憶,三院成立之初,一道道難題接踵而至:簡陋的審判樓、如山的案卷、待興的規章制度……成立第一年,該院收案數就高達3.3萬余件,法官人均結案超390件。
與此相對應的是,全院干警隊伍平均年齡僅28周歲,社會閱歷、經驗和業務技能都有待提升。繁重的審判任務讓法官疲于應付,而每天上下班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也讓干警無所適從。
“如何凝聚隊伍,扎根這片熱土為其提供更優質司法服務,是我乃至院黨組反復思考的問題?!绷_衛念說,東莞三院最終將解決辦法瞄準了“司法文化建設”。
揚法立信
東莞三院有一個“法廌文化園”,整個文化園分為七大部分,以門前廌的雕像為起點,從團隊文化、三院共有精神、法治理念、廉潔清正等方面,展示了三院“立公平正義之廌,筑中國法治之夢”的目標。
“廌是古代傳說中的獨角圣獸,它能辯是非曲直,這恰恰是法官所必須具有的職業品格與特質。法律的權威在于體現公平、正義和至高無上;法官的權威在于對憲法和法律的絕對忠誠,以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绷_衛念說。
除了思想上認同,東莞三院黨組認為,開展文化建設歸根到底要推動審判事業發展,而發展的關鍵在于隊伍,隊伍的核心是法官。“當今法院面臨的現實是工作壓力大、辦案難度高、群眾期待高,就像莞香,法官要經得起風吹雨打,守得住公平正義,才能歷久彌香?!绷_念衛表示。
業務素質是團隊優質高效完成任務的基礎,也是提升法官素質的關鍵環節。該院創辦了“法廌論壇”、應用法學研討會、“智慧司法在三院”沙龍活動等平臺,邀請優秀法官、知名學者授課,鼓勵干警交流實踐經驗、探討法學理論;啟動“庭審規范化”活動,發動集體力量為庭審工作“挑刺”;實施青年法官導師雙軌制,建立學員檔案,進行專項考核;開展書記員素能提升培訓活動,舉行打字、庭審記錄及綜合能力測驗。
該院一改以往書記員只要通過司法考試并工作一定年限,便可提拔為助理審判員的舊例,建立了嚴格的選拔任用制度。除以上條件外,該院干警還需層層通關,經過機試、筆試、導師評價和組織部門考察等。
成立5年來,東莞三院收獲了“全省優秀法院”、“全省法院文化建設達標單位”等榮譽,涌現了“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廣東省人民滿意公務員”張向平,“全國法院執行工作先進個人”阮耀輝等一大批優秀法官。
文化普法進基層
東莞三院還將“文化”工具運用到普法工作中。依托社區法官工作室等平臺,“法治宣傳直通車”開進了機關、社區、村組、工廠、學校。東莞三院采用模擬法庭、專項巡回法庭、法治講堂等形式,根據群眾需求編撰案例匯編、普法宣傳手冊,使法治教育變得通俗易懂。
2009年12月,位于東莞東力集團公司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加上其經營不善,無力支付1223名工人的工資,總額600多萬元。公司被迫停產后,千余名工人上街游行并集體到鎮政府廣場前靜坐。
為避免事態進一步發酵,東莞三院提前介入,由民一庭負責成立專案小組,與公司、工人代表召開10余次會議。通過向工人耐心釋法,最終提出糾紛解決方案,配上簡單易懂的法律解釋,大量發放給工人。
數日后,東力集團未能在原定時間正常生產經營,工人情緒又出現波動,要求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并支付經濟補償金。2009年12月17日,1223名工人起訴到法院。
專案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前往廠區召集雙方代表協商,制作《關于企業非正常倒閉情況下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等資料,提出解決方案。最終,這起事件得到圓滿解決。
緊扣群眾熱點需求宣講司法,是東莞三院拉近司法審判與人民群眾距離的一項重要措施。該院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專題講座,面向人民調解員開展調解專題培訓;面向出租司機舉辦交通安全及事故賠償知識講座;面向基層村組織舉辦“訴調對接培訓班”,面向轄區干部群眾舉辦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專題講座等,超過1000名干部群眾在培訓中受益。
三院文化品牌
2009年,東莞三院首先提出“公平、正義、良知、務實、勤思、進取”的十二字團隊精神,經過演變,2012年將嶺南精神、莞香文化與法官品格相融合,提煉出“沉穩堅毅、歷練彌香”的莞香精神;2013年,最終確立了“三院共有精神體系”。
與此同時,東莞三院還獲得兩個“東莞市黨建百佳品牌”。
一是創建“黨心共聚·歡樂共聚”生日晚會,為當月入黨、生日、結婚、生子的干警送上祝福,展現干警才華。同時通過與轄區學校、醫院等單位聯誼,傳遞司法理念,增進了社會對法院工作的認同和理解。該品牌于2010年被評為“東莞市黨建百佳品牌”。
二是搭建“法廌論壇”系列平臺。論壇在院內已舉辦17期,組織各類社會專題講座,年均培訓630人次,授課老師包括本院法官、上級領導、資深學者、業內專家等。該平臺實現了個體在團隊中學習成長、法院與社會互動交流的雙贏,并成為三院第二個“東莞市黨建百佳品牌”。
建院以來,三院以多樣的形式強化教育效果。一是創立三院“歡樂基金”,建立以“善思”為核心的歡樂基金。每位干警都有一個“歡樂兔”儲錢罐,每日工作之余,都要總結反思,有值得高興的事情投一枚,發現不足時投一枚。
此外,東莞三院還建立了行政審判圓桌會議制度。與轄區內的公安、交警、綜合執法、交通局及各鎮政府召開“圓桌會議”,宣傳行政訴訟法律,助推行政行為的規范化。
從2011年開始,東莞三院率先在全市基層法院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并逐步實現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審務公開等“六個公開”。
一系列司法文化建設使得東莞三院及整個轄區受益匪淺。5年來,東莞三院信訪投訴率持續走低,2013年達到0.12%。2013年服判息訴率為87.33%,比2009年增長36.45個百分點,得到大幅提升。因對某些重大復雜或影響面較大案件的妥善處理,東莞三院也引起媒體廣泛好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