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感應”信息可遠程傳遞
美國和歐洲一些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成功完成了一項“腦對腦”交流試驗。在該試驗中,位于印度的一名志愿者頭戴無線連接互聯網的腦電圖儀,腦中想象一個簡單的問候語,電腦把這句問候語轉譯成二進制語言,然后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出去。而位于法國的接收端儀器則通過電刺激方式把信息傳遞至3名志愿者腦中,結果他們都正確回答所收到的問候信息。研究者表示,這一試驗從原理上驗證了人類“腦對腦”直接交流的可行性。
襪套鬧鐘不吵同床人
襪套鬧鐘,顧名思義,鬧鐘像襪套一樣,被穿在腳上。這款獲得紅點設計獎項、名為Acuwake Sock的鬧鐘,不是靠尖利的聲音取勝,而是通過溫柔的穴位按摩,將你從睡夢中喚醒,對同床共枕之人毫無影響。不過,按摩力度會逐漸加大,終于不能承受之時,你只能從溫暖的被窩中爬出來,站立。如此這般,襪套中的壓力傳感器才會關閉鬧鐘。這個鬧鐘由APP驅動,不光你自己可以設定,愛人或者媽媽不在身邊,他們也可以通過APP設置,遠程鬧醒你沒商量。
指尖觸探食物新鮮度
包裝肉類的“此日期前食用”標簽到底是否可靠,有沒有被不法商人竄改,通常都要靠消費者自行判斷。英國22歲大學生帕克泰特就發明了在食物標簽上加上魚膠,消費者一摸就能分辨食物是否新鮮。這種標簽內含魚膠,標簽平滑代表食物新鮮,標簽凹凸不平則代表食物開始腐爛。帕克泰特解釋,魚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它會對溫度和光線等自然環境做出反應。時間越長,魚膠會由扁平慢慢變成凸起。
美發明尺寸可變的布料
美國普渡大學日前有了一個或許能讓愛美人士期待不已的新突破:能夠自動收緊或放松的布料。據介紹,這種布料采用的材料是棉,看著和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那些并沒有區別,但它里頭其實縫有柔性傳感器,可以感知自己所包裹著的物體。雖說自動調節衣服尺寸這樣的特性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他們希望借此可以發明一種更具伸縮性的機器人皮膚。另外這種布料還可以用在飛行員或宇航員的服裝上,提供額外的壓力對抗因加速帶來的血液超重。
全球首款“智能”自行車頭盔問世
一家專為戰斗機飛行員、宇航員和特種部隊打造生物傳感技術的以色列公司LifeBEAM造出了號稱全球第一款的“智能”自行車頭盔。該可穿戴產品內置“航天級別”的實時心率監測器、卡路里計算器及藍牙連接等科技。研發公司稱,新頭盔特別受那些想要可靠而又無侵擾性的心率傳感器的騎車者歡迎。因為對他們來說,戴著監測胸帶會不舒服,很麻煩,在艱難條件下也不穩定。而這種頭盔不會為用戶所察覺,不會造成干擾。
新型氧氣吸收材料助人類水下呼吸
來自南丹麥大學的科學家們打造出了一種特殊的物質——通過使用特殊合成的晶體材料,能夠以極高的濃度吸收和儲存氧氣——只需一小桶,就能夠等效于整個房間里的氧氣。也就是說,只要幾個小小的顆粒,就能替換潛水員所使用的笨重儲罐。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該物質還能以可控的方式,在需要時進行儲存或釋放。新材料的關鍵成分是鈷元素,該材料可以在數秒到幾天的時間里慢慢進行轉化,進而可以不同的速率釋放出氧氣。
科學家研制軟骨機器人
提起機械人,人們一般會聯想到僵硬動作和一摔即爛,不過美國哈佛大學研發的軟身機械人卻顛覆傳統,采用柔軟堅韌的硅膠物料制造,能抵御零下26度的暴風雪、火燒等極端環境,甚至被車輾過也不怕。 這種“軟骨”機器人動作滑稽,像“垂死的人以手及膝蓋在地上掙扎爬行”。科學家希望能把這一技術用于軍事及醫療用途。
搭乘電梯上太空!美公司建設天梯雛形
建造太空電梯直接連接軌道建筑一直是許多發明家的夢想,這種入軌方式成本非常低廉。目前這一構想仍然處于理論階段,不過來自美國的LiftPort集團試圖研制早期的太空電梯,他們設計的太空電梯以高空氣球作為另一端,長度大約為4.5英里,即7公里長。當然這個高度完全無法進入軌道,只是一個驗證型的方案,但此前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一份太空電梯設計雛形。endprint