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陽 ■河南省中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陰山水庫位鶴壁市淇縣廟口鎮土門村西南約1km處。屬海河流域衛河水系,壩址位于朱小河上,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結合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小(2)型水庫。壩址以上平均干流長3.96km,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8km2,干流平均比降J=0.0116。
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輸水洞等組成。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陰山水庫總庫容13.90萬m3,興利庫容11.35萬m3,設計洪水采用20年一遇,校核洪水采用100年一遇。
本流域內及鄰近地區沒有實測的洪水流量資料,水庫控制流域小于200km2。根據《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93有關規定,對于小流域,可采用小流域推理公式法計算洪水。設計洪水采用《河南省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圖集》(以下簡稱“84圖集”)推求設計洪水。
根據“84圖集”附圖,在流域重心處讀得各時段點暴雨均值和相應的變差系數,以Cs=3.5Cv查P—Ⅲ型曲線模比系數,計算設計頻率點暴雨量,再根據流域面積查附圖求得點面折減系數,計算面暴雨量。由于陰山水庫流域面積F=2.8km2,小于50km2,以點雨量作為面雨量,即點面折減系數α=1。陰山水庫設計暴雨量計算成果如表1。

表1 設計暴雨量計算成果表(84圖集)
考慮不同時段雨量變差系數Cv及點面關系影響,根據各時段點雨量和點面折減系數,按“84圖集”說明中公式:
n1p=1 -1.285 ㏒10αH1p/αH10p
n2p=1 -1.285 ㏒10αH6p/αH1p
n3p=1 -1.661 ㏒10αH24p/αH6p
式中:H10p、H1p、H6p、H24p為各設計頻率的 1min 和 1h、6h、24h 點雨量;α=1為相應的點面折減系數。
計算三種時段設計暴雨遞減指數n1p、n2p、n3p如下所示:
20 年一遇:n1p=0.417,n2p=0.628,n3p=0.708;100 年一遇:n1p=0.392,n2p=0.595,n3p=0.708。
設計洪量采用降雨徑流關系,按24小時設計凈雨量計算。
24小時設計洪量用下式計算:W24=0.1RF
式中:F—流域面積(km2),該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為2.8 km2;R—24小時凈雨深(mm);W24—24小時洪量(萬m3)。
由《河南省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圖集》降雨徑流關系P+Pa~R曲線中VI-1線求得。最大初損值Imax=60mm。P為24小時設計雨量,Pa為設計前期影響雨量,50年一遇以上暴雨Pa=Imax,低于50年一遇暴雨Pa=2/3Imax,則各設計頻率凈雨量計算成果如表2。

表2 設計凈雨量及設計洪量計算成果表(84圖集)
省圖集說明中表(3)分配比例分配,如表3。

表3 設計頻率凈雨時程分配成果表(84圖集)
根據流域面積,采用推理公式計算。基本公式為:

式中:Qm——設計洪峰流量(m3/s)
ψ——洪峰徑流系數;
τ——洪峰匯流歷時(h);
F——流域面積(km2),F=2.8km2;
L——干流長度(km),L=3.96km;
J——干流平均坡降,J=0.0116;
S——設計最大1小時雨量平均強度,即設計頻率1h的面雨量(mm/h);
n——設計暴雨遞減指數,τ<1小時取n1;τ=1~6小時取n2;τ=6~24小時取n3;
μ——平均入滲率,以mm/h計;
m——匯流參數。
將各數值代入公式經試算,得設計洪峰流量計算成果,如表2-4。

表2 -4 不同頻率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表
由上述可知:20年一遇:設計洪量為51.24×104m3,設計洪峰流量為60.82 m3/s;100年一遇:設計洪量為90.16×104m3,設計洪峰流量為 94.91 m3/s。
采用概化等腰三角形方法計算設計洪水過程線。
(1)由降雨徑流關系查算出24小時設計凈雨量R24,并計算24小時設計洪量W24。計算成果見表2-5。
(2)以設計暴雨遞減指數n2,n3為參數查《84圖集》表(3)24小時凈雨概化時程分配表,計算逐時凈雨。計算成果見表2-7。
(3)將設計洪峰(主峰)Qm和τ,對應τ時段的最大平均凈雨強度,繪出概化等腰三角形,其頂高為Qm,底寬為2τ。
(4)列表計算出主峰τ前后各個τ時段的凈雨量Rτ,因τ不夠整時段,按小時平均分配取值。以各個時段的凈雨平均強度計算各次峰的洪峰流量Qi=0.278(Rτ/τ)F(m3/s),按等腰三角形對應于凈雨過程繪于圖上,疊加繪出24小時洪水過程線。過程線量算的洪量應與凈雨計算的W24相等。陰山水庫1800s洪水過程線見表2-5。

表2 -5 洪水過程成果表(m3/s)
備注:時段流量合計數乘以時段1800秒,與各頻率24小時洪量一致。
由表2-6可見24小時設計洪量:
P=5﹪時,W24=51.24萬 m3
P=1%時,W24=90.16 萬 m3;
結果與凈雨計算相等,認為設計洪水過程線成果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